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意思(曾红极一时的“辈分取名”,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曾红极一时的“辈分取名”,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就自己的看法说说这个问题。

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作序中国第一个世系族谱《颜世家谱》,之后因为区分脉络分支的科学性和溯源性,其他各姓氏纷纷效仿。一时间修谱之风盛行。

清乾隆二十四年重修《颜世家谱》的时候,复圣颜子七十一世孙、翰林五经博士颜怀择在序言中说:吾族人丁,既众散处不一。惟以行辈命名则世代分明,秩序不紊。宜将六十代以下拟订行辈吉字,捭共遵循。

从这里可以看出各种姓氏行辈取名的好处。

中国的姓氏文化和行辈文化(家谱文化)是几千年来人口优化的智慧结晶。各种姓氏之间,同姓人员之间使用行辈命名可以有效的区别不同种族之间的脉络分枝,避免近亲繁殖,达到优化人口结构优化后代体质的目的。为了保证家族人口的纯正,各姓族谱中均规定:凡入赘、外姓过继来的均不得载入族谱!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题主说“曾红极一时的“行辈取名”为何现在不流行了,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原来用行辈命名也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不存在强迫和流行不流行的问题。只是那些没有在族谱中出现的家族无论如何发展,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都差强人意,想方设法寻祖归宗,向宗族根源靠近。虽然近些年取名有多样化的趋势,但是每个家族根据家谱区别世系亲疏的方法仍然没有改变。这种现象在南方尤其普遍,这可从随处林立的祠堂中找到答案。

在农村曾红极一时的“辈分取名”,为何现在也不流行过时了吗

辈份取名这件事,虽然说还没有完全消失,但的确如题主所说越来越不流行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辈份取名的背景。

辈份取名这件事,是和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传承密切相关的。

在儒家仁爱思想的指导下,加上农业经济的天然封闭性以及统治的需要,封建社会又十分提倡聚族而居的模式。所以,在今天的中国,随处可见以姓命名的村落,如马村、李庄等等。

有些村庄虽不以姓命名,但村内也往往是几大姓占据了大部分人口。

在这样的一个格局下,随着同族人员的越来越多,同宗同族的人互相不认识的情况变得十分普遍。这就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人们无法从年龄上来准确判断辈份,一个孙子辈的人可能年龄要远远大于爷爷辈的人。

于是,称呼就可能发生混乱,这是儒家思想所不能容许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发明了字辈取名的方式。具体方式是写一首字辈诗,按字辈取名。

这样做的好处是同宗同族的人,大家互相一报名字,就知道辈份高低,也就大体上知道该如何称呼了。

进入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也逐步瓦解。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封建礼法制度已被人所摒弃。因此,对于血缘关系较远的辈份排列,现代人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视。

所以,辈份取名的式微已是必然。

当然,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辈份取名不可能就此迅速消亡。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家族传承的重视,许多地方都开始重修族谱。在修族谱时,就需要辨明长幼。于是,很多人便便往往按字辈另外取个名字,专供入族谱使用,称为谱名。

蒋介石就是这么干的。他名中正,字介石,而在族谱上的名字为蒋周泰。

这样就形成了生活中一个名,族谱一个名,也算是对字辈文化的传承发展吧。

二十年前,红极一时的“家谱起名”,现在却不时兴了,咋回事

自我意识崛起,崇尚个性化,社会文化多元化都是诱因。根本的一点是承袭传统的观念越来越淡了。

过去红极一时的“圈地养牛养羊”,为何现如今却销声匿迹了

有一天,我回到家里,父亲拿了一张纸递给我。我接过一看,“整改告知书“五个大字赫然在目,再仔细往下看,明白了。

这个告知书是村里拿下来的,大概意思就是要求我家立即对羊圈进行整改,说我家羊圈造成地下水污染,羊圈外面的屯内道路有很多的羊粪。

告知书最后要求立即暂停养殖,进行整改,建设化粪池,清扫羊粪。

我承认,自家的羊圈没有化粪池,但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说法有点子虚乌有了。咱们村是高处干旱地带,缺水,曾经邀请专业打井队来开发地下水,可是设备往地下钻了一个星期,水没有弄出来,倒是出不少的圆柱形石头。

羊圈外面有羊粪,实际上多少有点,但每次放牧,赶羊出栏的时候,母亲都会很仔细清扫。我不敢保证说路面上一点羊粪没有,但肯定不会影响到村民走路的。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农村就是发展农业种养的,路面上有点粪便,有点泥土,这个挺正常,很农村嘛。村里号召清洁乡村,美丽乡村,我理解,但也不至于要求路面一尘不染嘛。

不扯这么多,咱们回过头来。

面对这张整改通知书,父亲是愁眉不展。本来,养羊也不是什么特别赚钱的项目,一只羊至少养2年才能够当作肉羊出售,回本慢。说白了,就是兜里没钱。

没怎么赚钱,兜里也没钱,要建设一个化粪池,难!

最难的不是钱,而是没地方啊,房前屋后全是邻居,不可能把邻居家的房子拆了,拿来建化粪池吧。

最后,父亲只能硬挺着,实在不行就不养了。

说自己的事儿,跟“圈地养牛养羊“如今销声匿迹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那就是环保

如今农村在环保方面抓得很严格。鸡鸭不能散养,到处拉屎,不行;家庭式的养猪场、养牛场,环保措施要做到位,污水要处理,臭气也处理;新建的养猪场,不能和以前一样随随便便建设了,得上镇里报批。

记得村里有一个从广东打工回来的人,年初想要建设一个规模在50、60头的养猪场。选址在距离村子不到30米的地方,向村里汇报了。后来,村里送来消息说,你这选址不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在此建设。

要不就换一个地方呗,说的容易,农村的地块基本上都名花有主,谁愿意白送给你建养猪场。没辙,建不起来,只能拖着。

这一拖,到了6月份,猪价下滑得厉害,他一拍大腿,“幸好,没投资建设养猪场,要不然亏大发了。“

除了环保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导致“圈地养牛养羊“现象销声匿迹。

这个因素就是土地管理严格了

以前啊,想要建设一个养殖场,可直接把村子附近的一块耕地整平,然后直接在上面建设,不用向谁汇报。那时候,村民的思想是这样的,“咱家的地,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

如今不行了,耕地就是耕地,只能用来种地。虽然是你的承包地,但要是在上面搞建筑,不好意思,天上有卫星,卫星一照,发现了耕地变建筑了。不久便会有人来找你,限期拆除建筑,恢复耕地,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也许你会说,咱不占耕地,我到山旮旯里去建,空气好,与世隔绝,病害还少咧!

想得美,你这是占用林地,卫星一照,就有人来找你,限期拆除建筑,恢复林地。

真的有那么严格吗?

当然啦!

前几个月,有一个老板来咱们镇上搞工程,想要找一块地方堆放泥土、石头等建筑垃圾。在地图上找,实地去走,折腾来好几天,硬是找不到,把老板都急得快哭了。

为什么找不到?一是,耕地不能动!二是,林地不能动。然后,就没地了!

说到这儿,大家也应该弄明白了,为什么红极一时的“圈地养牛养羊“现象销声匿迹了吧!

环保整一波,土地管理整一波,最后没地了,你还怎么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