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市柘荣县值得游玩的旅游景点有哪些?自驾游有什么攻略
发布时间: 2023-07-11

#柘荣县#

柘荣县是福建省宁德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接福鼎,西连福安,北邻浙江省泰顺县,南靠霞浦,县域面积543.9平方公里。柘荣县地处闽东北内陆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太姥山脉主峰东山顶海拔1480米,是全县最高点;英山乡下清水坑海拔仅78.8米,是全县最低点。柘荣县气候温和湿润,气温立体分布明显雨量充沛,冬长夏短。柘荣县,原称柘洋,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素有“闽浙咽喉”之称。柘荣剪纸之窗成为宁德市唯一的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我们太子参之乡”、“我们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我们长寿之乡等美誉。

1、福建宁德市柘荣县自驾游,推荐柘荣县值得游玩的景点为:九龙井景区、东狮山风景区、仙屿公园、凤岐古名居、广福禅寺、柘荣洪坑土楼、袁天禄祠堂、双城城堡、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等。

2、推荐柘荣县景点自驾游行程路线:柘荣县-双城城堡-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袁天禄祠堂-仙屿公园-柘荣洪坑土楼-广福禅寺-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东狮山风景区-九龙井景区-凤岐古名居-柘荣县。

展开全文

3、推荐柘荣县景点自驾游行程安排

第一站,柘荣县-双城城堡

柘荣县自驾至双城城堡交通路线:柘荣县-柳城东路-双城城堡。全长260米,车程约1分钟。

【双城城堡】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双城镇龙溪上游东北侧和下游西南侧,俗称“上城”和“下城”,合称“双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始建,袁天禄倡筑。明嘉靖十二年(1532)重修,清代废。城墙用河卵石砌造,据民国《霞浦县志》载:“周长840丈,高1.5丈,厚1.7丈”,上有巡行道、女儿墙。设有宣寅门、纳福门、拱仙门、迎龙门、小北门等5个城门,其中纳福门外加筑瓮城。现存城墙两段计226米。上城,又称“东安新堡”、“龙城”。据民国《霞浦县志》载,是明代晚期为了抗倭而建。城墙用毛石砌造,周长910米,高4.1米,基厚4.5米,上筑女儿墙。东、南、西、北分设迎龙门、仁寿门、登龙门、衣锦门。1976年后,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城墙三分之一多。1997年修衣锦门和北段城墙。现存城墙566.2米。1983年3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站,双城城堡-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

双城城堡自驾至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交通路线:双城城堡-柳城东路-河滨东路-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全长610米,车程约2分钟。

【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河滨东路柘荣县医院东侧约130米。为了创建闽东苏区,1932年3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领导马立峰派林爱(上城人)回柘洋开展革命活动。林爱在贫苦农民中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秘密发展党的组织。1933年3月,林爱等人在上城刘氏祠堂仓楼开会成立了党小组,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1934年3月在柘洋下城南门厝成立霞浦上西柘洋区第一个党支部,王陶生任领导、林爱任副领导,共有党员12人。刘氏祠堂仓楼系清代建筑,坐东向西,砖木构穿斗式单檐硬山顶,上、下两厅相连,通进深22.8米,通面阔12米。2003年3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站,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袁天禄祠堂

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自驾至袁天禄祠堂交通路线:柘荣县第一个党小组会址-河滨东路-上桥路-节日五东路-柳城北路-袁天禄祠堂。全长920米,车程5分钟。

【袁天禄祠堂】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柳城北路88号。柘荣袁氏属汝南郡,始祖璜公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唐末避黄巢之乱,随王潮入闽,徙居拓荣富溪天井里,建袁氏宗祠于富溪村内。坐壬朝丙,五间三进,占地1648平方米。传十七世,寅二公分居柘荣城关,至明代,在柘荣城内、乍洋溪口,先后建祠宇三座。袁天禄祠堂,位于柘荣县双城镇北街,旧称“左承祠”。始建于明隆庆元年间(1567),明万历十八年(1590)毁于火,天启年间(1621—1627)再建造。清道光十年(1830)重建前座和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中座,为现有的祠堂建筑。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前、后两座与中间天井旁廊庑相连,通面阔14米,通进深26.8米。2003年3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站,袁天禄祠堂-仙屿公园

袁天禄祠堂自驾至仙屿公园交通路线:袁天禄祠堂-荣北路-柳城北路-柳城西路-屿东路-仙屿公园。全长690米,车程2分钟。

【仙屿公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屿东路5152号。仙屿公园平野突兀,水色山光相得益彰,峰顶有马仙庙。仙庙,又称“马真人庙”,祀“马仙”。相传,有马氏真人御患捍灾极灵,乡人乃建此行宫祀之。始建于元至年间,明崇祯十四年重建,清乾隆二十二年重修,嘉庆二十年再建,咸丰九年毁于火后又重建,1980年重修。1983年3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站,仙屿公园-柘荣洪坑土楼

