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pt中怎么把一张图平均分成3份?三年级学生数学平均分三十多,做为一名新教师我该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在ppt中怎么把一张图平均分成3份

推荐两种方法:一是【合并形状】法,二是表格裁剪法,都比较简单。

丨第一种方法:【合并形状】法。

【合并形状】是微软office 2013版以后才有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强大,谁用谁知道,用过就忘不了。

第一步,新建ppt页,删除多余的占位符,将图片复制到页面上,置于正中,然后,绘制一个矩形,按Ctrl+D复制一份,然后再移动到矩形的右侧,对齐后,再一次按Ctrl+D,就会在右侧同一方向和同等距离的位置上,再复制一个矩形。

然后按CTRL+G将三个矩形组合起来,拖动控点使之和图片一样大小。

说了这么多,不如让大家直接看gif动图更直观,请详见下图。

第二步,将三个矩形取消组合,然后再将该页面复制三份,每一个页面分别只保留一个矩形和原始的图片,然后先单击图片,再单击矩形,通过【格式】→【合并形状】→【相交】,就可以裁剪出对应的局部图片,如下面的动图所示。

这是第一种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呢?

丨第二种方法:表格裁剪法。

使用表格裁剪图片,虽然不是什么黑科技,但也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技巧了。

第一步,通过【插入】→【表格】,插入一行三列的表格,然后拖动控点使之和图片一样大小,如上图:

第二步,单击图表,然后ctrl+a全选表格,再单击【设计】→【表格样式】→右侧的油漆桶→【图片】,填充待裁剪的图片,如上图:

第三步,右击图表(注意右击图表边缘)→【剪切】→【开始】→【粘贴】→【选择性粘贴】→【增强型图元文件】→右击→【组合】→【取消组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图片已经被裁开了,被平均分成了三份!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是要动手以后才知道。

三年级学生数学平均分三十多,做为一名新教师我该怎么办

试卷难易程度如果适中的话,这个成绩确实太低。四点建议:一、立马分析学情,我觉得学生对你的教法不适应,出力不讨好;二、你未能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法、不懂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看看有关教学法书籍或请教有经验老师,互相听听课;三、切记不能埋怨学生、家长;四、及时补救,从基础知识补起,抓两头带中间。不要泄气,祝你成功!

大学PPT化是好事吗

大学全面进入“无手写”时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不久前,清华大学举办了“2017年教职工粉笔板书比赛”,手写板书这一老师曾经必备的技能,却被网友们拿来回忆十多年前的青春。当PPT、投影仪“占领”课堂后,粉笔板书就渐渐成了一项手艺、一种记忆。不仅老师的教学手段在电子化,学生的听课手段也在电子化。有高校老师考前划重点,话音刚落,下面的学生齐刷刷地拿出手机,对着PPT一阵猛拍,较之过去下面一片埋头猛抄的场景,不知今夕何夕。

记得当年我姐想去当老师,我爸就警告她,当老师辛苦,吃粉笔灰、肩周炎,一不小心落下各种职业病,入行需谨慎。今天想来,这些职业病跟黑板板书不无关系。PPT的出现可谓课堂教学的一大革命,不仅解放了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也解放了学生。尤其是字写得马马虎虎,或者速度慢的学生,要么来不及抄老师板书,错过许多知识点;要么勉强抄下,但字迹犹如天书,下了课再翻笔记已然不识。前PPT时代,班上最受欢迎、同学关系最好的,通常是那个抄笔记又快又好的女生,她的笔记的质量和完整性,常对整个班的考试平均分有决定性的影响。

PPT出现可以说深刻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比起过去的板书授课,孰优孰劣,不好一概而论。PPT的好处是图文并茂,对于理工科和美术、设计专业的师生来说,大量的图标、视觉材料,没了PPT还真不好办。但对于人文或社科类专业而言,PPT以文字要点为主,PPT如何做,就很有讲究。假如任课老师把要讲的所有内容都放上去,上课对着PPT念,如同过去照本宣科念讲义,学生看P P T的速度比你讲的速度要快,听你念一遍,简直浪费时间。关键还是老师备课要用心,讲课要有料。过去有些老师,一辈子用同一套讲义,现在用上PPT,换汤不换料,那就是对学生不负责。

而课堂“无手写”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果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够,那么,就像台湾大学心理系梁庚辰教授说的,PPT几乎等于“投在屏幕上的学习鸦片”。过去板书不可复制,学生被迫要抄。现在学生觉得有PPT了,下课问老师要就好。光坐着听而不动笔,甚至偶尔走一下神,都无所谓。主动学习的乐趣就会被P P T的方便与容易所掩盖,变成一种依赖。而人的大脑在短时间攫取知识,记下重点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经过自我组织的知识,跟被动听来的知识,无论是记忆还是理解,效果都大不同。我们过去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不少老师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学生要求老师课后甚至课前提供PPT,并将之视为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我觉得,此事值得商榷。老师愿意分享知识,PPT取阅自便,固然可喜。但制作课堂PPT毕竟涉及知识版权,尤其在高校,一些老师的科研成果尚未发表,就拿来作课堂讲义,某些学生现成引用拿来发表,还不注明出处,那么某些老师不愿提供PPT,也在情理之中。

PPT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一个“器”与“道”的关系。老师备课的认真程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态度,才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不好的关键。老师负责,学生主动性高,不放PPT“不插电”教学,照样可以教学相长。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靠当年学生听课一字一句记录下来,并在尘封60年后成书出版的。假如当年老师即兴发挥的部分,学生光跟着PPT走而不去记录,那么后世就无从领略大师的风采和治学的精髓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