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之前,极力向刘禅推荐向宠,为什么不是赵云魏延和马岱?蜀汉两位名将吴班和向宠如何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诸葛亮北伐之前,极力向刘禅推荐向宠,为什么不是赵云魏延和马岱

诸葛亮北伐之前,给刘禅写了个《出师表》,在表中向刘禅推荐了向宠。

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推荐向宠,不推荐赵云、魏延和马岱呢?

《出师表》中,诸葛亮除了向刘禅表达自己的忠心,说明北伐的原因,还顺便教刘禅去做个好皇帝,要他广开言路,亲贤臣,远小人。

但是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刘禅,向他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人,明确告诉刘禅,这些都是贤臣,要找他们帮忙处理日常事务。进忠言,辅佐皇帝是他们的责任。

诸葛亮时代不像刘备时代,刘备时代,刘备只管在前线打仗,将后方交给诸葛亮打理。诸葛亮也非常给力,把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前线提供兵员粮草。

后方有个诸葛亮,刘备才能够放开手与曹操、陆逊打持久战,咱也没听说过刘备缺粮。

诸葛亮时代已经没什么人了,诸葛亮守在家里,没有统帅北伐。诸葛亮北伐,家里又没人了。让刘禅自己管理朝廷,诸葛亮非常不放心。

所以诸葛亮北伐之前,一定要将家里的事安排妥当,给刘禅推荐几个贤臣好好守家。后方安稳,他才能够安心北伐,至于粮草兵员,估计诸葛亮已经不敢有太大的奢求了。

成都需要安排贤臣,北伐更需要良将。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人才本来就是为了自己更顺利地北伐。将赵云、魏延和马岱这样的武将留在成都辅佐刘禅,难道要诸葛亮只带着马谡北伐吗?诸葛亮要是把马谡留下来辅佐刘禅,或许更合适一点。

向宠的性格好,为人善良,懂军事,连刘备都称赞他的才干。诸葛亮推荐向宠,军事能力肯定是次要的,应该是更看重他的性格,可以团结他人,让军队内部和睦,不至于出乱子。成都最重要的就是安稳,不要出乱子。

这一点,赵云、魏延和马岱应该都不如向宠。特别是魏延,论得罪人,他是第二,没人能称第一。赵云铁面无私,说话也直,连孙夫人都敢弄,很难不得罪人。马岱了解得不多,但他跟马超混那么久,很难不彪悍。

另一方面,即使诸葛亮手下不缺良将,让大将去守宫廷,治理国家,专业不对口事小,就怕搞出别的幺蛾子,在前线的诸葛亮能放得下心吗?

蜀汉两位名将吴班和向宠如何评价

答:吴班属外戚,经年征战,受制于刘备、诸葛,在蜀汉将领中有较高的地位。

《三国志·向朗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按照诸葛的说法,先帝称之曰能。

向能人的打仗水平,恐怕是无法和吴班比了:延熙三年(240年),汉嘉地区蛮夷发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往平定,在混战中身亡。由于向宠平时深得部下军心,所以在向宠的属下得知向宠被害后,返兵奋力冲杀,把向宠的遗体夺回,送回成都安葬。

唯一的一场战斗,6个字。在混战中身亡!

不过,可能也是由于记载太少了吧?竟然把他和赵云排在一起了!为了突出他?!

纪念蜀汉一朝的武将,称武将廊: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诸葛亮夸赞的向宠,为何始终都默默无闻呢

这个后来默默无闻的人便是向宠,向宠和马忠确实都是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后所发现的军事人才,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也曾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不过学习这段古文时,想必大家都存在一个疑惑,这个向宠是谁啊,诸葛亮为何如此看重他啊?貌似没听说过他的什么辉煌战绩啊!马忠毕竟是蜀汉后期知名的大将,后世所称道的“平安三侯”之一,名气远高于向宠。话说向宠既得刘备诸葛亮看重,为何在历史上仍默默无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被“埋没”的名将——向宠。

初露锋芒

向宠最初只是一个牙门将,并没有多大名气,他真正开始受到刘备诸葛亮重视是在公元223年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因何而被刘备赏识呢?《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秭归之败,宠营特完。”

当年刘备率大军浩浩荡荡东征孙吴,然而夷陵之战被东吴大将陆逊打得大败,手下大将张南,冯习,马良,沙摩柯全部战死;黄权,杜路,刘宁亦被迫投降孙吴,在秭归败退时回撤时,其他将军所带的部队都是损兵折将,然而唯独向宠这一支部队完好无损。由此向宠深受刘备赏识,故刘备死后,诸葛亮亦是对向宠刮目相看,所以在《出师表》中,力荐向宠。

被职业埋没的名将

向宠之所以默默无名,于他前期的职业脱不了干系!话说刘备诸葛亮都欣赏向宠,向宠得到后主刘禅的重用了吗?当然是得到了,223年,刘禅即位后,向宠便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227年在诸葛亮的力荐下,又任中领军,主要负责中央地区的军政。要知道,能管理宫廷禁军的人,那绝对是皇帝非常信任之人了,然而也正好是这个官职,使得向宠不受后世所识。作为宿卫军首领,其实也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这种工作是相对而言较隐蔽的,而且也很少与外界有交集,往往负责从事帮皇帝打探一些隐秘之事,所以史书也基本没有记载,又有谁能知道向宠有什么辉煌功绩呢?

“可惜”的结局

也许是老天要埋没这位名将,自刘禅即位以来,向宠便一直从事保卫宫廷的重任,直到240年,他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一次外出征战的机会,当时蛮夷地区发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去平乱,但在混战中不幸战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向宠素来爱惜兵士,部下知其战死后,在败逃途中又折回奋力击杀敌寇,将向宠遗体夺回,后送回成都安葬。

由于职业相对隐蔽,由于在对外战争中尚未取得过辉煌成就就不幸战死,所以一代名将向宠也渐渐被后人淡忘!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三国时期真实的向宠是一个怎样的人

向宠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军事将领,他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就是在公元227年蜀汉昭烈帝刘备大军惨败于夷陵之战时,当时追随刘备出征的诸军皆零落四散、损失惨重,唯独当时任牙门将的向宠所部,仍保持建制、几乎完好无损,所谓“疾风知劲草”,由此,向宠得到了刘备的高度赞扬,在蜀汉政权中开始崭露头角。

后主刘禅继位后,政权建设中急需人才,对于在军中声誉颇高的向宠,刘禅更是破格提拔,任命其为掌管京城禁军的中部督、封都亭侯。另一方面,向宠的治军才能和为官品德,也得到了当时已掌握蜀汉朝政大权的丞相诸葛亮的认可,他在公元227年北伐前夕上奏的《出师表》中,专门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可见,诸葛亮率众将北征时,是将朝廷中枢的警卫重责全权交付于向宠的,而在其后多年中,不管前线胜败如何,蜀汉腹地皆平安无事,可以说其中向宠居功至伟。(而这也就客观上造成了向宠在史料记载上的罕有出现)。

之后,向宠还担任过诸葛亮北伐大军中负责中军事务的中领军,掌握负责保卫包括诸葛亮自身在内的大营中军事务,充分体现了后者对向宠的信任。

公元240年,正当姜维率军出师陇西时,蜀汉南方汉嘉郡的蛮夷部落叛乱,当时主政蜀汉的蒋琬派遣向宠率军南征平叛,不想竟然在与蛮人作战中不幸阵亡,由于向宠平素深得士卒拥戴,失去主将的蜀军上下依然拼死击溃叛军,夺回了向宠尸体,运回成都安葬。作为蜀汉后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向宠的不幸罹难,殊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