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八德?人伦之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中华民族,家国天下,首重人伦。五伦、八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五伦十义的完整表述最早见于《孟子》和《礼记》。《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至近代,五伦十义的表述调整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君仁臣忠、朋实友信。

宋代大儒将孔子的“孝悌忠信”与管子的“四维”(礼义廉耻)合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称为宋代八德,亦称传统八德。

1.1孝--德之本浅释

1. 夫孝、德之本也。 说文 (即《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经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①。试观乌鸟反哺、羔羊跪乳,禽兽尚知孝,可以人而反不如乎。

2.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性,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故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②。五孝③惟庶人始言养。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必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保令名,斯可以谓孝。而悌忠信礼义廉耻,皆在其中矣。易言之,则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皆为不孝尔。

3. 孝者,所以事亲也。人子之身,父母之分身也。不孝父母,则此身之根本已失,有身如无身矣。父母之身,祖宗之分身也。孝父母,即孝其祖宗矣。而女子之孝,则尤有进。在家则孝其父母,出嫁须孝其舅姑④。盖以夫者,舅姑之分身也。人每爱其夫,而以舅姑谓无生身之恩,恝(jiá)然置之。抑思舅姑之育夫,犹之父母之育己也。夫妇一体,而谓可忽乎哉。女子以节孝为主。万善百行,惟孝为尊,故八德以孝先焉。其各勉之。

4. 女子之孝。不仅温清定省而已。凡各项事务,与父母舅姑,有切实关系,皆当挺身担任之。惟情有难易之不同。如未嫁时,倚父母以生存,则奋不顾身,以急父母之事,乃良知良能之发现,犹亲亲之本心也。迨既嫁以后,有夫与子以牵其情。此时对于父母,亦奋身急事,一如未嫁时,则其至性不为私念所夺。若非有毅力者,曷克至此。至子妇对于舅姑,似无毛里之属,未蒙抚育之恩,无非敬夫所尊,爱夫所亲已耳。乃能推孝父母之心以孝之,修人补天,尤恒情所难,而至孝之人,则无所谓难者。由其深明夫妇一体之义尔。

编者按:

男子之孝岳父母,一如女子之孝舅姑。独生子女政策,施行四十年矣。今有男子一意回家陪父母过年,独留岳父母除夕夜凄凉相吊,不亦过乎?吾乡有轮流过年者,有各回己家者,可供参考。

独女者,如父母亡故,家中又无堂从兄弟,祖先祭祀岂可断乎?今者女子可顶半边天,此尤待焉。或供于宗祠,或奉于家中,或供奉寺院,事死如事生,必妥善安置而后已。

5. 《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注释:

① 《礼记·祭义》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功劳;功绩),大孝不匮(kuì,不竭;不缺乏)。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嘉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通“殁”,死),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

② 《礼记·祭义》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③ 五孝:《孝经》分五章阐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行孝内容。

④ 姑:在古代汉语中,姑、舅也做亲属称谓,但却反映一名三用的历史。“姑”除指父亲的姊妹外,又为媳妇对婆婆的称呼,《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曰姑,”亦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媳妇对公公的称呼,“妇称夫之父曰舅,”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三国志·蜀·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裴松之注》:“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称之舅也。”

德育故事

编者按:本单元典故举凡感通明显者,皆在标题前加★。

孝子

1. ★【帝舜】大孝之范

帝舜①,冀州人,父瞽瞍顽,母嚚②,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适不失子道,友爱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嶽(通“岳”)咸荐舜。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guī ruì),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舜亲戚。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寙③。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瞽瞍尚欲杀之,使涂廩④,从下纵火焚廩,舜以两笠自扞(同“捍”)而下;又使舜穿井,既深入,瞍与象下土实井,舜从匿空旁出。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六十一,代尧践位,载天子旌旗往朝父,夔夔⑤唯谨如子道,封象为诸侯。在位三十九年,寿百有十岁。(出自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孔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颜光衷⑥曰:“《礼记》:‘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夫子说舜之大孝,便说德为圣人,大德受命。分明是完天之所生,以天事亲了。须知亲不是一团血肉至亲,我不是一团血肉之我。原是圆坨坨、光亮亮、大家成一片的。亲是这个,我是这个,天地万物亦是这个。故说大孝,便要顺亲养志。顺亲者,顺其灵妙之亲也。养志者,养其大公之志也。若只用力服劳,奉养躯壳之亲、情欲之志,乌能称大孝哉?然要顺亲养志,先须诚身守身。守身者,守其明善之身也。能认得真身,始能认得真亲。故曰:‘不诚乎身,不顺乎亲矣。’大舜从灵明上认亲,视瞽瞍是至圣至神至仁慈的,其要杀我,只是后来习染之伪心,其真心原自不尔。假饶从其乱命,取快一时,把至圣至神至仁慈的真父子结断了种子,于心何忍?故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不告而娶。自家心灵上必如是而始安耳。故曰:‘事父母几谏。’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父母原来只有善心,固人子之大幸。设使微有转念,其善心必不澌灭。此即是转凶为吉之几。事父母者,宜从此处宛转。几未动,挑动他;几甫动,接引他;几有失,挽回他。如此而顺,便把亲与我之真原联属一处,亦即把天地万物之真原联属一处。何性命之不立?何位育之不行哉?”

许止净⑦曰:“颜先生此论,见地最超。必如是而后足称大孝,必如是而后不匮。不匮者,用之不竭也。以之事上则为忠,以之事长则为悌,以之待友则为信,以之化下则为慈,以之度生则为悲。举一孝,一切法趋孝。所谓一以贯之。故孟子曰:“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⑧,瞽瞍底豫,而天下化也。”能如是,而禄位名寿,自能操必得之权。所以为天子、被袗(zhěn)衣、鼓琴、二女果(同“裸”,侍也),若固有之。故禹之勖(xù)舜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盖感应之理,舜禹固信之有素矣。”(出自许止净《历史感应统记》)

注释:

①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华。”“皇甫谧云:“舜母名握登,生舜於姚墟,因姓姚氏也。”

② 嚚:yín,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③ 苦寙:苦,通“盬”,gǔ,粗劣。寙,yǔ,粗劣,有瑕疵。

④ 廩:lǐn,米仓。

⑤ 夔夔:kuí kuí,戒惧敬慎貌。

⑥ 颜茂猷(1578-1637)字壮其,又字光衷,号完璧居士,福建漳州府平和县人。天启四年(1624)举人, 崇祯七年(1634),帝念其兼通五经,特赐进士。有《迪吉录》、《云起集》、《六经纂要》。

⑦ 许止净(1879—1938),名业笏,江西彭泽人。清光绪甲辰(1904)翰林,住馆8年。生平佛学著作有《历史感应统纪》、《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等。

⑧ 底豫:《孟子·离娄上》:“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赵岐注:“底,致也。豫,乐也。”焦循正义:“致乐者,由不乐而至於乐也。”底,一本作“厎”。太平天囯《天条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