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麦子的词语?用“麦秀两歧” 可以接什么成
发布时间: 2023-07-17

关于麦子的词语

不辨菽麦--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辩菽麦--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麦秀两歧-- 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用“麦秀两歧” 可以接什么成语

1、麦秀两歧——歧路徘徊——徊肠伤气——气喘吁吁 

2、麦秀两岐——岐出岐入——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权夺利

3、麦秀两岐——岐出岐入——入情入理——理直气壮——壮气凌云

具体介绍:

1、成语接龙是一项益智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

2、成语接龙规则具有多样化,一般都用下面的成语的第一个字应该与上 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相同或者谐音的方法进行接龙。

3、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老少皆宜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成语接龙作为一种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竞争游戏,它必须有一个权威、严密的规范方法,以体现公平、公正,使佼佼者脱颖而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了新的接法。

4、在成语接龙中,第一句成语称为龙头句,该成语的第一个字则称为龙头字。同时把首尾相接的这个字,称为关节字。

5、成语接龙的好处:锻炼口语语言能力,丰富词汇信息。

李鸿章向同治皇帝敬献祥瑞,为何会被御史弹劾一番呢

1872年,16岁的同治皇帝,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大婚。

当年夏天,直隶省清苑县的麦子长得特别好,一棵麦上有二个穗,被称为“麦秀两歧“。直隶总督李鸿章闻讯大喜,将这种麦穗视为“祥瑞“,送到朝廷,为同治皇帝大婚贺喜。

但是,李鸿章这个举动惹恼了监察御史边宝泉。

边宝泉,字廉溪,原籍奉天辽阳,属镶红旗汉军籍,出生于1831年。他的祖上边大绶曾任陕西米脂县知县,曾经奉命掘毁李自成祖父李海和父亲李守忠的坟墓,从而一举成名。边宝泉于1863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乡试会试考官、户科给事中、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边宝泉性格耿介,与他的同年张之洞、黄体芳等人一样,以犯言直谏闻名。

那么,边宝泉为什么为李鸿章呈送“祥瑞“而动怒呢?

原来,就在一年之前,直隶省就因为永定河发大水,出现数十年不见的洪灾。李鸿章在赈济灾民的同时,对永定河堤岸进行了整治。然而,就在当年夏末秋初之际,几场大雨一下,永定河北岸又出现决口,导致保定、天津所属州县又被洪灾肆虐,老百姓苦不堪言。

边宝泉认为,直隶省多次遭遇洪灾,李鸿章竟然向皇帝敬献“祥瑞“,简直就是阿谀逢迎之徒,必须要专折奏事,进行弹劾。

很快,边宝泉的奏折就送到同治皇帝面前。

这道奏折开门见山地说:“祥瑞之说,盛世不言,即’丰年为瑞’一语,亦谓年谷顺成,民安其业,以是为瑞耳!未闻水旱频仍,民生凋敝之余而犹复陈嘉祥、谈瑞应者也!“意思是,盛世不说祥瑞,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祥瑞。从来没听说过到处都是洪涝灾害却跑出来谈祥瑞的。

接下来,边宝泉引证史实,说明一棵麦上有二个穗并不稀奇,因为甚至有七八个穗的。比如,北宋政和二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句话杀伤力很大。“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宋徽宗是亡国之君。看来一棵麦上有七八个穗这样的“祥瑞“,都拯救不了北宋王朝。

不仅如此,边宝泉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据,证实一棵麦上有二个穗的事情:“臣少居乡里,每见麦非甚歉,双歧往往有之。“

说直隶州县“逢迎谀谄,摭拾微物,妄事揄扬“,李鸿章对“此等庸劣官绅,宜明晓以物理之常,不足为异,绝其迎合之私,岂可侈为嘉祥,据以入告?“忧虑“此端一开,地方官相率效尤,务为粉饰,流弊有不可胜言者!“因此“请旨训饬,庶各省有所儆惕,不致长浮夸而荒实政。“

随后,边宝泉尖锐地批评道,敬献“祥瑞“是“庸劣州县之故习“,李鸿章作为直隶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本应该对“此等庸劣官绅,宜明晓以物理之常,不足为异,绝其迎合之私,岂可侈为嘉祥,据以入告?“

边宝泉特别担忧的是,李鸿章敬献“祥瑞“之举会成为地方官员纷纷效仿的对象:“此端一开,地方官相率效尤,务为粉饰,流弊有不可胜言者!“因此他“请旨训饬,庶各省有所儆惕,不致长浮夸而荒实政,天下幸甚。“

按照同治皇帝的意见,是要训饬自李鸿章以下的大小官员,给他们一个警告。然而,慈禧太后没有这样做,她认为李鸿章是曾国藩死后朝廷的柱梁,不能轻易动他,更不能让他在洋人面前丢了面子。最后,只是通饬各省,不言祥瑞。

【参考资料:《清史稿》《皇朝经世文续编》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