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至如归妇女之宝(你支持大学中文专业开设繁体字课程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你支持大学中文专业开设繁体字课程吗

中文系里的大学生,对于繁体字,可以作为选修课,并且由校方出版正规的教材,作为学生备查备用的资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办法。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作为记录文化载体的文字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文字简化褒贬不一,争议不断,这是不争实事。但作为有志作为文字或文化研究的学生,在导师的引领下,涉猎繁体字的辩认,不失为将来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一种技能。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学生,学生就是学生的,已经熟悉的东西没有人再去学习它。

现在人们急功近利,包括大学也是如此。老师教什么,学生就考什么,一旦某科不考试,就很少有人去深究。尤其是研究文字,是一种枯燥乏味学习生活。必须要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加上必要的考试手段,才能起到作用。

大学中文系开设繁体字辩认课程,本人认为很有必要,并且还是一个重要举措。这对于研究古文献资料、包括考古、中医药等方面的传承都有帮助。(2019/10/31)

在头条很多诗人发表了自己的诗,他们的诗值钱吗

谢悟空邀请答题,谢谢!

悟空同志不厚道,给我推荐这样的题目邀请我来回答。“很多诗人在头条发表了自己的诗,他们的诗值钱吗?”这道题委实令我醋意飙升,五味杂陈。

醋意之一,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承认我是诗人,我不知道我究竟是否算作诗人,但我也在头条发表过几首小诗。别人的诗肯定值钱,但我的诗肯定不值钱。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拿到钱。别人的诗可以拿到钱,为什么我的诗拿不到钱呢?

醋意之二,诗人的标准是什么?按理说会写诗的人都应该是诗人。这就好比会生人的人都是女人,男人是绝对不会生人的。另外长胡子的是男人,没长胡子的是女人,但男人和女人都是人。所以诗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只要有所付出就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厚此薄彼。

醋意之三,一流诗人的诗值钱,二流诗人的诗也值钱,而像我这样18流诗人如何是好?继续呢不仅拿不到钱,并且有一种被轻视的感觉;放弃呢又于心不忍!

我该怎么办?我回答了悟空,谁又来回答我?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是我国规模最大,“国宝”珍藏密度最高的两所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设有展厅48个,馆藏文物达到100万件,时空跨越了原始社会到新中国建设初期的各个历史阶段,是我国馆藏文物最丰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我们历史课本中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四羊方尊、后母戊大方鼎在这里都能找到。

下面且听土鳖君盘一盘那些陈列在国家博物馆中的“国家宝藏”。为了方便起见,土鳖君就逐朝代列举一件“稀世珍宝”。

先秦珍宝

新石器•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玉龙于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出土,材料质地为岫玉,是新石器时期玉饰的代表文物之一。

此龙,通体墨绿色,体卷曲如“C”字,直径2.3~2.9厘米。玉龙头部较短,吻部向前伸,略有上噘,颈部有一撮长毛,略微上弯,显得鬣鬃飞扬,威风凛凛。据专家考证,此龙应该是祭祀的礼器,是我国“龙图腾”崇拜的起源之一,因此被称作“中华第一龙”。

新石器•仰韶文化•鹰陶鼎

鹰陶鼎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仰韶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为新石器后期陶制祭祀礼器。

此鼎,高35.8cm、口径23.3cm、最大腹径32cm,以一只伫立的老鹰为造型,鹰目圆睁,鹰鼻弯曲锐利,鹰体肌肉丰满有力,看上去威风凛凛。但工匠巧妙的将鼎口设置在伫鹰的两羽之间,好似背负着一口大锅,看起来凶萌凶萌的。

此鹰由太平庄农民殷思义从地里挖出,做了一年鸡食盆后,上缴在附近考古的北京大学历史系。

夏•齐家文化•重轮星芒纹铜镜

重轮星芒纹铜镜于1975年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出土,属于夏晚期青铜器。

此铜镜直径仅有6cm,桥纽为椭圆形,背面纹路由三角形和直线组成,形似“叶脉”,据考证可能与当时的太阳崇拜有一定的关系。

齐家镜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铜镜,是我国由石器时代转入青铜时代的标志之一,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镜”。

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于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属于商晚期青铜礼器。

此尊边长52.4cm,高58.3cm,重量34.5kg,长颈圈足,饰有夔龙纹、蕉叶纹和兽纹。最为精美的是尊的四角各装一只惟妙惟肖的羊头,羊头中间还有一只活灵活现的角龙。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此尊出土后曾摆放于时任国府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将军的书桌上,在长沙会战转移途中被日军炸成20多块,建国后经1年的修复才得以复原。

商••后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殷墟遗址出土,属于商晚期青铜祭器。

此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立耳折沿,方腹四足,以鱼纹、云雷纹、饕餮纹、凸弦纹、蝉纹为主要装饰纹。鼎腹之中刻有“后母戊”三字,笔画细致清晰,圆润饱满。

此鼎高大雄壮,威武挺拔,是我国最重的青铜器,是绝对的“国之重器”。

此鼎出土后,曾因担心被日军所掳旋即被埋入地下。抗战胜利后运送南京中央博物院。新中国成立10年之后被国博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

西周••大盂鼎

大盂鼎,于1849年在陕西郿县礼村出土,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此鼎是周康王时期一位名叫盂的大臣所做,同时出土大、小二盂,小盂鼎在出土以后已经遗失。

大盂鼎高101.9cm,口径77.8cm,重153.5kg。铭字291个,以纪念盂受周康王训诰之事。此鼎圆腹三足,以云雷纹为底,以饕餮纹为饰,样式古拙,端庄。腹内铭文笔画苍劲周正,开中国书法之先河。

大盂鼎出土之后先后被左宗棠、潘祖荫等名人收藏,新中国成立后由潘氏后人捐献给国家。

大盂鼎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大克鼎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毛公鼎,联袂为“海内三宝”。

另外,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著名先秦国宝还有商妇好鸮尊,商人面鼎、商妇好青铜偶方彝、商龙虎纹青铜尊、东周王子午鼎等等,由于篇幅关系土鳖君就不一一展示了。

秦汉珍宝

秦•阳陵虎符

阳陵虎符,相传是在山东省枣庄市出土,抗战时期由郭沫若在重庆市古玩市场地摊上发现,是秦朝颁发给阳陵驻军将领的调兵信物。

此符长8.9cm,宽2.1cm,高3.4cm,呈卧虎型,可一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12个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为这枚符的左半在阳陵军中,右半在天子手中,左右合并才能调兵遣将。

值得一提的是,阳陵虎符是目前发现的秦虎符中唯一一枚“右在皇帝”的节符,可以推测出此符为始皇帝一统六合之后分发的兵符,对研究秦朝军事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西汉•中山怀王金缕玉衣

中山怀王金缕玉衣,于1973年在河北定州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为西汉玉质冥衣。

该玉衣长182cm,由1203片玉片和2567g金丝连缀而成,共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后片、袖筒、手套、裤筒和脚套等部分,为典型的西汉风格玉柙。

金缕玉衣大约出现于文景时期,是两汉时期最高级别的殓服,只有王以上的贵族才被允许使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金缕玉衣。

西汉•鎏金熊形铜镇

鎏金熊形铜镇,于1926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出土,是西汉时期铜鎏金生活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