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遣唐使晁衡阿倍仲麻吕对大唐文化有什么影响?阿倍仲麻吕精通中文写汉字,而且在唐朝当过大官,那么阿倍仲麻吕算是中国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历史上日本遣唐使晁衡阿倍仲麻吕对大唐文化有什么影响

大家好,我是小趣,一个专注历史三十年的男人。

晁衡,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一个跟随遣唐使来到大唐的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最后因为太喜欢唐朝了,改了个名字,拿到唐朝绿卡,定居了。

首先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晁衡来到唐朝的大背景。晁衡跟随的遣唐使团可以说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使团。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在奈良和平安时代,日本天皇陆陆续续派出了十九次遣唐使团。

来到大唐之后,日本学者不仅在政治,科技等方面不断交流学习,在书法,绘画,音律,舞蹈,文学领域也没有错过。于是乎,日本与大唐学者之间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晁衡便是因此爱上了大唐。

据说,晁衡与储光羲、王维、李白等唐朝著名诗人关系甚好,储光羲为此曾写过《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来赞美晁衡,储光羲的名气也是由晁衡传播到了日本,至今供奉于日本京都的诗仙祠中。

李白也曾经因为误以为晁衡在回国途中遭遇海难而痛哭流涕,写下了《哭晁卿衡》: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晁衡自然还是平安上岸。晁衡不仅人缘好,他的学习成绩也是一流。聪明的阿倍仲麻吕决定定居大唐后就进入了国子监太学,最后成为了太学的优秀毕业生,一举考中了进士。

可以说,晁衡在对于唐朝文化的造诣超过了绝大多数的遣唐使者。对于中原文化的热爱使他完全融入,成为了一名唐朝人;但是对于家乡的眷恋由促使他带着大唐文化回到了日本。

可以说,晁衡对于大唐文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大唐文化的传播却是少不了他的功劳。

关注小趣,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阿倍仲麻吕精通中文写汉字,而且在唐朝当过大官,那么阿倍仲麻吕算是中国人吗

我认为在唐朝阿倍仲麻吕算中国人,不仅阿倍仲麻吕在唐朝作过官,一直在中国翻译佛经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而且带来佛教文化产生很深意义应响,阿倍仲麻吕精通中国的文化汉学,对于是不是中国人不关紧要,他所传承的文化具有很深的影响意义。

如何理解“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句话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哭晁卿衡》。

全诗大有哀其人而不忍书其事之意,诗人误以为日本友人晁卿回国遇难,写下了这哀恸。

一个哭字点题,表达了诗人和其友人的真挚情感。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后两句尤为经典,诗人把朋友喻为天上的明月,象征其高洁。

友人海上遇难如月沉海,天地宇宙都好像愁容满面,白色的愁云笼罩着苍梧山。

借物抒哀情,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悲痛和对友人的怀念。

谢谢邀请

“扶桑”指的真是日本吗

一、关于“扶桑”的基本概念

扶桑首先是一种植物,在现代又名朱槿、大红花、佛桑,都属于木槿科属。扶桑是世界名花,在热带地区尤其多。中国最早记载这种植物的是《山海经》。在《山海经》里出现的一类树名。这种树体型壮大,枝叶繁茂,最高能长到40多米。扶桑树春天的时候开花,叶子长的像桑树,秋天的时候叶子鲜红美丽。

在中国历史书《梁书》中,记载在中国的东方,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叫“扶桑”的国家。关于这个国家的一些描述是一个叫慧深的和尚说的。但是具体指东方的哪个国家没有明确,1752年一位法国的汉语学者说中国古代《梁书》里记载的扶桑国就是墨西哥。

二、“扶桑”一词的寓意

“扶桑”一词在中国的上古时代与太阳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用于记录太阳的升起和降落。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所以扶桑就寓意太阳、东方的意思。后来在历史书《梁书》中出现了一个扶桑国,说这个国家距离大汉国二万里。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东边的日本就是扶桑国。因为日本是中国人在东边发现的最早的国家,并且太阳也是东边升起来的,所以就顺其自然的这么认为了。但是人们忽略了在中国的东方还有更远的地方,比如美洲。

三、“扶桑国”的争论

目前对扶桑一国的争论主要是围绕日本和墨西哥。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上讲,扶桑指的是日本,但是从有关考据方面论证的话,扶桑指墨西哥。在中国正史里面记载,慧深和尚游览过美洲,并且把所见所闻都带回国。也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到达了美洲等国家。从加拿大到南美洲的各个国家里都有中国古时候的文化文物,比如汉字、佛像、服饰等东西。而这些国家中属墨西哥最多,并且墨西哥的棉花具有古时候关于扶桑的各种特征描述。


欢迎【关注】书的另一边,让我们荡起双桨,遨游在文化知识的海洋里,分享这个世界的奇妙和有无。

唐朝海纳百川,外国人在中国参加科举,考中进士的有哪些名人

唐朝确实通过科举方式向外国取士,以扩大统治基础,增强帝国向心力。

(图:唐朝壁画中的外国人)

唐朝科举取士有三个来源。一是〝生徒〞,即来自国子监各校的学生,如国子学、太学、算学、律学、崇文馆、弘文馆等;二是〝乡贡〞,即由地方上推荐的文士;三就是〝贡宾〞,即由外国派到中国的留学生。

也有些流寓中国的外国人考中进士,多为地方官推荐,他们不属贡宾之列。

来中国参加科考的外国人,以朝鲜半岛(新罗、百济、高句丽)以及日本、高昌、吐蕃人为主,也有大食人和突厥人。


一:〝贡宾〞,大唐取士的来源之一


〝贡〞一词不大出现在正史,但唐宋笔记和诗词中却多有出现。如唐昭宗年间的著名诗人杜荀鹤,就曾作有《送宾贡登弟后归海东》一诗。

他送行的这个宾贡好友,应是日本人。因为诗中有〝波穷处〞,〝日出时〞等词。

诗曰:

〝归捷中华地,登船鬓为丝,直应天上挂,别在海东枝。国别波穷处,乡心日出时…〞

(图:日本渡海的遣唐使)

同时代的诗人张乔,亦作有《送宾贡金吾夷吾奉使归本国》一诗。这个贡宾叫金吾夷,从姓氏推断,显然来自朝鲜半岛。

《太平广记》里还记载了一个独特的朝鲜〝贡宾〞,他叫金可记,姿容优美,才华横溢,谈吐不凡,颇具中华风。只是此人的志向不在当官,而是归隐山野。后来,他到终南山结庐而居。

〝宾贡〞必是外国人以官方名义派来的,以各国贵族子弟为主。他们先到国子监各类学校就读,毕业后就取得科考资格。

史书所载的朝鲜半岛贡宾最多。朝鲜人仰慕中华文化,又和中国有深厚历史渊源。

《唐会要》曾记载,唐开成二年,新罗王曾派216名贵族子弟入朝留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