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句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词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句式

古代诗词中的句式:

1.并列式诗句。这种诗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构成,各个短语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轻重、主次之分。

2.主谓式诗句。这种诗句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后一部分用来陈述、描写、说明前一部分。

3.动宾式诗句。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后一部分是宾语。

4.偏正式诗句。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用来修饰、限制,后一部分是诗句的中心语。

5.补充式诗句。此诗句也由两部分构成,前一个部分是诗句的中心语,后一部分是补语。

6.连谓式诗句。又叫连动式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描述同一对象的连续的动词性词语构成。

7.意转式诗句。又叫转折式诗句,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之间意义上有互相转折的关系。

8.因果式诗句。是有着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构成。

9.假设式诗句。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假设存在某种情况,后一部分是说明此种情况下会怎样。

10.复指式诗句。又叫同位式诗句,这种诗句前后部分都是指同一事物。

古代诗词和现代诗词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

区别一:定义不同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古诗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区别二:形式不同

现代诗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古诗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区别三:写法、思想表达不同

现代诗

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古诗

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也有3000多年历史了。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个大类。 所谓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律诗两种,每句字数不是5字就是7字,讲究韵律平仄,律诗还讲究对仗。除排律外,句数都有限定。结构整齐、讲究押韵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点。 我国的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尽管字数不多,每句却能表达复杂的意思。而且在南朝时,人们还发现汉字有平、上、区、入四个声调,其中上、去、入都是仄声,在每句诗里,如果把平声字、仄声字有规律的交错组合起来,可以形成和谐动听的节奏。这样,唐代的近体诗也就产生了不同于古体诗的许多特点:它要求篇有定句、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本来古体诗字数虽要整齐,句数却没有限制,可多可少。近体诗就有严格规定,绝句均为四句,律诗要有八句,但排律不在此限。 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律诗中偶句末一字必须押韵,并且一韵到底,不能中间换韵,一般只押平声韵,临韵可以通押,中间二联必须对仗。绝句受律诗影响,押韵要求与律诗大致相同,但绝句可以押仄声韵。 近体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大致是固定的,交错安排,使诗的声调抑扬顿挫。这是其最大特点。 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尤其是在平仄的讲究上。计较形式,也就是说,固执地以为,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字数完成它,是有害的,弊大于利。现代诗歌缘何兴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现代诗歌创作,是这个时代乃至更远的将来诗歌创作的主流,这从我们在网络与传统刊物中所发表的诗歌比例中可以看得出来。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古体格律诗主流地位的约束,只怕现代诗的水平早已超过古体诗了。细说的话,我想古诗与现代诗没有内容上的时代意义与历史意义之分,喜欢古体诗还是精通现代诗,与作者个人的爱好与创作方式有关系,与诗歌质量本身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与诗歌创作要求没有冲突(格律诗和现代诗都要求具备音乐美、跳跃性、辩证法、可以触摸得到的生命体验)。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在抛弃以西方文艺理论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时,也不能像有些观点那样,希望简单恢复格律诗的传统。毕竟,当今中国人的口头语言已经同100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依然是要努力接近最活跃的、现实社会的口头语言。近几年,有些类似诗歌的东西在社会上悄然流传,例如:“一等男人……,二等男人……,三等男人……”,“红旗不倒,彩旗飘飘”之类。虽然在内容上比较粗俗,但是这些民间自由创作已经具备了21世纪真正中国诗歌的雏形。此外,流行音乐的发达,也将促使汉语诗歌获得巨大的发展。例如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其歌词称得上是一首很不错的诗。 宋代诗词的另一个倾向就是格律化。对于格律化,后世人们有一个误解,以为那就是诗歌的规则。其实,格律化的出现,是诗歌要求被广泛传唱的结果。那时候的市井文化中,音乐是重要的内容,言传身教的音乐习惯,使得一些经典唱段、经典唱腔被固定下来,诗词是为了配合那些唱腔或唱段,长短高低便有了一定的要求。其实在格律诗中,某些地方加一两个字没什么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唱的时候多一点切分变化而已。某种程度上说,宋代的格律诗,是诗歌流行的社会化分工,流水线制造的要求和结果。

古代诗词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中国古代诗词是怎样流传下来的,这得要先说它是通过什么渠道发表和流传的,如果没有发表就根本谈不上流传和传承。其实,中国古代诗词的发表和流传主要的经过是这样的:其一,呈示和寄赠。这是古代诗人普遍采用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还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其二是投谒名流。古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就把自己得意之作献给当时名流,以便广为流传,这便是所谓“行卷”的方式。如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诗就是献给当时闻名诗人张籍的。其三就是即席赋咏。如大历年间卢纶、韩翃、李端等所谓“十才子”,常奔走于王公贵戚的宴席上赋咏酬答。李商隐《七月二十九崇让宅宴作》也是即席赋咏之作。其四,墙壁题诗。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柱、名胜古迹、渡口、酒店、名山大川都是古代诗人题诗的好地方。如晚唐诗人张祜曾在全国各地几十座著名寺观里题过诗。其五,“诗板”题诗。设立“诗板”的多是当地县令、寺观主人等,他们请路过的著名诗人留下诗篇,然后挂起来并大加宣扬,其目的是为本地、本寺观增光添彩。更有趣的是道士诗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