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谈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谈什么

这十封信是里尔克在他三十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里尔克是一个书信家,他写过无数比这十封更亲切、更优美的信。这十封信却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他论到诗和艺术,论到两性的爱,严肃和冷嘲,悲哀和怀疑,论到生活和职业的艰难,这都是青年人心里时常起伏的问题。他通过这些论述,寄青年人以厚望,希望他们正视并思考这些问题,从而超越自身。

“我可能什么都想要:那每回无限旋落的黑暗以及每一个步伐升盈令人战栗的光辉”----里尔克 什么意思

在“黑暗中舞蹈”和在“聚光灯下舞蹈”这两种生活,都是里尔克想要的。
前一种生活便是“写作”,
而创作的过程是“孤独的”,它没有尽头、孤芳自赏,似在黑暗中舞蹈。
正像《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所说,“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
后一种生活,该是浮出“孤独”的表面,赢得多数人(所谓的主流)的赞誉。
鲜花和掌声,固然可以麻痹“孤独”,但都不会持久。唯有孤独才会如胶似漆的影随他。
迎合他人的“步伐”违背了里尔克的内心,所以这样的“光辉”会让里尔克感到“战栗”。
而最终他还是要回归沉寂,如他晚年所作《杜伊诺哀歌》和《俄狄浦斯十四行诗》,悲情而动人。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不避断章取义之嫌。仅供楼主参考~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作者简介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出生于布拉格,德语诗人,著有诗集《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和小说《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等。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时光读书会。

刘勇主持:里尔克是一个伟大的引领者。

李咏梅主讲,“最好的里尔克”。

里尔克,德语诗人,存在主义的诗性源头。影响了海德格尔和萨特。

孤独。《秋日》

终极意义的话题。

二十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三个诗人,叶芝,艾略特,里尔克。

存在即意义。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孤独是里尔克的标签。

一生漂泊不定,流浪诗人。每封信的开头,讲自己在哪里,有什么感受。很亲切,很温暖。

人和人就像树与树一样,是一个个个体,孤独的存在。

这本书影响了很多诗人、音乐家,因为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不断的鼓励,引领。引领到正确的光明的未来。生长着完成着。

诗歌世界。

里尔克除了是诗人,还是书简家。书信是非常具有仪式感的文体。一件事情,经过前后的酝酿,情感的蔓延,会很美好。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里尔克之间数十封珍贵的通信。信函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讨论,也有对彼此创作的交流。这些书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诗史上的一段珍闻,还可以让我们一窥三位大诗人心灵的一隅。

有意义的,就是艰难的。

莎乐美,罗丹。有一部电影《里尔克与罗丹》。

怀着纯洁的爱,看宇宙万物。物像。《豹》《秋日》。

晚期作品,《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关于艺术创作。不信任审美批评。艺术的难以传达。“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

关于职业。跟生命没有关联。

关于爱与孤独。忍耐。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是人对于人,不是男人对于女人。两个完美而丰盈的个体。以人去爱人。

关于生活生存。
预感

我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受,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在巴黎植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1903,巴黎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选译)

上卷第9首(奥尔弗斯)

只有谁在阴影内

也曾奏起琴声,

他才能以感应

传送无穷的赞美。

只有谁曾伴着死者

尝过他们的罂粟,

那最微妙的音素

他再也不会失落。

倒影在池塘里

也许常模糊不清:

记住这形象。

在阴阳交错的境域

有些声音才能

永久而和畅。

1922,米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