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班超在西域挫败70000贵霜军队始
发布时间: 2023-07-17

随着班超的初步成功,北匈奴势力开始从西域各地退场。但敌人却没有给他们以喘息的机会,很快就让班超成为了孤悬在外的一支力量。在此关键时刻,班超充分调动本土势力的策略,开始发挥极好的效果。

北匈奴的大举反攻北匈奴一直不情愿看到东汉势力在西域扎根

公元75年春天,窦固的西征军已经撤回中原。北匈奴看到东汉恢复在西域的机构建制,于是就派遣左鹿蠡王率2万骑兵攻打车师。戊校尉耿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援,结果全军覆没。北匈奴在攻杀车师后王安得后,又进攻耿恭驻守的金蒲城。

耿恭临危不惧。他提前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被射中就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数百人的汉军还组织劫营,让匈奴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耿恭组织的敢死队打得溃散而去。

西域汉军除了坚守城池 并无其他很好的办法

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还会回来。金蒲城过于弱小,而且位置靠近前线,是无法固守的。他旋即把部队带到附近的疏勒城(位于今天新疆昌吉州奇台县,不是南疆的疏勒国)。前来复仇的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于是把河流上游截断,使得守军开始缺水。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最后应该是挖到了冰山脚下的浅层地下水,才缓解了缺水灾难。

在之后的漫长围城中,东汉本土也发生了汉明帝去世这样的大事件。新的汉章帝即位,已经准备放弃西域。于是没有向西派出援军,反而命令在西域活动的汉使返回中原。

疏勒城是班超驻军与中原直接的主要联系

也是在这一时间,陈睦和郭询见状不妙,于是联系焉耆国救援耿恭。但是龟兹王看有机可乘,便鼓动焉耆、危须和尉犁去进攻汉军。由于速来轻视西域人的战斗力,汉军被以龟兹为主力的西域联军击败,2000多人的队伍全部战死。于是,整个西域只有戍己校尉保卫的金蒲城和柳中城,还有在疏勒国活动的班超。但是两军间隔太远,所以远水不解近渴。

几个月后,疏勒城中的汉军依然宁死不降。汉军大旗依然在城头高高飘扬。匈奴人也精疲力竭,多次招降守城的耿恭。但后者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将匈奴使者杀了吃掉。

南下的匈奴骑兵 经常可以从容包围对手

公元76年1月,汉朝援军到达了残破的柳中城,但只找到了遗落满地的遗骸和破碎的兵器。随后由范羌分出2000人再赶往疏勒城,发现坚守那里的士兵只剩下了26人。两拨人以最快的速度撤出了疏勒,向东面的玉门关撤退。

匈奴骑兵发誓不能放跑这批的军,于是在后面拼命追击。汉军且战且退,最终抵达玉门关时,耿恭的部队仅剩下了13人。他们的撤退,实际上也预示着班超在西域成为了一支孤军。

在力所能及时 匈奴增援西域比东汉更为方便

东汉在决定放弃西域的同时,也命令班超回国。但他知道如果撤退,西域必然沦落到北匈奴的铁蹄下。疏勒和于阗军民也挽留他继续驻扎。于是班超感觉自己完全可以成为西域的霸主,借助汉朝的威望在这里建功立业。

疏勒和鄯善一样,是塔里木盆地的西部顶点之一,而且此地和莎车是仅次于轮台的西域良田。控制了这里,就可以封堵盆地的西部出入口,还可以依托背后的山地和山前的大漠对抗漠北的压力。出了疏勒的山口,他还可以联系葱岭外的康居、大宛和贵霜。

除了班超的人马 其他汉军都只能退回玉门关以东

以夷制夷已经大部分融入黄土的 疏勒遗址

在班超没有走远时,疏勒就有两个城市投降了龟兹。这些人还勾结附近的龟兹盟友尉头,准备一举拿下整个疏勒。班超在收拾了国内人心后,迅速反戈一击,捕斩疏勒叛军六百余人。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尉头,并一举击破了这个小国。

虽然如此,但是班超所面对的西域格局依旧在不断恶化。公元77年,由于旱灾的原因,东汉难以维持在西域的屯兵,于是朝廷决定罢位于天山东段北麓的伊吾庐屯兵,北匈奴复派兵守其地。这是汉政府的一大失策,把一处良好的后勤基地和西域屏障放弃给匈奴。班超能获得的中央支援越来越少。

汉明帝一直都不愿意在西域投放太多兵力

当汉朝的存在感在日益薄弱,班超在西域仍采取进攻战略。在分析局势后,班超觉得西域北道有匈奴军队活动,各个城邦位于匈奴势力的直接影响下,所以对汉的态度不太友好。但在南疆,因为有沙漠的阻隔,所以可以维持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所以除了莎车不臣服之外,其他国家已经被争取到了汉朝一边。加上汉朝在西域已经没有大队军队驻扎,所以给南疆诸国造成的直接经济压力要小很多,有利于班超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并避免引发当地人的过分警惕与反感。在这种情况下,班超想到的办法就是以夷制夷,调动西域各国的本地力量来借力打力。

