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生前功德茂盛死后家无噍类的麒麟阁第一功臣 | 麟阁宣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

他是麒麟阁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也是生前功德茂盛、死后家无噍类(没有活着的人或物)的悲情人物。他的出生恍如梦幻,托老爹的滥情,搭上了一个功盖天下的哥哥和哥哥背后陡然而贵的家族,从此他的人生与众不同。他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面对雄猜之主,二十年未尝有过;身负托孤之任,开启昭宣中兴;常处嫌疑之境,尽享无上尊荣。这位样貌周正威严的权臣,即便身后家族绝灭,仍不能抹杀其二十载忠心辅政之功。他就是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功成画麟阁,这是古代无数名臣宿将报效国家的耿耿初衷。为何这些名动天下的文武大员每个人心中都存有这样一个画图麒麟阁的宏愿呢?这还要归功于汉宣帝一次旌表功臣的行为艺术。

汉宣帝刘询的上台与今天的彩票中奖无异,是绝对无二的超小概率事件。虽然汉宣帝身上同样流着汉室的血,但因为其父祖的惨死,他已经与那个皇帝宝座无缘了,可是偏偏就在他以刘病己的大名安心过着平民生活的时刻,皇室的一场变故打破了他的悠闲。这让汉宣帝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也让他不得不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衷心感谢。于是,他发愤图强,立志当一个青史留名的好皇帝。汉宣帝的表现的确很抢眼,公元前51年,他迎来了汉朝宿敌匈奴单于的归降,开创了远超先祖的功业。

有了堂堂大汉要让四方来贺的功业,汉宣帝不禁豪情满怀,他要好好凡尔赛一下自己。于是,他将把自己推上皇位并辅佐自己成就不世功业的十一位大臣的真容,图画在未央宫麒麟阁(麒麟阁为汉武帝刘彻所建,因其在元狩年间猎获麒麟而得名,主要用于珍藏历代记载资料和秘密历史文件),以示永久纪念和旌表。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有功之臣图文并茂集体表彰横空出世。麒麟阁、云台、凌烟阁相继成为汉唐雄风的集中展示,也成为后世臣子不懈奋斗的精神图腾,那些有志之士每每怀着“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的梦想追求人生出彩,在煌煌中华文明史上写下绚烂篇章。

笔者正是基于对汉宣帝完成昭宣中兴,实现匈奴来归大业的故事,特以拙笔撰写《麟阁宣功》,细说麒麟阁十一功臣的煊赫功绩,张扬大汉雄风,明心励志,共彰英贤。

天上麒麟原有种。能够图画麒麟阁的功臣绝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都是迎难而上的大汉英雄。在麒麟阁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就是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虽然他的出身有些平淡,可一旦历史选择了他,他的表现就从此不同凡响。霍光历仕四朝,一手将四海凋弊的汉武末期重又带回昭宣盛世,这一份为大汉输功续命的伟业无人可比,即便是身死族灭也无法抹去。

天下掉下个好哥哥霍光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霍光本来生在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父亲霍仲孺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像霍光这样出身的人在大汉数不胜数,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可是,就因为父亲当年的风流债,霍光的人生却从此与众不同。

公元前141年的一天,平阳小吏霍仲孺被县里抓公差派往平阳侯府服杂役。年轻英俊的霍仲孺在府中邂逅侍女卫少儿,两人鬼使神差般春情萌动,竟然一索而得男,生下了后世冠绝诸军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事后,霍仲孺自觉理亏,服完役后就匆匆回转平阳,从此与卫少儿再无往来。这本是与“脏唐”齐名的“臭汉”时代发生的一件普通婚外情,如果没有当事人后来的华丽蝶变,绝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丝痕迹。

霍去病将军坟-谢阁兰1914摄于陕西

自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一朝选在君王侧”,卫霍两家的命运瞬间秒变。单亲妈妈卫少儿成了皇帝的大姨子,她的儿子自然成了皇帝的外甥。这个意外来到人间的外甥注定会让所有汉人感到意外,因为他只用6年的时间就为大汉洗雪了60多年的耻辱,让大汉的军旗插上了匈奴的狼居胥山,从此,他成为大汉威武的代言人。

霍去病凭着椒房之亲跃升为中国军事史上最亮的一颗战狼星。当他听说了父亲的故事后,特意在公元前121年,也就是他的加冠之年,在出征匈奴之际专程前去河东拜见生身之父霍仲孺。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凯旋之日,他又特意将霍光带到长安照顾。这个十多岁的弟弟霍光与哥哥张扬的性格迥然不同,却深谙兄友弟恭之道,常以父事霍去病,令霍去病尤其喜欢。此后四年里,在霍去病的扶持下,霍光当上了汉廷的“童子军”,年未弱冠就担任了大有前途的郎官,并在各曹间历练,得以晋升侍中。

