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的全诗(天涯若比邻的全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天涯若比邻的全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朝代:唐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扩展资料: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首诗全诗是什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 阙 辅 三 秦 , 风 烟 望 五 津 。
与 君 离 别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海 内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邻 。
无 为 在 歧 路 , 儿 女 共 沾 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释译文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辅:护卫。
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古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尺。
译文五:
三秦护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
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普通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介绍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他曾几次到过长安。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州市。“本文题目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为“蜀州”当时王勃已故10年。 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扬,卢,骆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诗句分析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呢?我们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啊!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
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
熟悉汉魏诗的人,会发现这首诗同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七首》中的一首有某种联系。曹诗是这样的:“心悲动我神,弃置勿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王勃的诗,显然受到曹诗的影响,是从曹诗脱化而来的,但两者却大有不同之处。曹子建满怀幽愤,⑤他的上述一番话是极无聊赖,强作排遣之词,所以情思缠绵,语调沉郁。王勃虽然也经挫折,但毕竟年少,他的一番话是出自肺腑,所以情思矫健、语调明快。有人讲,王诗胜过曹诗,我看倒也不见得。但王诗并非简单的沿袭,而是自有独到之处,所以同样应当受到称赞。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