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贤亮|如何让年轻人爱上纪录
发布时间: 2023-07-11

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

GUANGZHOU DOCUMENTARY CENTER

编辑 | 张雷

校对 | 马泳娴

编者按:

本期将为大家推送“图书馆纪实影音文献建设发展与创新主题研讨会”第三场主题研讨“纪实影音文献的价值实现:社会教育、创作传播与公共服务”中嘉宾朱贤亮的精彩发言,他将为我们带来《新媒体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全文约2400字。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回放

以下为发言的文字稿

主题发言:新媒体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

发言嘉宾 朱贤亮:纪录片导演 制片人 哔哩哔哩高级顾问

朱贤亮

大概是在2017年年底,B站(哔哩哔哩)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出了一个B站纪录片“寻找计划”。也是从2017年的年底开始,B站开始自己生产出品。目前B站自己出品的纪录片已经有一百多部,获得了国内外九十多个不同奖项。

B站在豆瓣获得九分以上的纪录片有好几部,基本都是文化类的,比如说《但是还有书籍》,第一季出来的时候是9.0分,是当年评分最高的文化类纪录片。第二季超过了第一季,有9.4分,它是B站自己出品的纪录片在豆瓣里面评分最高的。

展开全文

《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

还有几部达到九分以上的纪录片,比如说《小小少年》,也是关于儿童教育问题的,它在豆瓣达到了9.0。再比如说,我们最近上线的两部纪录片,一部叫《众神之地》,讲的是人文与自然的纪录片,在豆瓣获得了9.2分,最新上映的一部叫《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讲的是在三星堆考古的一帮年轻人的故事,豆瓣获得了9.1分。

再有过去我们曾经联合出品的那些,比如说《人生第一次》9.0分,《人生第二次》9.1分,这些纪录片大多是讲的一些人文故事。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推荐给大家。

《人生第二次》

B站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目前的月活已经达到了三个亿,18岁到35岁占了将近80%。也可以说,中国18岁到35岁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大概有一半是B站的活跃用户。在B站生产内容,首先肯定是为这些用户服务,做纪录片也是同样的。

B站在创作纪录片的时候特别重视年轻化表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更具亲和力的价值引领、更接地气的人文故事和更富有新意的叙事表现。

我们以《但是还有书籍》为例。第二季的第一集叫《我们的图书馆》,讲了三个图书馆管理员的故事。第三个管理员是一个藏族的僧侣,叫久美,他独立创办了一个图书馆让周围的孩子来学习。这样一个价值引领,让很多年轻人感动。

《我们的图书馆》

这一集里还讲了一个老先生——沈燮元,他退休30多年继续在图书馆干,今年要97岁了。他做的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工作——版本目录学,但他是一个很有趣的老人,所以我们尽量接地气地来表现他。比如说,他要每天喝点小酒,喜欢看《非诚勿扰》里的漂亮姑娘,为了看清楚姑娘,还在家里安了一个特别大的电视机。这些细节使老人更可爱,使片子更接地气。

沈燮元

再说说富有新意的创作手法。我们在里面加了大量的动漫,使整个片子更适应年轻人。第一季的时候,我们是后期慢慢加入了动漫,而第二季一开始,我们就和动画导演一起创作。拍摄的视频跟动漫画面结合得非常巧妙,非常有趣。

我们还用了胡歌的配音。2019年的时候,用电影明星之类的名人来给纪录片配音的并不多,但是我们用了胡歌,在B站的年轻用户中,胡歌的人气非常高,又爱书,气质很适合《但是还有书籍》。我们把剪完的片子跟文本都送到了胡歌那边,胡歌很喜欢,就决定来给我们配音,而且是全免费。后来有好多胡歌的影迷来看我们的纪录片,还有好多看我们纪录片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胡歌,所以这个做法也让我们获得双赢。

下面再稍微讲一讲纪录片的传播,我把它归纳成B站纪录片传播的五重浪。

第一,我们的创作绝对是把用户放在第一位。B站的内容创作不会以商业收入作为标准,也不会以流量作为标准。那我们以什么来作为好内容的第一标准?社区属性。B站是一个大的社区,当用户对我们的作品产生文化认同时,他们会自愿参与讨论,我们一个作品下面往往有几千条甚至上万条留言,这会形成非常浓厚的用户氛围和社区效应。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加强各种话题的传播,让作品更符合社区的属性,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B站种类繁多的社区

第二是B站自己的评价体系。B站有自己的打分系统,用户可以在B站自己打分。我们的用户对纪录片还比较满意,打的分都相对比较高,说明我们年轻用户喜欢,高分会吸引更多人来看。

B站评分系统

第三是B站最著名的弹幕文化。那些弹幕不光是表达感想或者心情,还会补充一些纪录片以外的内容。比如说《但是还有书籍》第一季第一集,里面有个人物叫朱岳,他在片子里说到,他曾经看过作家袁哲生的一本书,叫做《寂寞的游戏》。当我们说到袁哲生在界的地位时,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撑起了21世纪江山的两个作家之一”,这句话过了以后,弹幕上出现了“还有一位作家名字叫黄国峻”,这个是我们片子里没提到的,由弹幕补充的知识。

看了弹幕,你能够了解很多片子以外的信息,这种由纪录片本身跟用户共同完成的创作非常有意思。这个可能是传统媒体所没有的,新媒体纪录片才有的特点。

弹幕文化

第四是我们的二创发酵。B站的纪录片在播放以后,会有很多网友进行二创,把纪录片的某一个内容拿出来自己进行发挥。

第五是线上线下。我们做完美食类纪录片《人生一串》后就开了“人生一串”烧烤店,现在好像已经开到第五家了,食客可以坐在烧烤店里看《人生一串》,片子里的食材和烤品也会同时出现在自己的餐桌上。

再比如,《但是还有书籍》在上海开了一家同名的书店,跟新华书店联合一起做的,书店的名字就叫“但是还有书籍”,里面会销售很多纪录片里提到的书。像我刚刚提到的《寂寞的游戏》,当时朱岳把他引进以后出版,第一次印刷大概是一千本,三年以后还剩了七百多本,没有销出去。但就在我们这部纪录片播出以后,三天里七百本全部销售完,他们又紧急加印了三千份,三千份又销完。

《但是还有书籍》线下书店

我们曾经有一个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前很少有人报考大学里面的文物修复专业,但是这部纪录片在B站播出以后,报考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一下子比过去增加了七到八倍,这也是一种传播。

再有,比如说《但是还有书籍》中的西藏僧侣,他在高原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开了一个图书馆。在我们播出以后,大量的用户来信要求为他们书,什么书都愿意。因为当时要求书的用户实在太多,我们还一度处理不过来。这就是纪录片的传播效应从线上到了线下。

创作和传播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做片子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想到,这个片子怎么能对大众进行传播?一个纪录片,如果说花了大量的心血、时间、人力、物力,但是最后看的人寥寥无几,只能放在库房里,对作者来说也是个比较大的打击。所以我们要把传播工作做好,来促进纪录片的发展。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