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悲兮痛兮(不取平仄律,难为学诗人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不取平仄律,难为学诗人你怎么看

《空闲诗论》(修改)

1、对平仄韵律的疑惑和诗词本源反思

        对仗平仄韵律是中国古诗的艺术核心。但个人在写东西时,总觉得有哪点整错了。符合对仗平仄韵律的肯定朗朗上口,但我们平常在说话时不符合对仗平仄韵律的词句也很悦耳。

        后来给我想通了,原来符合对仗平仄韵律只是朗朗上口的特例。按数学描述是:朗朗上口包含但并不限于符合对仗平仄韵律的词句。 再一反推,诗词的艺术要求核心之一是朗朗上口,而不仅限于符合对仗平仄韵律。诗词最重要的任务是表达意思,故意境才是诗词的根本。

2、平仄教条的局限性揭秘

        为什么平仄会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论呢?坚持一方认为平仄是中国古诗词的精髓,是金科玉律,万万动不得的。反对一方认为严苛的教条不利于诗词的发展和普及。

        争论说明平仄存在问题,问题到底在哪里?我个人也很疑惑,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发现,宋人在用平仄总结朗朗上口规律时,只考虑了字的声调变化带来的声强对比,而没有考虑不同发音方式的字的声强对比。

        什么决定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呢?这是问题的关键。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声音是一种波,决定声音特征的主要有两个物理参数,频率和振幅。汉字是单字发音,语速一定,每个字振动频率应基本相同。字发声振幅越大,声强越大,振幅越小,声强越小。不同声强的字按一定规律(强强弱弱强强弱)排列,就给说、听器官高高低低的错落有致的节奏感,这就是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物理原理。

        声强取决于字的发音方式(开口音、闭口音、卷舌音等)和声调(四声),而不仅与声调有关。

        中国语言是单字发音,字的发音方式有开口音、闭口音、卷舌音等不同方式。不同方式的发音强度是不同的,开口音声强明显大于闭口音和卷舌音。

        声调变化也带来声强变化。一、二声声调的声强明显大于三、四声,如妈麻马骂,妈麻声强高为平,马骂声强低为仄。这就是平仄的基本定义。

        从以上的理论分析,是否可以说明宋人总结的平仄规律是局限的呢?符合平仄规律只是朗朗上口的一个特例(《平平仄仄平平仄》只是《强强弱弱强强弱》的一个特例)。因为平仄规律只考虑了声调,而没有顾及发音发式,故而可说宋人总结的的平仄规律对于朗朗上口而言是不完整的。

        宋人平仄规律以偏概全,故而会受到长期争论。这就是宋人平仄规律的局限性秘密。      

3、平仄韵律对诗词创作的梏桎

意境奇佳、符合对仗平仄韵律历来是人们的衷心追求,追求极至、完美本也无可厚非。但古人(宋以后)对诗词形成了严苛的教条,诗词一般人就难以染指了,反而限制了诗词的表达和普及,失去了上古时期诗词的灵动。

        以对仗、平仄、韵律为写诗的追求目标,会失去很多优美的诗句。古诗里不符合平仄、对仗、韵律要求的名作比比皆是,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不优美吗?作为后人的我们,为什么一定整个框框来把自己束缚起来呢?

4、中国诗词发展的可选项

         现在已经进入现代社会,需要表达的东西更多,如还是按宋人的严苛要求,诗词表达的范围将自我束缚,可能对诗词的发展不利。

        我对现代诗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不敢说什么。但如将古诗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特点与现代诗灵动、细腻的风格相结合,朗朗上口、格调清新不失为古诗词的一个发展选项,也是对中国古诗词精髓的发展和传承。

        个人认为,要将古诗特点与现代诗风格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淡化古诗词平仄、对仗、字数、韵律的严苛要求,收敛现代诗的过于无拘无束,以意境高、构思巧(灵动)、朗朗上口(基本押韵)三个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对想表达的内容进行谋篇布局,可能会收到创作的奇效。

        为了方便各位诗友理解,附习作一篇。

       《行往何处》

        南国绿韵,

        北国冰原。

        江南水色。

        大漠孤烟。

 

        行往何处?

        心无所住。

        春花如露,

        夏月如诉。

        秋风如悟,

        冬雪如故。

        东南西北任尔选,

        风花雪月无数。

 

        心无所住,

        青春永驻。

        乘风破浪余兴时,

        骏马奔驰无尽处。

 

        行往何处?

        心无所顾 !

        人生漫漫无尽路,

        大大方方走正步。

        欢歌笑语送长风,

        清凉世界自由度。

        个人意见,供各位诗友参考。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唯美的故事吗

唯美的故事有千千万,什么是唯美,有统一标准吗?没有!

人所接受的不同,唯美的标准就不同。

从个人角度来讲,这个故事似乎就发生在他身边或是自己的经历,他就认为是最唯美。别人认为是唯美的,可对他本人毫无感觉,对他就不是唯美的。

唯美是针对个体而言,并不是所有人。萝卜白菜各有所好,众口难调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唯美是个人的感觉。

丧事祭文有哪些

祭文,文体名。 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愚婿 某某某 泣奠

祭岳母祭文

尊岳母某某老大人生于某某年某月某日,因病不幸于某某年某月某日与世长辞,享年某某岁。愚婿悲思万千,特致以追悼短章,泣奠于岳母大人灵前:思我岳母,幼遭失恃,童年孤苦,早适寒门,中拆雁伴,说不完历程艰辛。旧社会苛捐杂税,岳母孤寡一肩,挑起抚育婚嫁儿女重担,可谓呕尽了心血,劳碎了筋骨!如今家财万贯,子孙三辈,生活幸福,寸草春晖,谁不赞岳母的大恩大德,谁不羡岳母造就的兴旺门庭!岳母年逾七旬,理应安度晚年,享受清福,然仍迟睡早起,为儿孙操心,岳母的勤劳美德,人人钦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岳母的一生,是勤劳艰辛的一生,是我们的榜样。今天,岳母与世长辞,愚婿悲痛之中,永记岳母大人的遗训,勤劳致富,公平待人,遵法守纪,做一个忠诚老实的人!

愚婿 某某某 泣奠

祭夫文、祭妻文

祭夫祭文 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某闻夫不幸去世某日,远具庶羞之奠,谨向先夫某某某之亡灵吊以文曰:呜呼我夫,恩爱同宿。白发齐眉,犹嫌短速。胡天不佑,中年分途。同林好鸟,汝归冥府。悲痛欲绝,昏迷于路。心绪茫茫,只有号哭。欲见无缘,凄凉寂寞。吊以斯文,远方祝托。临天祭拜,心何彷徨。先夫地下有灵,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愚妻 某某某 泣奠

祭妻祭文

公元某年,岁次丙寅(干支)某月某日,不德夫某某特以时馐果品,致祭于亡妻某某之亡灵吊以文曰:呜呼我妻,一生艰辛。日夜忙碌,苦度长春。服侍翁姑,谦让恭温。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养儿育女,诲训成人。操持家务,百事殷

勤。宜家宜室,德淑品顺。如斯贤良,应寿百旬。胡为门衰运厄,挽留无津。一病归天,魂散魄分。速去冥府,弃世辞尘。生死诀别,百喊不闻。同林寂寞,泪湿衣巾。阴阳间隔,怎把言陈。灵前吊祭,义尽情分。奠酒一怀,微表爱恩。九泉有知,来尝来品。哀哉!尚飨!

愚夫 某某某 泣奠

祭祖父文、祭祖母文(丧葬祭祀范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