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词牌名和曲牌名?你知道哪些经典的词牌词牌的由来是怎样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怎么分词牌名和曲牌名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名称。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名称。牌就是谱,词牌就是歌谱的意思,犹如现代民歌有《杨柳青》、《紫竹调》等,写作时可以按照它们的曲谱填上歌辞一样。所以,古人把按照词牌写词叫做“填词”。后来,词的曲调逐渐遗失,词牌就由乐曲名称变成种种特殊的格式,即专供人们填词时遵循的有关字数、句数、分段、平仄、押韵等的文学格式。

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三:

乐曲名。例如,《苏幕遮》原是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舞曲,舞时要相互泼水,“苏幕遮”就是防水用的油布帽子,所以用它作为乐曲的名称。又如,《菩萨蛮》是因为蛮国(今缅甸境内)进贡时,梳高髻,戴着金冠,身上佩挂珠宝,人称“菩萨蛮队”,乐工就谱成了“菩萨蛮曲”。等等。

二,词的题目。例如,《渔歌子》是歌唱渔夫生活的,《踏歌词》是歌咏舞蹈的等等。

三,摘取词的部分字句命名。例如《忆秦娥》是由于这个词牌的第一首歌词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句,因而得名的;《忆江南》原名《谢秋娘》,后来白居易填写的本词有“能不忆江南”句,因而改名,等等。

词牌广泛流传之后,早以失去了题目的作用,仅仅表示一种格式。所以,在填词时往往要另加题目。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这只是词牌名称,题目是《答李淑一》。

曲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它是配乐歌唱的诗,由于音韵的关系,有北曲与南曲的分别。北曲兴起于金,以中州(河南)音为主;南曲兴起于南宋的温州一带,浙东方音很重,以后在音调上虽多变化,但始终以南方音为主。曲又有散曲与剧曲之分。曲的体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曲有曲牌和宫调。曲牌又叫牌调或曲调,是一支曲子的谱式,每一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干个曲牌。如《双调.寿阳曲》、《正宫.端正好》,(寿阳曲)、(端正好)是曲牌,(双调)、(正宫)是宫调。

宫调就是乐曲的调式,它标志着乐曲音的高低、强弱以及不同的声情。古人对各种宫调的声情也作过一些分析,比如说(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正宫)惆怅雄壮等等。这些分析虽不一定确切,但也说明不同宫调有不同的音乐特色。

二、曲韵另有韵部,与诗词的韵不同。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把当时元曲的韵整理成十九个韵部,即:东锺、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寻侵、监咸、廉纤。

曲韵的特点是没有入声,因为入声已分别派入平、上、去三部;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一支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可以在一首曲子中出现重韵。这些都是曲与诗、词不同的地方。

曲有衬字。根据曲牌规定写出曲句,在形式上也是长短句,但由于演唱的需要,可以在规定的字数之外再增添字,所增加的字就叫衬字。衬字可以加在句首,也可以加在句中,但不得加在句尾。衬字可以是实字,也可以是虚字,加在句中的多是虚字。一支曲子里所加衬字多少不拘,平仄不限。所以曲比诗、词在语言上更活泼自由,更加口语化。曲子中相比较,剧曲衬字多,散曲衬字少,而在散曲中,是套数衬字多,小令衬字少。

你知道哪些经典的词牌词牌的由来是怎样的

谢邀!你知道哪些词牌?词牌的由来是怎样的?什么叫词牌?通俗地说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具体地说,包括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心格式不同,律词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也可以称为词谱。词的特征有长句、短句、句子,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起名叫词牌。那么,词牌是怎样由来的?词牌出处与取义很多,一是摘自诗词的句子,如《西汀月》即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只有西江月诗句。二是出自人名,地名的,如《念奴娇》唐明皇时有个歌女名念奴,历史上称为眼色媚人,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三是有描写渔夫的《渔歌子》四是由大曲,字数,故事得名的,如《水调歌头》是大唐曲首段。有时侯是同一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一个词牌,有时侯各家叫名不同,同一格式又有几个词牌,可见,词牌的由来格式的多样性,灵活性,词义性,近义性。现在,历史以来词牌很多,比如巜十六字令》、《鹊桥仙》、《苏幕遮》、《如梦令》、《忆仙姿》、《宴桃源》、《相见欢》、《鸟夜啼》、《秋月夜》、《上西楼》、念奴娇、赤壁怀古》、《点锋唇》、《雨霖铃》、《鹊踏枝》、《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祝英台近》、《定风波》

词牌名还有哪些

自古从皇朝宫庭流传记戴记录。以及民间词人增创的词牌名录数不胜数。只能以被作者应用多寡来区分。被广泛填写有如:蝶恋花、木兰花、浣溪沙、踏莎行、清平乐、永遇乐、鹧鸪天、生查子、虞美人、满庭芳、念奴娇、贺新郎、阮郎归、定风波、菩萨蛮、渔家傲、卜算子、青玉案、江城子、临江仙、西江月、沁园春、水龙吟……。

⭐️应用少见的词更多,枚不胜举,比如:喜迁茑、宝鼎現、金明池、紫萸香慢、大有、戚氏、薄幸、三台、法曲献仙音、绮寮怨⋯等等,还有更冷辟的少被应用。

宋词有词牌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宋词的每一词谱都有相应的词牌名。词牌名的来源主要有几种:

一、采用原曲名

词的曲谱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既存乐曲改编,例如改自唐代的教坊曲或原乐府曲,这部分的词牌名大多延用原曲名,如《临江仙》、《浣溪沙》、《虞美人》等词牌名,均为采用了原唐教坊曲名。《过秦楼》等词牌名则延用《乐府雅曲》名称。

二、作曲者命名

词曲当中,亦有一部分为词作者的自度曲,作者可能会根据词曲的主题或用途,进行命名,例如吴文英的自度曲《高山流水》,此曲原是为其妾作。其妾善琴,便以《高山流水》作为调名。又如姜夔自度“仙吕宫”曲,因为咏梅花所作,故命名为《暗香》、《疏影》,而后来张炎用此调改咏荷花,又将调名定为《红情》、《绿意》。也有词人以自己调中之句命名的,如《一剪梅 》,就是周邦彦借起拍“一剪梅花万样娇”命名。

三、后人根据调中之句命名

词谱除了正格外,还有别格(别体),这是因为有些作者在填词时,可能会根据主题,对原曲进行一些改编(也有没改编),但仍延用原曲名,后人则用其调中之词句作命名,以便识别。例如,刚说过的《一剪梅》,因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被名为《腊梅香》。又因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被名为《玉簟秋》。这类命名方式在词牌名中占比很高,但今人大多惯用正格作调名。

四、根据乐曲改编特性命名

我们都知道,词的句度和声韵,在定调后都必须依词谱填写,不允许私自修改。但在歌唱时,音乐家在配乐和声腔方面,均会有所伸缩。如采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所以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调名,例如:

《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入“林钟商调”。

《减字木兰花》,因在一﹑三﹑五﹑七句中各减去了末三字,故得名,入“仙吕调”。此调后又由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入“南吕调”。

《偷声木兰花》,因其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了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而这平声韵不知是从何处偷来的,故得名,入“仙吕调”。

此外,根据对曲调改编或演绎的方式不同,还会出现如“犯”、“摊破”等名称,摊、破、犯的形式则有很多种,非一篇小答能讲完,就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