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些将军的诗词写得好?与龙洞有关的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些将军的诗词写得好

谢邀。我推荐郑成功的《复台》。

开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今福建省南安市)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1662年率部收复台湾。

注释:

1.开辟荊榛:披荊斩棘;荊榛:均为灌木名;荷夷:指荷兰侵略者。

2.十年:1652年,台湾志士郭怀一发动了反对荷兰侵略者的大规模起义,后失败。此时至郑成功收复台湾恰为十年时间;克:攻克,战胜;先基:祖先的基业。

3.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人,齐国贵族,从兄起兵反秦,重建齐国。后被刘邦所败,带五百余人逃居海岛,因不愿称臣而自杀,其部属亦全部自杀。

4.茹:吃;间关:本指道路崎岖,这里比喻境遇坎坷。

导读:1624年,荷兰人乘明清交战、无暇他顾之机,侵占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与当地民众一道,奋力拼搏,驱逐荷兰侵略者,于次年收复台湾,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诗作一二句回顾海峡两岸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十年将荷兰侵略者逐出台湾的曲折历程,感叹收复台湾领土的艰难和不易;三四句借用田横五百壮士的典故,抒发了对宝岛台湾的无比热爱,表达了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坚强决心。

感言:为什么军人不惧千难万险,不惜流血牺牲?因为我们守护的是祖国的领土,捍卫的是民族的尊严!

与龙洞有关的诗句

古人关于龙洞的诗句还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宋代人关于龙洞的描写,远远多于其他朝代,也诞生了一批佳作。

众多关于龙洞的诗词,以石达开之作最为出名,英雄气凌然绝傲!

石达开《广西白龙洞题壁诗 》

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
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 梯空上巉绝,俯视惊谽谺。
神井涌云盖,阴崖垂藓花。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不知落何处,隐隐如缫车。
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寄语洞中龙,睡味岂不嘉。雨师少弭节,雷师亦停挝。
积水得反壑,稻苗出泥沙。农夫免菜色,龙亦饱豚豭。看君拥黄紬,高卧放晚衙。

秦观《和孙莘老游龙洞寄孙傅师》

苇萧传火度冥冥,作入清都醉魄醒。草隐月崖垂风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壁间泉贮千锺碧,门外天横数尺青。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陆游《次韵张季长题龙洞》

我昔谒紫皇,翳凤骖虯龙。俯不见尘世,浩浩万里空。 谪堕尚远游,忽到汉始封。
西望接蜀道,北顾连秦中。壮哉形胜区,有此蜿蜒宫,雷霆自鼞鞳,环玦亦璁珑。
石屋如建章,万户交相通。来者各有得,尽取知无从。
凭高三叹息,自古几英雄?老我文字衰,挥毫看诸公。

另外,宋代道士白玉蟾的《武夷歌》最能体现出龙洞的神秘色彩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齐。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赐宴会曾孙,幔亭结云霞兮彩桥跨虹霓。

