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为什么老子道德经说道不可道,还写了那么多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老子的《道德经》,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

答题主 》


论哲学家,中国能撑得了台面的要数战国时期的公孙龙和宋朝的朱熹。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理论打破了传统思辩体系,是与中世纪时期柏拉图倡导的形而上学并驾齐驱的,开创了形式逻辑的先河,公孙龙(公元前320年)所处的年代比公元前60年安德罗尼柯编撰亚氏遗著《物理学》提出《形而上学》理论早二百多年;而朱熹的朱子理学将老子的二元论和庄子的唯心辩证法学说形成哲学体系,朱熹(农历1130年)的辩证法比黑格尔(1770年)的辩证法早六百多年。


老子的《道德经》在意识形态领域属于早期的形而上学的范筹,日本学者则称之为玄学,并没有真正形成较完整的哲学架构体系。形而上学是哲学早期的一个分支,是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后来先由德国古典哲学鼻祖康德提出“二律背反”思辩理论进行了批判,到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成形后,形而上学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如果把老子的《道德经》推断为哲学著作的话,那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关于形而上学的论著,道家的源头《易经·系辞》中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不过,《易经》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它分为《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分,这三部各有出处,《周易》早已家喻户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的杰作;《归藏》则诞生于商朝,《连山》则出于夏朝。这些都只是古代的巫盅占卜之术,只有《易传》才真正具备二元思辩哲学思想。


综上所述,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并不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


名人文化郭大哥 | 喜欢的话请多点赞和转发——多谢粉友的支持!!


为什么老子道德经说道不可道,还写了那么多字

谢邀应答!

老子所说的“道”,与我们常常说的“我知道了”的“道”,是同一个概念。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西哲鼻祖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我知道我不知道”!

《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由上述权威解读,可知“道即中”!

然而“道不可道”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中”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这个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的“中”,实际上就是笛卡尔(1596—1650)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源点、0点、中点,而“中”是一个可趋而不可即的数学抽象。因此可以想象,“中”是我们可以无限逼近,却又无法与之相交的极限点概念。

2013年,国际科学界发现了所谓“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和希格斯场。或许,这将为我们人类最终揭示“道即中”的社会科学原理,开启了历史先河也说不定。

愿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探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