老子有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说无欲则刚吗?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老子有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说无欲则刚吗

这是两个逻辑。不争就不存在“争”的结果,更不存在输赢。这与佛教的“净”、“垢”是一个道理,强调的是由内心的清净而产生对外部世界的透彻看法。这是一种思维,而不是方法。因此,以为不争就可以天下无敌,那就错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无欲则刚则体现出欲望使人产生怯懦或软弱,所谓“贪婪与恐惧”,无欲使内心强大。与上一句话一样,这也是一种境界而不是方法,也就是说不等于没有欲望就可以所向披靡。无论道教还是佛教,首先都基于自身的修身,在此基础上再延伸到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因此,思想的提升在于去除内心“争”、“欲”等魔障。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是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唯夫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有三层意思和含义,第一层是指———圣人的身份、生命高贵,命很值钱,即使自己没有什么病症,身体健康正常,也要要求自己和别人时刻象有病一样、重病一样看待和对待,时刻保持高度的尊重、重视和警示、警觉。

第二层意思和含义是指:圣人的大脑天资聪明智慧,即使没有病,也会有过人之处太想多了,聪明过了头,聪明反被聪明误,也会得心病,而且比别人的心病更厉害,而且还不知道自己所犯的毛病属轻属重。

第三层意思和含义是指:即使是圣人,世间上没有十全十美、100%的完美无缺的人,不可能万能神通广大,圣人的能力和才华、聪明智慧是有限度,总是存在着这样或哪样的缺点和错误,这样或哪样的不足、不周全、不到之处,称之为:病病。

唯夫病病,是以不病:它的三层意思和含义的解释释义恰恰与圣人的三层意思和含义的解释释义相反、相对。

唯夫病病,是以不病:第一层意思和含义是指———天下苍生凡俗夫子、普通老百姓的命,社会身份低贱,没有什么高贵、高尚之处,“不值钱”。

第二层意思和含义是指:即使凡夫俗子,从真正的意义上讲得了病症,也算不了什么大不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别人和他(她)自己本人不把自己的病从根本上就没有当回事、漠不关心的样子,不当病人看待和对待。

第三层意思和含义是指:普通百姓、凡夫俗子,属于“愚人”。即使大脑思想和思维再笨、再愚昧无知,有毛病也属于没有毛病。老百姓即使有一切的各种各样的缺点和过失,再怎么犯错、混沌,也不是毛病;作为圣人、作为上流社会的贵族、士族等阶层的所谓明白人、聪明人不能、不应该与百姓计较,完全应该理解、同情、支持和理所当然的体谅和体贴凡夫俗子艰苦与艰难。

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什么意思

这一句出自《道德经》的第七十五章,不是谈个人修养的,主语是统治者,通过说明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关系所导致的后果,给统治者的苛政以警告,并为统治者指出该怎么做。

全文如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民众陷于饥饿,是因为统治者搜刮的赋税太多,所以才会发生饥荒。民众难以被治理,是由于统治者想为所欲为,只按照自己想的来,所以才难以统治。民众不爱惜生命,是由于统治者贪图享受, 横征暴敛,所以才冒死反抗。所以那些恬淡自然,不只为自己求生,多为百姓利益着想的统治者,要比那些贪图奉养奢厚的统治者要高明。

最后引一句高亨的话,以加深读者的理解:君贵生则厚养,厚养则苛敛,苛敛则民苦,民苦则轻死,故君不贵生,贤于贵生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