就在霍光逐步适应长安生活,前途一片大好之际,对他关爱有加的哥哥不幸天夺其魄,未来的路还要靠霍光自己走下去。这一年是公元前117年,也就是元狩六年。

事实证明,霍光是个好苗子。他的父亲如果不是偷情遇上卫少儿并生了个冠绝诸军的儿子,恐怕一辈子也就是个小吏,因此一直谨小慎微地活在别人的阴影中。这种小心翼翼的性格遗传给了从小随父亲长大的小儿子霍光,使他能够顺利地陪伴汉武帝走完天威难测的后半生。

众所周知,超长待机的汉武帝晚年执政风格大变,宰执大臣动辄得咎,多有死于非命者,就连太子刘据都没能逃过一劫,不幸成为数万巫蛊奇祸冤死者中的一员。在皇帝猜疑与威权日重的血色黄昏中,像霍光这种初出茅庐的勋臣随时都有可能挂掉,其危险程度不亚于处在黎明前黑暗中的地下工作者。可是,先后担任奉车都尉、光䘵大夫等职的霍光同学愣是凭着与生俱来的谨慎和智慧,不仅未伤皮毛,而且还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笔者认为,霍光之所以能够在二十年间顺利通过汉武帝的苛察,除了个人能力和忠勤表现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霍光长得好,是个身材魁梧、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长美的帅哥,从他身上,汉武帝能够经常看到霍去病的影子。要知道,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欣赏是异乎寻常的,所以不免爱屋及乌地对霍光表示亲近。

二是霍光非常守规矩,为了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霍光同学愣是把自己变成了一部人形机器,据说他每次出入宫禁,所走的步数与所站的位置都丝毫不差。按今天的话说,霍光是一个时刻将规矩挺在前面的人。这样的好同志皇帝当然很放心。

三是霍光不贪恋权力,凭着霍光与霍去病的关系,加上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恭勤效命,早该出将入相了,可是霍光同学的职位始终只是止步在天子近臣上,从未表露过更高的追求,这让汉武帝相信,霍光同志是没有政治野心的。

凭着这些别人难以企及的长处,霍光同志成为了汉武帝内定的首席辅政大臣。

汉武帝死前本不该这样为继承人发愁的,这一切都源于他害人害己的骚操作搞死了培养多年、心智成熟的太子刘据,其他的成年儿子也不争气,只得立神似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汉武帝对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也不放心,怕他成为吕后2.0,竟然杀母立子,结果生生搞出个主少国疑的危局。

当然,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危局,就是大汉朝经过汉武帝数十年如一日的折腾,人口减半,税赋不足,民怨沸腾,已经处在火山口上了,岂是汉武帝一个不痛不痒的轮台罪己诏可以化解的?

就在这种内外忧惧的时代背景下,霍光这个汉武帝看着成长起来的好同志,终于可以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了。

汉武帝为了给霍光站台,特意让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其意不言自明。霍光心领神会,也感激涕零,再一次表现出一个好同志应有的素质,让皇帝深信他就是一心辅政不恋大位的周公再世。这一年是公元前91年。

汉武帝并没有立即宕机,有人就想帮他早点结束老病之苦。公元前88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先人马(莽)何罗、马(莽)通二人本因反对刘据有功,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后见汉武帝心生悔悟,害怕死于非命,就兄弟齐心地准备做掉皇帝以求自保。不想却被霍光伙同上官桀、金日磾一举粉碎。汉武帝据此给三人封侯,其中,霍光被封为博陆侯。这三人也因此顺利进入辅政班子,彼此还结为亲家。因为一切都来得太巧了,三人虽然都为皇帝信重,但此前都名爵不足,不想在这一刻竟然同时补齐了短板。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年,汉武帝终于走完了传奇的一生,临终之际,老皇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八龄童汉昭帝刘弗陵。此后二十年间,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霍光秉政时代。

昭宣中兴的成就者霍光主政之初,宫廷内外仍充溢着对其不信任的忧惧之心。

当时,宫中有人作怪,搞得群臣晚上都睡不着觉。霍光担心有变,就召来尚符玺郎,让他把天子的玉玺交给自己保管。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郎官竟然丝毫不买霍大将军的帐。霍大将军当着群臣的面颇下不来台,就想从郎官手里强夺,哪知道郎官丝毫不惧,反而按剑怒道:“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霍光见一个小小的郎官都敢违拗自己,不怒反喜,觉得别人想乘乱窃玺搞事也不会得逞,就放下心来。第二天,霍光还以天子的名义下诏给郎官升职加薪。这件事展示出一个主政大臣的胸怀,也表现出霍大将军用人有方的另一面。朝臣们对霍光的大度纷纷点赞,宫中的怪事也少了许多。

安下心的霍光开始认真负责地主政改革了。可惜,《汉书·霍光传》中只记述了他的政治斗争史,并没有施政方面的片言只语,不得不说是非常遗憾的。笔者只能从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期间的一些举措中窥见霍光的主政风采。

如汉昭帝在霍光辅政下,重视吏治,废除一些前朝苛政,大力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处置纵容反叛的官吏多人。还先后四次察举贤良,明经治狱。同时,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在对外方面,缓和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汉宣帝在施政方针上与霍光也并无太大分歧,基本上延续了汉昭帝时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并多次减免全国或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