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玉的研究会?袁国平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17

周克玉的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是1979年,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哪里人是不是新四军老战士袁国平,确定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他对新四军政治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主张,主持召开新四军第二届政治工作会议,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这时候研究会就讨论要找一位相对年轻的新四军老战士来做会长。

周克玉的研究会

“新四军研究会”是1979年,由栗裕同志发起成立的。“文革”后,栗裕在广州疗养,有一次和当地人聊天时,无意中发现,他们竟然不知道“新四军”这支抗战中与“八路军”齐名、由共产党领导的著名部队。后来,他便与彭冲、张震等新四军老将一道,发起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会(全称为: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首任会长为叶飞。这个研究会实际上是全军性的,因为新四军研究事实上也是我军军史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叶飞逝世后,由彭冲同志接任会长,南京军区老政委傅奎清任副会长,谭碧兴任第二副会长。2004年时,彭冲已接近90岁,其它几位副会长也在80岁左右,这时候研究会就讨论要找一位相对年轻的新四军老战士来做会长,几经遴选,最后定了他们一路看着成长起来的周克玉。“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个人经历与新四军息息相关,出任会长也是了了他的心愿。接任两年多的时间,他走遍了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湖北等根据地凭吊历史,缅怀英烈,他不仅详细听解说员讲,有时遇上自己熟悉的事迹和人物,他也及时补充、提建议。他这个人,闲不住,重感情,标准高。”提及这位老领导,新四军研究会的“得力干将”——前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蔡宜乔将军也是满脸敬佩。“说实话,当时我已在总政干了6年,总后干了6年,又在人大待了5年,从能力、精力等各方面来说都希望退下来,(新四军)研究会摊子大,任务重,我怕不能胜任。但后来几个老同志反复找我谈,出于对历史的责任和对新四军的情感,我接受了任命。”周克玉之所以没再推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早在1998年,他曾受邀出席“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大会,就是这次大会,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至今我还记得,大会当天,原本以为来人不会很多,结果哗啦啦来了3000多人,而且大多数是80岁以上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中有的人还是推着轮椅来的,由于来的人太多,(会场里)连过道里都挤满了人。那次大会开得很成功。我想,这是和新四军自身特殊的战斗历程分不开的。”2004年底,经彭冲等人力邀,刚刚卸任的周克玉开始代理“新四军研究会”会长职务。在他的操持下,筹划已久的“新四军联谊会”得以在北京召开,彭冲出席并讲了话。次年,周克玉接任会长之职。2006年初,“新四军研究会”第四次常务会议召开,理事会顺利通过了研究会章程。为了更好地提炼和升华“铁军精神”的思想内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军人及各界青年,周克玉除了参加各地新四军研究会举办的重要活动外,还千里迢迢赴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江西、湖北等新四军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和纪念地考察调研,每到一地,他都一定要去新四军老战士及遗属家中坐一坐、看一看,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周克玉所说的“走”,可不是“走过场”,他是真的身体力行,实地考察,并为此不舍千里,风雨无阻。“记得有一次前往福建长汀瞻仰杨成武将军墓,当时天上下着大雨,我们问是否可在车里举行个仪式,这样就不必下车了。他听了,很生气的样子,手一挥,大声说,下车!就这样,那天我们和他一起冒雨瞻仰了杨成武将军墓。这之后,去任何地方,遇上再大的雨,我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在周克玉身边工作的一位同志这样告诉记者。正是周克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不断感染和带动身边的同志,这个以宣传和弘扬“铁军精神”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也正身体力行,孜孜践行着“铁军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发扬到一个新的高度。

袁国平哪里人

是不是新四军老战士袁国平?袁国平(1906一1941),湖南宝庆(今邵东)人。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笔名最寒。革命家、政治家、新四军老战士。另有南岳衡山楹联家与之同名。人物生平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大队学习。积极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右派的斗争。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队长,随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转移至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党代表。1929年11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任工农红军第8军政治委员。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人闽作战。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治委员,抗日红军大学第2分校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等职。 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3月18日,毛泽东向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介绍说:“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4月26日,他到达皖南歙县岩寺新四军军部,当日即向新四军第l、第2、第3支队排以上干部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新四军今后任务的指示。6月17日至19日,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确定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领导方式与工作方式。会后,用两个月时间,到南京、江宁、镇江、丹阳、芜湖一带敌后战场视察,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在当时“亡国论”盛行的形势下,他深信“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 1939年2月7日至17日,主持召开新四军第二届政治工作会议,作了题为《新四军一年来政治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会后,根据红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抗日统一战线环境,主持起草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4月颁布实 行,使新四军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条例化和制度化。2月15日,在《抗敌》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一文,根据在江南敌后作战8个月的经验,论述了新的条件下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政治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同年12月2日,在新四军政治部召开的宣传教 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过去宣教工作的总结及今后宣教工作的任务》的报告,指出:“建军必 雨花台烈士陵园须建人,建人必须建脑”。 “要把党的政治主张变成一件实际的物质力量”,“变成人民自己的主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理论和实践的一 致。”他对新四军政治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 作出了贡献。 1941年1月14日,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身中四弹,卫士连的战士轮流背着他继续突围。 一月十五日凌晨到江边章家渡,国民党军紧追不舍,袁国平再次要求战士丢下自己未果,便悄悄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枪,向自己的头部扣动扳机,牺牲时年仅三十五岁。遗骸于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九日移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二零零八年,袁国平百年诞辰。经中央批准,中央 党史文献研究室等单位联合摄制了大型人物传记片《父亲·将军》并在央视播出。拍摄期间,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在接见袁国平之子袁振威(南京海军指挥学院教授)时说:你父亲袁国平贡献很大,一百发子弹射向敌人,一发留给自己,不连累战友,不当俘虏,了不起。

广州火车站到新四军研究会怎么走

公交线:B2A,整个旅程约为7.7公里

1.距广州火车站约130米,到达广州火车站航站楼

2.沿B2A路,通过5站,到达BRT体育中心站(也可以乘坐B20,B2 Road)

3.步行约460米,到达新的第四军研究协会

希望能帮助您,希望收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