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名称(综合实践大自然课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综合实践大自然课题有哪些

比如《我用自然做画笔》,让孩子们利用一切大自然中的事物作画做手工艺品。

综合实践课程注意事项。

小学低年级应以小主题、短周期为好,小学高年级也可以是大主题、长周期,初中及高中以大主题、长周期为好。大主题、长周期的活动,一般每个学期一个主题即可,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室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

特别注意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实施阶段也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活动最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也可独立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最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起到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可以是一些必要的专题讲座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师不一定对所有活动的内容都了解,而对过程与方法要进行指导,如如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等。

高中综合实践课题有哪些

一、高中生对于家务活动的承担状况

高中生对于家务活动的承担状况这个实践课题很贴合高中生的生活,是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每个同学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

一要选择丰富多样的样本数据,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不仅数量多,而且要对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条件的家庭进行调查。

二要设置合理准确的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一定要结合实际,一定要考虑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包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家庭做哪些家务,以及家长对此的评价。三要对调查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剖析出问题。找出不足和长处。

二、高中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这个课题的选择是十分贴近当下高中生实际假期生活的,现在各种网络游戏,尤其是手游,在学生当中是疯狂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限制学生过分沉迷于手机游戏,但是我们的小学生还有高中生的,都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来解除这些问题。所以做这个课题的时候。

一要选择正确的调查对象,我们的同一份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一定要有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不能仅仅对高中生进行调查,这样数据的真实性会大减折扣。

二要科学的设置调查内容,对于高中生玩何种游戏,每天玩游戏的时长等内容重点调查。

三、高中生对于村镇、街道垃圾分类的调查

现在我们都提倡绿色生活,将垃圾进行分类,这样有助于资源的可回收利用和垃圾的有效处理。而垃圾分类的推广在各个社区,各个村镇之间发展的十分不平衡,所以为了有效的了解我们垃圾分类的状况和存在哪些问题,高中生对垃圾分类进行调查是一个十分贴合生活实际的出色课题。对垃圾分类的调查,第一,所选取的样本一定要具有广泛性,一定要包含不同层次的社区和街道以及各村镇。这样的调查结果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

第一,所选取的样本一定要具有广泛性,一定要包含不同层次的社区和街道以及各村镇。这样的调查结果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

第二,要针对全天各个时段进行抽样调查。这样做是由于居民的作息以及上班规律。

第三,要对垃圾细致化进行检查,对居民何种垃圾分类状况较差进行统计。以上几点是必须要进行统计调查的,真的,其他状况高中生可以进行补充和添加。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题目有哪些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资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02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一)准备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3年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二)启动阶段:2003年3月—2003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