仙屿公园自驾至柘荣洪坑土楼交通路线:仙屿公园-屿东路-节日五西路-104国道-柘荣洪坑土楼。全长25.9公里,车程约42分钟。

【柘荣洪坑土楼】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楮坪乡洪坑村。,宋末元初(13世纪)林氏在此开基建造崇裕楼、南昌楼,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洪坑土楼群是永定"三群两楼"中的“一群”,由振成楼、如升楼等组成,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洪坑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的新的组成部分,为我们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2008年3月,包含洪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六站,柘荣洪坑土楼-广福禅寺

柘荣洪坑土楼自驾至广福禅寺交通路线:柘荣洪坑土楼-104国道-广福禅寺。全长17.7公里,车程21分钟。

【广福禅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广福寺(河洋东路南210米)。广福禅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唐普惠和尚重建,系临济宗法脉。最后一次修整是1990年,现有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贵宾楼建筑。寺里有精美铜佛一座,十分珍贵。又有一颗罗汉松,树龄已有一千多年。塔林一座,碑刻一块,佛经三百多部。

第七站,广福禅寺-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

广福禅寺自驾至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交通路线:广福禅寺-广福路-荣源街-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全长8.9公里,车程14分钟。

【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位于宁德市柘荣县东源乡青岚面碗窑村,分布范围约25000平方米,堆积层1-2米以上。遗址所在的小山被当地人称为“碗窑山”,村子因窑址而得名。据初步考古调查判断,古窑址主要以生产民用瓷碗为主,工艺做法有些仿芒口瓷。碗窑出土物的种类、特点均表明,其年代上限可早到南宋,并延续到元、明、清之际,至于碗窑遗址的确切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考证。出土的瓷器碎片,器形基本为碗、盘、杯、碟、壶等,瓷器碎片有的为白瓷,青瓷釉层清澈透亮;有的呈灰白或灰色,胎体坚致厚重,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圆形垫饼等窑具,这些遗存瓷器为考古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据《余氏族谱》记载,碗窑古村落的始祖来自福建汀州府一带,最早的落户时间应为清代康熙初期,从事陶瓷制作。村民余振欢介绍说,碗窑村境内目前还留存二处烧瓷作坊遗址,遗物主要分布在村东北面的三五个小山头上,面积约5000平方米,现山坡上尚散布着厚厚的瓷片堆积。如果经过考证碗窑遗址为宋代时期古窑址,说明余氏先人迁入碗窑村前,这里也许已有遗存古窑址或制碗工艺了。

第八站,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东狮山风景区

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自驾至东狮山风景区交通路线:碗窑村宋朝碗窑遗址-961县道-201省道-东狮大道-东狮山风景区。全长12.7公里,车程19分钟。

【东狮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柳城东路岚锦·豪庭东侧。东狮山,形似狮而得名,位于福建省柘荣县城东3公里处,总面积13.7平方公里,海拔1480米,为太姥山脉的主峰。东狮山群峰耸峙,雄伟挺拔,集太姥山的奇伟雄姿,兼武夷山的柔媚挺秀。环山之中有谷、泉、洞、岩、峰、石等自然景观二百二十七处,步移景换,令人流连忘返。1998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东狮山由蟠桃映翠景区、百丈朝暾景区、仙人锯板景区、普悦洞天景区、龙井瀑布景区和仙都胜境景区六大景区组成。清闽候举人江西信丰知县徐友梧曾留诗赞曰:“绿帜插云霄,岩岩众山祖。太姥在下峰,高标谁与伍。”1986年,国外桥港大学教授吴卫平游览东狮山时惊叹不已,挥笔题词“气拔太姥,天下奇山”。

第九站,东狮山风景区-九龙井景区

东狮山风景区自驾至九龙井景区交通路线:东狮山风景区-965县道-104国道-九龙井景区。全长24.4公里,车程30分钟。

【九龙井景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石山村束厝路18号。九龙井景区是地方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东狮山景区组团”的新的成员,也是泛太姥旅游圈、闽东亲水游线路的新的组成部分,她集形态各异的龙井群、冰臼奇观、瀑布、青竹走廊、原生态山谷等景观于一体。整个景区由九龙井生态景区、金溪漂流景区、石山洋生态观光区三部分组成。主体景区九龙井是由金猪井、蝙蝠井、长河井、葫芦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