欲访仙迹兮搜剔地灵,遡洄乘舟兮陟险杖藜。

身轻欲生羽翰兮们烟萝而蹑天梯,下视人境杳邈兮但见乱峰参错相高低。

龙洞通天池兮岩鹤舞双翎,铁骨藏玉匣兮玉蜕和香泥。

月浸观音石兮恍有金身现普陀,风号玉女峰兮疑是湘江虞妃啼。

仙馆学堂兮闻书声,丹炉茶灶兮晓烟迷。

船架半壑兮使星会泛河汉归,机留古洞兮天孙去作牵牛妻。

棋盘开岩石兮钓台瞰晴川,岩有虎啸兮窠有金鸡栖。

狮子伏岩兮耀日气犹鲜,仙羊化石兮眠云青草萋。

大小藏蕴灵兮下有龙湫水泠泠,一线天通九有兮旁有风洞凉凄凄。

翰墨罗列兮因之生兴,廪石高貯兮可以忘饥。

红尘迥绝兮山中发兰桂,神仙何许兮云间闻犬鸡。

茶洞幽窅兮悬崖飞瀑布,桃源深邃兮沿流得径蹊。

有人卜居大隐屏兮学宗周孔事盐虀,但见此心止止兮炼成大药服刀圭。

武夷君去后兮有十三仙之同时,代不乏人之兮仙阶陆续跻。

或尸解兮只履归去,或飞升兮铁笛长嘶。

以今视昔兮吴李可接踵,不须怀古兮感慨而怆悽。

作诗勉同志兮欲倩仙掌摩丹崖,我醉挥椽笔兮大书特书而留题。

英雄石达开是怎么死的

石达开,他是一位骁勇善战,征战沙场的将军。他是太平天国历史时期堪称第一名将。还可以称之他为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等称号。石达开于同治二年,被清朝军队围困于于四川大渡河,孤身一个人前往清军大营乞降,被押往成都,惨遭百余刀酷刑而死。

摘自史记:石达开,广西贵县人。客家地主。道光末年加入拜上帝会。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在永安被封为翼王、五千岁。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安民。咸丰四年,督师援上游。次年初,在江西大破湘军,以后连战均捷。六年,回援天京,旋再赴上游督师。同年秋,天京发生内讧,回京,险遭韦昌辉杀害,缒城出走,起兵讨韦。洪秀全诛韦后,招之回京主政。七年,因遭疑忌,率军出走。此后转战赣、浙、闽、湘、桂、黔、滇、鄂等省,势力渐衰。同治二年,在紫打地为大渡河所阻,无法突围,乃致书川督骆秉章,请免杀将士,旋自赴敌营。被解往成都,遭酷刑杀害。


石达开诗词欣赏

若个将才同卫霍,几人佐命等萧曹。

男儿欲画麒麟阁,夙夜当娴虎豹韬。

满眼山河罹异劫,到头功业属英豪。

遥知一代风云会,济济从龙毕竟高。


在天京事变爆发之后,为了有效反击和自我防御,洪秀全从西征战场将石达开调回。后来,韦昌辉等人被诛,天京危机全面解除。洪秀全对石达开的防范之心越发明显,石达开为了避免再次上演兄弟相残的尴尬局面,也为了自我保全,带队出走,连续征战。这段历史,相信大家在童年时代就有所接触,在石达开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和清军遭遇了数次遭遇战、伏击战、攻坚战、反击战等一系列的战争。团队数量越来越少,剩余人马不足五万余人。

公元1862年5月份,正值雨季。由于石达开失去了渡河的最佳时机,午夜大雨倾盆而下,次日河水猛涨,人船难行。两日之后,清朝大军骆秉章的军队在河对岸布下天罗地网,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石达开陷入清军的前后夹击之后。石达开迫于无奈,率军分路突围。但太平军将士伤亡惨重,石达开选择了牺牲自我,保全大家的崇高主义精神。向清军投降,但清军言而无信,一举弑杀了数千投降的太平军。石达开也被押往成都接受审判,不日遭受百刀凌迟酷刑致死。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为什么会选择进军四川

四川这个地方,有一个好处,进入四川的英雄豪杰,往往有三种可能的谋略,上策是占领四川后,可以暗度陈仓,进军关中,而后逐鹿中原,可以效法刘邦,一统天下!

中策是占领四川,长期经营,即使不能统一天下,也可以效法刘备建立蜀国,长期割据,称雄一方。

下策,是可以保命,四川到处是深山茂林,便于藏身,即使战败,也可以做个山大王。

石达开可能没有死,就说明选择进军四川确实可以保命。

  • 上策看天命,中策看对手,下策看知足!

石达开不想当皇帝,所以上策将来就必须与天王争夺天下,中策也必须与太平天国、清朝三足鼎立。

所以,只有下策比较可行,也就是藏身四川,在四川寻找桃花源,用金蝉脱壳的办法,瞒天过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