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老师的定义是什么?据说作文辅导机构都有套自己的教材,老师教学也只是一板一眼,孩子思考的机会少,大家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你对老师的定义是什么

谢谢提问!

此问题是寻求偏答题者的主观回答。因为词典里,已经有明确的定义。而且大众已经对老师的概念有根深蒂固的认识。比如百度百科里面说(此题其他答案里很多来自这里),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做人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

这里我说点不一样的,我对老师的定义。

我定义的老师:

  • 善于学习或者快速学习,是一个求学好知的学者
  • 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有经验或者专长,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 能够深刻地认识自己,是个深度思考者
  • 能把掌握的知识经验转化成文字谈话,是个知识转换的能手
  • 愿意主动授予他人以知识经验,是个无私贡献的劳动者

解析: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我去看待一个老师,希望能够全面的描述出我眼中老师样子。学校里的老师,不就是学习能力比一般人好,而且乐于善于传授知识给学生。除此之外,社会上的老师,比如培训班的老师或者师傅,其实都拥有以上五点定义。

然而老师不同时间不同国度也有点含义的差异,我作为一名大龄学生,接触过不少老师。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在到研究生,博士,体会到老师含义随着年龄阶段而变化得不一样,比如学校里面的老师,英语国家用英语来说,其含义也在变化,从teacher变成了supervisor。而我做过不同国家的学生,比如日本的老师,在日语里面,称呼老师为“先生”,这估计是中国古代传过去的汉字词。头条里面有不少老师,教书育人,用心准备网课(因为疫情),向他们致敬。

谢谢

据说作文辅导机构都有套自己的教材,老师教学也只是一板一眼,孩子思考的机会少,大家怎么看

不用据说,作文辅导机构干的就是迎合应试教育的差事,完全不是为了培养真正的写作。只要和考试挂上钩,辅导机构当然必须要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和作文考出高分为目标了,只不过这写作文能力和专业写作不是一回事,完全是套路化,或者说模板化。

专业写作培养与训练,必须要以浓厚的写作兴趣为前提,但是在辅导机构学写作文的孩子,大都没有自发式的写作兴趣。

如果你去作文辅导班做个调查,问问那里的孩子,你特别热爱写作吗?保证很多孩子会摇头,甚至会问你,写作是啥,是写作文吗?在我看来,应对考试的作文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只不过是极其简单的一种写作训练而已。大凡是能写出得高分的作文孩子,往往不见得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甚至连创作的大门都进不了。因此,家长想让孩子写好作文,需要从写作兴趣培养抓起。

作文辅导班的教学是否能锻炼孩子们的写作思维呢?不见得,只有少数可以。

在作文辅导班里,教学老师往往是一对多,不可能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思维能力去教学。因此只能教套路,然后让孩子们围绕一个主题去套格式。如果说绝大多数孩子在作文辅导班里学到了东西,也就只是学会点套路而已。有了套路就如同数学有了公式,会用公式,不管考试出啥题,围绕公式去解吧。但这样一来,就对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影响,那就是写组合(事例)作文,摘抄作文,很难写出灵气来。

孩子学会写作套路,也就相当于把想像力给框死了,初学最好让孩子自由发挥。

我曾经帮助过一些小学生练习写作,但是我不会教套路,而是主要练孩子们的想像力。想像力本身并不复杂,而是让孩子围绕时间、空间、场景、事件等,认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当孩子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到的揉合在一起,让其闭上眼在大脑里展开想像力时,只要孩子大脑里有鲜活的动态场景,说明孩子想像力不错。但是家长要注意,这仅是情景还原想像,还需要教给孩子描述动态场景的方法。

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孩子阅读审美观,让孩子感受到语言之美,才能激发孩子丰富的写作情感。

如果你去读很多作文辅导班训练出来的孩子作文,会发现大都缺少真正的情感,我们管这种很做作的情感叫假情感,并不是孩子内心真正理解并感受的情感。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必须要合理选择课外阅读书籍,一定要从孩子能理解能懂的阅读素材着手,才能让孩子从阅读中去逐步理解作品的喜怒哀乐悲愁等情绪。当孩子理解了情绪表现后,再结合耳闻目睹的生活场景去练笔,你就会发现孩子能写出真情实感了。

结束语:如果家长平时热爱写作,你可能容易理解我上面说的话,但是如果你本身就不热爱阅读,更不擅长写作,看来你还只能让作文辅导班的老师教你孩子套路去了。但是至于孩子能否学会写考试作文,还很难说结果。有些孩子作文班没少上,可还是不会写考试作文,说明这作文辅导班选择也需要慎重呢。

是不是正式的教师就是编制老师了

不是哦。

我们学校有20多个代课老师,都是年轻漂亮的妹子,她们平时除了上课,课余时间还要抓紧时间看书、考试,争取考入编制才算安心。

去年我们语文组就来了5个年轻漂亮有活力的代课老师,她们都是由第三方机构推荐给各个学校,应聘通过后进来的。其中一个妹子叫莹,是个外地姑娘,因为男朋友考入了这里的公务员,追随男朋友而来。妹子虽然初出茅庐,但受男朋友影响也非常会做事,一来就给组里的组长、备课组长带了礼物。在她在我们学校教学的这两年她请校长吃过几次饭,而我在这所学校呆了10多年都没请过校长吃饭。她做事情也非常认真,态度非常谦和,布置任务给她从不推脱,还经常会揽活干。我们都非常喜欢她,也乐于指导她,帮助她。我们私底下关系很好,私下聊天的时候感觉她非常焦虑,一心想考入教师正式编,她课余时间全都用来做题、看书,在网上报了培训班,我真的很少见到这么勤奋的人,开会时间她也在做题,走在校道上她也在背书,周末就上培训班,十足的一个拼命三娘。

有一天,她跟我说,她要坐飞机去广州考试,我很吃惊,问她:如果考上的话,那不是跟你男朋友两地分居吗?

她说:只是去试试看,去积累经验的。我真的佩服她的韧性,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

可,就这样一个努力拼命的人,考了两三年都考不上教师正式编。她后来也失望了,觉得教师这条路子跟她没什么缘分了。

她决定考公务员,我们都劝她,公务员更难考,职位更少。她说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于是又拼了命往公务员方向努力。我们都替她捏把汗,一个外地人,想考本地的公务员,太难了。

她花了3万多报了补习班,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她。第一次考,失败。第二次考,又失败。她说第三次再不成功她就放弃,去做点小买卖算了。

结果,第三次,她成功了,她笔试第一名。兴奋、开心又夹杂着担忧,因为笔试的第二名分数跟她非常接近,就1分的差距,而且还是本地人。面试悬得很啊!

她咬咬牙花了8万报名,专门培训面试。我们都觉得她疯了,花那么多钱在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上,她说,培训机构说考过才收钱,不过就退钱。她为了安心准备面试,跟校长请了两周的假。这时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