公元78年4月,班超率疏勒、康居、于阗、拘弥等斯基泰国家的联军10000余人,进攻吐火罗系的姑墨和石城,斩首七百级。借助这一机会,他上书中央请求派兵支援。建议汉朝可以从本地人的内部矛盾入手,组织起由南疆、大宛、乌孙和康居构成的的反匈奴-龟兹联盟。一旦孤立了亲匈奴的吐火罗系城邦,西就有希望平定西域。

西域斯基泰系势力 是班超倚重的力量

班超的“以夷制夷”战略,使章帝也见到了希望。东汉便派假司马徐幹率义从部队1000人去支援班超。这其实体现了汉廷想以低成本换高收益的赌博心态。但因为不派正规军到场,也让班超在当地有更大的自由。

公元84年,章帝看到班超在西域似乎有了起色,又派假司马和恭等率领800人支援班超。班超发动疏勒和于阗的军队,一同夹击莎车。莎车贿赂疏勒王忠反汉,帮助他占领了乌即城。班超乃更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王,并遣使者说服康居王逮捕疏勒王忠。这是又一次“以夷攻夷”的胜利。

同为小邦 斯基泰系的武力依然胜于吐火罗人

公元86年,疏勒王忠从康居借得精兵暗中埋伏,遣使向班超诈降。班超知其奸诈而假装答应下来。忠遂以轻骑见超,被班超所斩杀。此后,班超召集了来自于阗诸国的25000人马,攻击莎车。龟兹王则调集温宿、姑墨、尉头等吐火罗人共50000救援。

班超与于阗王共设假撤兵之计,以分散敌人兵力。龟兹王得知班超要撤兵后,就亲率10000人去西界阻击班超,别让温宿王率8000骑兵去东界拦击于阗王。班超等待两国大军已经出击,遂带骑兵兵急驰莎车军营,斩杀了敌军5000多人。莎车遂降,而龟兹等国兵也皆溃散。在向东平定了盆地内的敌人后,来自西方的外患正在袭来,威胁东汉在西域的脆弱存在。

汉军在西域主要扮演精锐突击者的角色

来自贵霜的挑战东汉经略西域的同时 贵霜也在逐步扩大领地范围

此前,班超曾经以书信远交近攻,调动被称为月氏王的贵霜帝国,去说服康居撤兵。双方有了貌似良好的初步接触。

月氏王虽未涉及西域之事,但他曾遣使通过班超求娶汉的公主。其实,班超此时在西域已拥有巨大权利。一旦申请朝廷派公主,必然导致汉朝公主和他的随臣在月氏的出现,可能会近距离牵制他的行动。贵霜是希望以此向东伸展势力,寻找在塔里木盆地的扩张。但无论是中央和还是贵霜,都会影响到他个人在西域的威望。所以这一建议,遭到班超拒绝,并送回其使者,月氏王因此痛恨班超。

班超通过长期经营 已经成为了西域的联盟领袖

公元90年,月氏王派其副王谢,率70000大军越过帕米尔高原,不远千里来攻击班超。而且这一战前,贵霜帝国看好了汉军远征北匈奴后回国,西域出现了权利真空。于是贵霜人联络同属吐火罗系的大国龟兹一起起事,对西域的汉朝势力发难。

就武力辐射范围而言,贵霜帝国的核心北印度地区,短于东汉的长安到西域的距离。但贵霜的战略重心却是不断南下印度,所以不可能以全部力量来进攻西域。所谓的副王,其实就是由最高君主任命,节制一方的总督级人物。依靠中央宫廷的权威,协调和指令地方长官、属国君主和自治城市。因此,班超其实不必担心自己面对整个贵霜帝国的全力猛攻。

贵霜领袖之下 是大量塞种人与希腊化大夏人

在人种和文化上,西域的吐火罗人、塞人和地中海类型印欧人,无疑会天然地倾向于印欧人系统的月氏远征军。后者的统治阶层由西迁的月氏人为主,也渗入了不少塞人、大夏人、印度人和希腊化领主。所以在文化亲和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是班超常年在西域活动,也并非优势全无。随着东汉的建立,军制出现了新的变化。所以此时的西域汉军,已经不是西汉时代戍卒和长于弓马的边郡良家子,而是来自内地的刑徒和自愿从军的胡汉人士。班超手下除了36人的老班底,还有的就是汉章帝派来的这1800名刑徒兵和义从兵。前者从军是为了抵罪或者险中求富贵,后者在汉魏时代其实有明显的外族色彩,可能包括边境的汉人和河西的各色外族。

汉军甲胄不重视下半身防御 更适于据守城池

在装备和兵种上,这支汉军主要武装的是皮质或者铁质的札甲。这种和先秦甲胄一脉相承的护具,对于战士下半身的保护其实是有欠缺的。所以这样的护具更有利于汉军守卫城池,依托雉堞瞭望或者放箭。

对比中亚地区流行的复合弓,汉弩虽然装填速度慢、重量大,拉弦需要的臂力更大,但是有利于步兵依托掩体射击。加上汉弩有带刻度的瞄准器--望山。射手依据目标物的距离远近,更好地准确命中目标,而且准确度和力度也大于马背弓箭骑射。

装备望山的汉弩 也非常适合静态防御

作为班超盟友的疏勒等小国,拥有算是低配版的斯基泰骑兵部队。除了骑射和侦查为主要功能的轻骑兵,重骑兵也不是不存在的。从西域壁画来看,这些塞人贵族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