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为战是什么意思(《雍正王朝》中:九王夺嫡是“团队”争夺,还是“各自为战”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雍正王朝》中:九王夺嫡是“团队”争夺,还是“各自为战”

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可是诸多历史爱好者,对这部电视剧还是百看不厌。

原因在于,他在知名作家二月河的作品《雍正皇帝》基础上,使人们在观感上有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清史稿》再结合这两部作品,使我们深入的了解到,发生在康熙年间的“九王夺嫡”接近于真实的内幕,根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康熙皇帝二十四个儿子当中,最初,有九个皇子组成了五个团队,角逐这个皇位继承人的位置:

首先大阿哥殷褆自己独处一党,由于这位大阿哥殷褆早年跟随自己的父皇康熙帝征战沙场,立下许多赫赫战功,得到了康熙帝的喜爱。

可他毕竟是庶出,因为他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惠妃那拉氏,所以与太子位无缘,可是殷褆贼心不死,对作为皇长子的自己,没有入选皇位继承人,一直不死心,窥探太子位已久,所以他在太子位这个问题上的竞争,达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二阿哥就是现在的太子胤礽,出生后不久就被康熙帝立为太子,这在清王朝已经是破例。

重点是这位二阿哥胤礽,他的母亲赫舍里氏是康熙帝的原配,既登基伊始的正牌子皇后。

其娘家就是当初跟随世祖章皇帝顺治金戈铁马入关,又是顺治帝驾崩前的托孤四大重臣之首“索尼”便是赫舍里氏的爷爷,父亲便是康熙初期权倾朝野的索额图。

二阿哥胤礽在强大的背景下,和母亲赫舍里氏高贵的身份,自然坐上太子位不奇怪。他就是被称之为“太子党”,太子党的追随者在当时有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这个团队中就有以太子胤礽为首的三位皇子阿哥。

作为有书生气的三阿哥胤祉,对太子位也是野心勃勃,可是由于他身单力薄,加上书生气十足,所以在“九子夺嫡”中,虽然也窥探太子位,但威胁不大。

重点的就是这个八爷党,这个团队的首脑是八阿哥胤禩,他的团队成员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殷䄉,还有一位重中之重的阿哥,他就是与四阿哥一奶同胞的十四阿哥胤禵,这位后来成为抚远大将军王的胤禵,最终在八爷党中分裂成为“党中之党”。这就是“九王夺嫡”中形成的最初四个团队。

这四个团队在康熙四十七年的热河木兰秋狝的行宫,由于太子胤礽的第一次被废,大阿哥由于用力过猛,和三阿哥胤祉对大阿哥的揭发,此二人双双落马。

由于受到假调兵符的牵连,十三阿哥胤祥也被康熙帝暂时圈进了宗人府。

由此,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位被废,大阿哥殷褆送到宗人府终身禁锢,三阿哥胤祉受到重创,十三阿哥胤祥失去自由,只有势力强劲的八爷党在这次夺嫡中得以保全。

这一次的夺嫡大战,正式宣告太子党的覆灭,大阿哥殷褆和三阿哥胤祉争夺太子位的野心也荡然无存。

争夺太子位的硝烟似乎落下帷幕,康熙帝御驾回京后又发动了一场朝廷上下公开举荐新太子的运动,这次有可能是康熙帝对没有出错的八爷党一次试探。

果然,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高调的参与了新太子的竞争,八阿哥胤禩的强势夺嫡使康熙皇帝感到恐惧,于是利用手段,将八爷党彻底摧毁。又以二阿哥胤礽恢复太子位为手段,稳定了朝局。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新的夺嫡团队再次出现,这就是四阿哥胤禛带领十三阿哥胤祥,正式脱离太子党,独树一帜,在暗中活动。

而此时,大西北的罗布藏丹增发生叛乱,十四阿哥殷褆在康熙帝的默许下,和在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推动下,出任大将军王。

此刻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由此,皇位继承人的太子位争夺战,在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这三个人之间展开,明争暗斗持续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在畅春园帝驾崩。

最终,以四阿哥胤禛完美的胜出,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雍正王朝统治。

这里大多是根究历史记载,对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做个交代,有爱好历史的网友,我们可以互相交流。

我是头条号“云和月”欢迎大家关注我。

为什么欧洲可以结盟,亚洲却各自为战

从漫长的历史进程来看,欧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欧洲国家相互战争的历史比亚洲长得多。欧洲(主要是指西欧)真正实现和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因此,欧洲一体化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和欧洲的历史有关。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两次最惨烈的战争都起源于欧洲。在漫长的欧洲战争史中,欧洲人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战争最后没有赢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其实就是如何杀人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战争越来越惨烈,生命财产伤亡越来越大,无休止的战争中最终受伤害最大的却是平民。欧洲大陆上最主要的国家法国和德国是争霸战争的主要参与者,法德两国在二战后和解,成为了欧洲一体化的主要推动者。这其中也包括德国对侵略战争的深刻反省赢得了欧洲受害国人民的原谅。

战争的伤害使两国人民最终选择和解,而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成为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外部因素。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逐渐展开,法德逐渐认识到,单凭法德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单独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联合起来才是抵御苏联的最好方式。美国的推动则成为欧洲走向一体化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战争使欧洲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要恢复的发展经济欧洲经济,必须依靠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因此应运而生。而夹杂在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中首要的政治条件就是欧洲联合,其实质就是联合起来对抗苏联。

战后世界形势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了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欧洲国家认识到,联合起来“抱团”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增强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此外,欧洲国家经过长期的和平或非和平的“交流”,在文化和宗教逐渐趋同,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亚洲国家与欧洲有很大不同。欧洲国家有美国作为绝对霸权支配,不存在主导权的竞争问题。即使排除了民族、文化上的差异,亚洲国家也存在严重主导权竞争问题。换句话说,即使亚洲国家要走向联合,谁来主导联合后的亚洲成为最核心的问题。简单说就是谁来当老大。

且不说能力大小差异,目前单是在意愿上,就有中、日、印三国是亚洲国际政治的主要玩家。东亚合作现在主要由东盟来主导,从中就可见一斑了。

与法德千年宿敌最终握手言和不同,日本对战争历史大态度就截然不同了。战争的历史记忆问题是阻碍亚洲合作的又一重要因素。日军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使亚洲受害国至今历历在目,怎能轻易忘记?我们不主张维持仇恨,但是也不能轻易忘却历史,因为那是对战争死难者的不敬。如果连加害者都没能反省罪行,受害者轻易原谅对牺牲的亡魂是不公平的。

况且,不要忘了,美国也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玩家之一,美国怎么会愿意看到亚洲真的走向联合然后和美国竞争呢?二战后美国在亚洲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结成了双边同盟体系。除非联合后的亚洲接受美国的领导,可能吗?我们肯定不会答应!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