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的故事(中国军事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声东击西”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中国军事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声东击西”

鲜为人知的是,第二野战军在渡江战役之后还有一次大规模的回师北上,即以陈锡联第三兵团乘坐火车由南京对面的浦口出动,沿津浦路再转至陇海路,前进目标直指陕西南部,部队经过河南郑州时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当时几乎所有人包括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都认为,二野主力这是要从陕南西进四川,配合在秦岭地区的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共同解放成都。

(第二野战军首长)

与此同时,二野第四兵团临时划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在陈赓将军的率领下奋勇向华东地区的江西挺进,横扫赣江左右之敌直趋广东,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则率五兵团大张旗鼓推进到湖南东部。二野全部三个兵团的上述军事展开让蒋介石产生了严重的误判,即二野主力仍然是以经略华中和华南为主,解放军进军西南一定是从川北和陕南攻入,理由也非常充分:北面有川陕公路,便于大部队机动;背后有陇海铁路,有利解放军调兵;陕北和晋绥的老解放区可以提供补给等等。

基于这样的判断,国民党方面制定的死守大西南计划当中,尽管在鄂西和川东部属了宋希濂两个兵团,但还是把兵力最多战力最强的胡宗南集团留在了川北和陕南方向,坐等解放军前来攻击。“湘鄂川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宋司令官居然还调集精锐部队,准备一举合围第四野战军留在鄂西的第47军,子在川上曰:心咋那么大呢。

这就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最大的一次“声东击西”战役,第二野战军已经秘密担负了进军大西南的任务,但在表面上却摆出一付配合四野聚歼白崇禧集团的作战态势,二野麾下的40万人马(欠四兵团)以及划归指挥的四野两个军(鄂西)、一野第18兵团(川北)共60万大军,即将西进聚歼西南地区的90万敌人。

1949年10月初,第二野战军主力隐蔽完成战役集结,其中杨勇第五兵团从江西上饶地区秘密开进湘西,陈锡联第三兵团则由郑州悄悄南下直奔鄂西,11月1日,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的战役正式打响。杨勇兵团附第10军从湘西突然杀入贵州,驻防于此的何绍周第19兵团放弃贵阳逃向川南,至此二野完全堵死了四川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撤往云南的道路,

(第四兵团司令陈赓)

1949年11月7日,由二野司令部统一指挥的第三兵团两个军、四野两个军和湖北军区部队,以迅猛的动作完成了对宋希濂集团六个军的合围,只用四天时间便即完全击破当面之敌,宋希濂被裹在乱军之中向重庆逃窜,他搞不清楚解放军主力怎么就第一榔头砸向了川东而不是川北。解放军通过迂回拦截和跟踪追击的战法,全歼宋希濂余部和罗广文兵团大部,从三面包围重庆,11月30日,重庆解放。

蒋介石和他的高参们如梦初醒,紧急调遣胡宗南集团主力南下增援,其后果就是川北门户大开,解放军周士第第18兵团趁势追杀进成都平原,与解放重庆的二野主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各路部队克服了天候、地理和敌人破坏所造成的重重困难,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到11月20日,代理西南军政长官的胡宗南不得不下令放弃成都,川西地区的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纷纷起义或投降,11月27日成都解放。

(第三兵团司令陈锡联)

1949年12月9日,云南卢汉和西康刘文辉宣布起义,在大迂回和大包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人民解放军以“声东击西”的隐蔽手段,仅用57天时间便胜利结束西南战役,川、黔、滇、康四省全部解放,成为解放战争期间精彩的大陆最后一战。

西南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0个兵团部、49个军部、133个师共计93万人,其中正规军、地方保安团队70万余人和游杂武装20多万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盘踞西南地区伺机卷土重来的企图。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有什么区别

1.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2.声东击西 声:声张,击:打击。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声张和行动不一致,用以迷惑人。

两者区别在于所用的计谋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