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印章(书画家常用的印章种类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书画家常用的印章种类有哪些

1、姓名印。含字号、斋馆、籍贯、年龄等内容。如“饭牛”(田原)、“江上老人”(林散之)、“师牛堂”(李可染)、“湖州安吉县”(吴昌硕)、“月色老人八十三岁以后作”(谈月色)等。

2、闲文印(闲章)。含词句、纪事、引首(起首)、压角(押角)、拦腰等内容。如“青藤门下走狗”(郑板桥)、“老曼封笔廿年今始作书”(沙曼翁)、“当年放牛娃”(田原)、“秋思堂”(张寿谷)、“祖国山河壮丽”(钱松岩)、“若谷”(苏金海)等。

3、鉴藏印。有少数书画家不仅精于书画创作,同时还兼擅收藏与鉴定。

扩展资料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动物图案。

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书画作品上的印章,究竟有何讲究

书法印刷,有一定的压力。不是什么印章都可以盖的。印章在古代公文的交流、传递和书画真伪的鉴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书画和文献真伪的最重要标志。现在,印章多作为书画作品的装饰品,也是作者进行书法创作的必备文化用品。印章不仅起到鉴别作品真伪的作用,而且还代表着书法作品的科学布局和一种文化品位的风格。印章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名章、斋号章、引首章,这也是书画作品中最常用的印章。

最常见的徽章是两个,一个红色,一个白色。如果字体是凹进去的,印章是白色的,就叫白文印。如果字体是凸的,印章是红线的,其他部分是凹的,印章就叫朱文印。一般姓名印,风格多变,姓名可分为 “姓章 “和 “名章“,两者大小不一,朱白相配,常用于书法作品的结尾,同时称为 “对章“,给人以更有趣的视觉。斋章无。“斋好章 “在书画作品中也很常见。斋号的文字内容。章通常使用作者的书(画)斋、亭堂、书房、楼台、屏风阁、会馆、轩舍等雅号。大多数书画家都有斋号章,以备不时之需,至少有一面,有时有几面,甚至更多。

首章往往盖在书法作品正文开头第一行第一和第二字之间的位置。形状多为长方形,也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椭圆葫芦形。根据书法布局的需要,用在书名前两三个字的右侧,故引为首章。有时,作品的尾部印章太重,需要 “升级 “的字。如果单调的印章需要调整,应考虑首章。

闲章在古代书法中比较常见。闲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书法的风格,突出风格,避免黑白纸墨的单调,并增加一些石头和石头。闲章的内容比较复杂,有名言警句、谚语、个人演说等。多用于填空和 “破形“,以调整书法作品的布局平衡。这种章法的数量或多或少,多为几十甚至上百方。还有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印章,内容为 “延年益寿“、“福如东海“、“仙风道骨 “等吉祥话,或刻有动物造型,如青龙、白虎、玫瑰鸟、玄武等,也被书法家采用。

书法印章有哪几种

书法印章有三种,姓名章、闲章和收藏鉴赏印。

1、名号章

名号章,又叫姓名印。书画上用的名号章多为方形,是题款署名用章,名号印的盖法是落款正下方盖一个或一对。

2、闲章

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这许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

3、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鉴藏章开始在唐朝,宋以后盛行,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基本分类

印章种类繁多,基本上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

官印:官方所用之印章。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纽式也有差异。印章由皇家颁发,代表权力,以区别官阶和显示爵秩。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纽。

私印:官印以外印章之统称。私印体制复杂,可以从字意,文字安排,制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构成形式上分成各种类别。

书法印章有几种

书法印章有3种。

1、名号章

名号章,又叫姓名印。书画上用的名号章多为方形,是题款署名用章,名号印的盖法是落款正下方盖一个或一对。

2、闲章

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这许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

3、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鉴藏章开始在唐朝,宋以后盛行,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印章起源:

1、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印章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2、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名相苏秦佩戴过六国相印,近几年来,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也就是说,印章在周朝时就有了。

书法作品上都可以盖那些印章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而印章则多种多样,盖印依章法布局而定。\x0d\x0a\x0d\x0a一、姓名章\x0d\x0a1、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x0d\x0a2、分朱文、白文两种。如盖两方姓名章,最好一朱一白,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x0d\x0a\x0d\x0a二、闲章\x0d\x0a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x0d\x0a1、引首章\x0d\x0a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x0d\x0a(1)斋号章\x0d\x0a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x0d\x0a(2)雅趣章\x0d\x0a吉语章、词句章等。如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章。\x0d\x0a(3)年号章\x0d\x0a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等。\x0d\x0a(4)月号章\x0d\x0a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x0d\x0a\x0d\x0a2、、拦边章\x0d\x0a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x0d\x0a\x0d\x0a3、压角章\x0d\x0a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与迎首章相对,两角皆可盖,根据布白,可“拦边封角”,也可补充空白、稳定中心。\x0d\x0a\x0d\x0a4、拦腰章\x0d\x0a条幅类作品中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