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捍卫升段赛?丁伟初段到九段用了15年-段位赛-围棋联盟网
发布时间: 2022-12-11
  随着升段赛的结束,2007年全国围棋段位赛昨天在武汉全部落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如果说燃烧着青春火焰的定段赛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那么升段赛无疑就是那波澜不惊的海水,少人关注,乏人问津。丁伟八段升上九段,谢赫六段、刘世振六段升上七段,李喆五段升上六段,周睿羊四段、古灵益四段升上五段,这些都不过是短暂的兴奋点,九位棋手的中途退出才牵动了许多棋迷的神经。   三问升段赛   一问 谁在伤害升段赛?   中途先后退出的九位棋手,他们是刘世振六段、杨一六段、张欣五段、冯伟三段、刘星七段、叶桂五段、丁伟九段、谢赫七段、邱峻八段。其中除丁伟已升上九段,不用继续留在段位赛中之外,其他棋手都是递交申请,并且交了200元罚款后退赛的,他们的理由基本都是对手缺乏、赛程过密、备战三星杯预选赛等。一贯老实的谢赫更提出一个让人震惊的理由:“比赛强度那么大,但伙食却不怎么好。”还有更令人震惊的:“在这个废弃的歌舞厅里,中央空调几乎不制冷,随便放上几张桌子,拉上一个‘全国围棋段位赛’的横幅,就成了全国性比赛的赛场。不知道400多位定段小孩看了这里的环境会怎么想?”这是在论坛里,爱好者对本次段位赛场地的激愤描述。棋手中途退赛固然伤害了比赛本身的严肃性,但伤害了升段赛的又仅仅是这九位棋手吗?作为主办方的中国棋院就没有责任吗?   二问 谁在捍卫升段赛?   九段曾经是棋手们奋斗的目标,但自李世石拒绝参加升段赛,并以三段的身份夺取世界冠军后,升段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窘。韩国和日本纷纷取消了集中的升段赛,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奖金、成绩等方式升段。只有中国围棋还在坚守,但同样是质疑声四起。而本次升段赛丁伟的成功无疑为广大普通棋手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谁说升段赛升九不可能?通过夺取世界冠军直升九段的经历毕竟只属于绝少部分人,大部分棋手都只能老老实实地在段位赛上努力。5年前,罗洗河成为中国第24位九段,他花了13年时间,这次又有丁伟,他从初段到九段更用了15年。尽管九段如今已不再是一个烫金的招牌,升段赛也充满这样那样的难尽人意处,但它对于中国围棋依然重要,因为它给了大多数人机会,让大多数人看到一个相对公平的真理:天道酬勤。可以说,天才棋手自有他直升九段的阳关道,而对大部分棋手来说,艰难的升段赛未必就是难走的独木桥。   三问 升段赛将向何处去?   升段赛应该算目前国内职业棋界规模最大的比赛。这项比赛云集了众多低段棋手,对于长年缺乏对局的他们来说,能在半月内下12盘高水平赛事是件幸福的事,对于环境,他们当然不能像高段棋手那样退赛,只能不去计较了。既然升段赛不能取消,那为什么不能把比赛办得更好一些?至少,让谢赫所说的“伙食不怎么好”、棋迷所言的“中央空调不制冷”等情况消失?目前,国内有两项比赛是没有奖金的,即段位赛和个人赛,一盘对局只有胜者有20元奖金,名目是“输谱费”,而强度大和低段棋手多也是共同特点。在韩国和日本棋界,正式比赛一定是面向所有职业棋手的,如果想赞助比赛就必须赞助所有的职业棋手,而中国棋界目前要做到这点还很艰难。但改善比赛环境,制订规则以使这项比赛更人性化、合理化,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也应该尽快去做。   经历   宋雪林讲述升段的故事   中国实行围棋段位制是1982年开始的。那时候,我们叫做专业棋手,当时是先定段位,然后才开始升段赛。我被定为四段,和我一起的还有钱宇平、芮乃伟等。随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升段。1990年升上八段,随后就有四年没有参加了。1995年,我开始了从八段到九段的艰难攀升……其间,我从一线棋手慢慢退居二线,“七小龙”又开始冒了出来,对于我们这些老同志来说,升段赛真的很不容易。1998年,我终于升上了九段,我可能算是我们这一批棋手中最后一个升上九段的。那就是一种“毕业了”的感觉,升上九段,不枉下了一辈子棋,不枉搞了一辈子棋。   说到我们当年的升段赛,和现在也有一个很大的相同点,那就是累,很累。但不同的是,那个时候比赛没现在这么多,累也没办法,还是要参加,高段棋手是非常多的,有几年,七段、八段有二三十个棋手挤在一堆,都等到升。幸福?才不呢!高段棋手的实力都差不多,胜率都上不去,反而不好下。至于比赛条件,其实那时候条件更差,但从来没有人中途退赛。   从2002年起,中国围棋有了夺取世界冠军可以直升九段的规则。但五年来,也就只有古力、王檄、陈耀烨是受益者,放眼世界,你看那么多国际大赛,受益者也就七八个吧?所以升段赛其实是很公平的,我们这些差了点的棋手,只有这个本事,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地通过升段赛打上去。这绝对谈不上九段是否“贬值”的问题,通过升段赛打到九段当然是正常途径,非常不容易,但世界冠军的分量肯定比九段重。你看,九段输给初段,不也时常会有吗?   我就只提几个现象,你就晓得段位和水平的关系了。一是,大部分夺取世界冠军的棋手都是高段棋手。二是,在同时代的一批棋手中比较,水平比较高的肯定升段也最快。对于大部分棋手来说,升上九段也许就意味着一生中的实力最高点,这是段位赛的荣耀。   回放   九段曾是古力最大理想   2003年,以最年少纪录加冕中国天元的古力曾向记者透露了他的最大理想:“晋升九段。”那时,他尚是七段。但和李世石一样,古力并不打算通过升段赛实现理想,他的策略是:“我如果多参加一些大赛,破格晋级的机会就更多了。”果然,两年后,古力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通过夺取世界冠军直升九段的棋手。   和古力一样,王檄也是很多年前就没有参加升段赛了。他原本有机会比古力先成为九段,可惜他在2004年的第九届三星杯决赛中输给了李世石。去年,王檄通过亚洲杯夺冠,终于从五段直升九段。不过,这个将更多精力放在投资上的天才棋手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升为九段,只是好听点,没有别的作用。”   如果说古力和王檄成为九段乃众望所归,那么上个月17岁的陈耀烨五段凭借两次获得世界亚军成为史上最年少九段则引发了一场关于“泡沫九段”的大争议。言辞激烈者甚至翻出历史来论证:“历史上的九段曾是一个神圣的称号,晋升为九段的只有名人,代表着棋艺上的最高权威。”小强自己倒是看得很淡:“我只是比较幸运,但感觉和以前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其实,就像宋雪林说的那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九段”对于一个棋手来说,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学生终于“大学毕业”。不必把九段看得高高在上,初段胜九段时有发生。也不必看得太低,普通棋手兢兢业业、年复一年地参加升段赛,九段就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本组稿件由记者 赵婷 采写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