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谈养生养生要养心
发布时间: 2022-11-21

日前,省立同德医院首届学术周开幕,主题为“中西汇通 传承创新”。

院长柴可群介绍,省立同德医院是集医疗、科研、康复保健等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病的人”,西医“治人的病”,其区别源于各自的理论基础,而不是个别医疗设备。如治疗鼻咽癌,化疗前可用中医药调理,手术用西医治疗,术后可服中药。医院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医院建设成为研究型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全省中西医院集合医疗、科研中心。

学术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孔祥复、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等众多国内知名学者。

张悟本、李一等养生“专家”跌落神坛,社会上养生乱象纷呈。记者就此采访了王琦教授,他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全国老中医专家之一。王教授认为,养生必须明白以下三点:

养生不在“养”:

现在一谈在养生,人们就想到吃什么、喝什么,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养心、养性。如果把养生书变成了条文、清规,那就不是养生了。人要有生活激情、精神境界、平和的心态,养生要“三通”:心气通,血脉通,肠胃通。

养生不在“同”: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生活地区,生活条件不同,人的体质也有所不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个体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养生最应该注意的是因人制宜,最好的养生方法不是名贵的东西,而是适合你的东西。

养生不在“补”:

冬虫夏草、人参鹿茸,很多人把养生理解成进补,其实中医讲“实则补之 虚则泄之”。庄子说,“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养生就好比清新自在的山坡上赶着羊,有羊掉队了,顺手把它再赶上去,让整个羊群达到和谐的状态。即使要补,我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神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