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刘备临终前叮嘱:一定不能重用赵云,究竟是为何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刘备临终前叮嘱:一定不能重用赵云,究竟是为何

你的提问错误,赵云是五虎上将,有勇有谋的常胜将军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刘备临终时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街亭失守验证了刘备这一遗言,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未听刘备主公之言惭愧而流泪。

刘备父子真的不重用赵云吗

赵云的一生,可谓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一)位卑职低

小说中赵云被封为“五虎上将”,不过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并且称汉中王之后,分封了自己手下的四位大将:关羽封为前将军,张飞封为右将军,马超封为左将军,黄忠封为后将军。四人都有假节之权,也就是拥有处置中低级官员的生杀大权。而此时赵云只不过翊军将军,相当于禁卫军副指挥,没有实质兵权,属于杂号将军。两年后,刘备称帝,关羽、黄忠已经过世,张飞升为车骑将军,马超升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魏延升镇北将军,而赵云还是原地踏步。至223年刘禅继位,封李严为前将军,刘琰为车骑将军,将赵云的官职稍有提升,至镇东将军。到了227年诸葛亮进军汉中的时候,赵云还是镇东将军,而且第二年还又被贬为镇军将军。可见赵云自始至终没有进入到高阶将军的行列中。

(二)名气其实并不大

《三国志·赵云传》其实仅仅只有四百字的记录,简单扼要地介绍了赵云一生的轨迹,篇幅长度大约只有《张飞传》的二分之一、《关羽传》的三分之一、《先主传》和《诸葛亮传》的 三十分之一。而《三国志》等相关史籍中有过记载,曹操、程昱、 周瑜、吕蒙等等魏吴将帅谋臣时不时地称赞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勇武过人,却从未见他们提及过赵云的名号。在蜀汉后期文臣杨戏所写的《季汉辅臣赞》中,赞颂关羽、张飞之词多达五十余字,赞颂马超之词有四十字,赞颂黄权之词有三十二字,赞颂法正、 庞统之词有二十四字,赞颂黄忠、魏延、吴壹之词亦有十六字,而赞颂赵云之词仅有八字。可见,在蜀汉集团中, 赵云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相当平淡,名望十分平常。因为小说中的“关、张、赵” 齐名并称,“五虎将”纵横驰骋不过是小说《三国演义》对赵云的拔高。

(三)备受排挤冷落

刘备刚刚平定益州时, 打算大行封赏,也就是把土地都分给文臣武将们,朝堂上大家都未置一词。只有赵云对刘备进行劝诫,说益州人民一直遭受兵祸的困扰,没有时间耕种和经营自己家庭,田宅都荒废了。如今更应该还田宅于百姓, 让百姓们安心置业生产,才能稳住民心,帮助国家更好地发展。赵云一席话,正直忠诚,为国为民。刘备表面上只能高兴的听从他的建议,内心实际上已经对赵云有了想法,而且只此一言, 也已经把蜀汉朝堂上的满朝文武都得罪尽了。而且赵云一生清正廉洁,不置家业不结党营私,在日益贪腐成风的蜀汉朝堂中显得非常孤立,没有人愿意真心帮助他,故而壮志不得酬,郁郁而终。

刘备临死前为何说赵云不可重用,是什么原因

东汉三国时期的历史史书本来不多,即使是《三国演义》都没有这种说法,无论是怎么说都没有道理说,赵云重用或不重用。

所有人谈的都是《三国演义》,而废三国的历史。咋说都行,但既然是聊自然要有个本子,即“白帝城托孤内容”他主要是怕诸葛亮“篡位”。

第一部名为重托石子测试,诸葛亮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可不是傻子,一听这话,立刻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叩头流血。

第二步,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刘备让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跪拜孔明,让他们兄弟三人都听诸葛亮的。

第三步,对托孤大臣,特别是最重要的亲信赵云。言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也就是说他把最后防止诸葛亮篡位弄权的保险上到了赵云身上,由此可见刘备对赵云多么重视。

刘备作为开国之主,难道不怕自己的儿子亡国灭族吗?所以说小说这东西,你咋说都行,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反正又不是历史。就好比聊三国,谈水浒,白眉大侠等的人,经常爱聊“武功排名”。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武功排名”毫无用处,逻辑上说的通,但现实归现实,打嘴炮就能挣出国际关系是非,领土归属,那就没有战争了。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就是贴身四位长。专门保护刘备及其家属的,但在历史中并非如此,长坂坡之战后,赵云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请注意,这个职位是专门为赵云设置的,蜀魏时期,魏延也得过这个职位,可见这一职位非常重要,而不是平常人所说的一般职位,一般将军。

之后赵云编译保护刘备为主,但也经常与敌交锋,例如与夏侯惇战于博望。刘备进入益州后,曾经留守过荆州,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掌控益州后,为留营司马主馆管荆州大本营,可以说,赵云基本上是主管后方。

有人会说,如果重视,为啥不让他去前线打仗呀?

这就属于只重视前方,不重视后方的老毛病、老观点。没有后方的巩固,前方打仗能安稳甚至胜利吗?主管后方军事事务,可以说“独掌一面”儿,如果不被重视,那绝对不会把“老窝儿”交给那个人的。

赵云跟随刘备三十多年,自始至终都受到刘备的重用和信任,刘备死前的安排就能看出来,李严作为益州派的代表,诸葛亮作为荆州派的代表,而赵云则是刘备留给刘禅的军方代表,赵云手中的成卫戍军队是确保刘传红为稳定的重要支持。

可见刘备临死时,说不得重用赵云,是不让赵云到前线打仗,是让赵云保护刘禅后方基业稳定,反而是对赵云的重用。

刘备为什么重用叛将魏延而不用赵云

说刘备不重用赵云的,无非就是汉中之战后,刘备将汉中太守的职位给了魏延,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而不是给赵云。

而且将魏延越级提拔,从牙门将提到镇远将军,而赵云直到刘备去世,都是个杂号的翊军将军。

可是除了官职之外,评价是否重用,咱还得从实际权力上来说,比如刘备入蜀后,封糜竺为安汉将军,位列诸将之上,可也不能说刘备就重用糜竺吧,他是位高权轻,基本就是个吉祥物的角色。

刘备集团中权力最大的四方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偏偏没有赵云的位置。

没办法,这四方将军是定制,改不了,可是刘备两年后也将赵云提升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要知道在三国军职之中,四方将军以下最高的就是四征了。

刘备之所以这样分封,就是他用人用在实处的表现了。

关羽能力最高、最有威望,让他来镇守蜀汉的发源地荆州再合适不过,张飞性格冲动,爱喝酒,不能镇守前线,将他安排在阆中,保护成都的西大门。

马超作为名将之后,在陇西羌、氐少数民族中声望极高,封他为左将军,坐镇临沮,黄忠在汉中之战后就去世了,没什么位置安排。

而赵云也在221年,被封为江州都督,坐镇江州,这是荆州和益州的连接点,刘备在出征东吴时,将退路都交给赵云,就是看中了他稳重的性格。

可以说,在刘备军团中,除了关羽和张飞外,实际权力最高的就是赵云和魏延了,他们一个在汉中,一个在江州,这是刘备选才录用,并没有说重用、轻用的情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