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1918北洋政府庆祝一战胜利在紫禁城举行大阅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同盟国向协约国集团投降,此时的民国,虽然没有派遣参战军参加欧战,但欧洲的战场上,却也活跃着几十万的劳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是与有荣焉的,在胜利的消息传来后,人们欣喜若狂,北洋政府决定,28日,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并鸣礼炮108响。图为北京紫禁城彩旗飘飘,北洋政府正在为庆祝一战胜利进行大阅兵做准备。

此时的中国政府只是个空架子,虽然清帝退位民主了,国家依然贫困,军队依然不是国家的,土地依然都是军阀的。图为北洋政府徐世昌在太和殿前向中外发表讲话。

展开全文

在这之前,在面对列强的战争中,中国从来都没有一次扬眉吐气过,欧战胜利,兴奋地人们举行了庆祝活动游行,学生们和民众将八国联军入侵之后遗留下来的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成了“公理战胜牌坊”似乎,中国即将走向了复兴之路。图为1918年11月28日,太和殿前参加检阅的士兵。

虽然当时的北洋政府懦弱,但他们在这一年却做出了打死清政府都不敢做的事情,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北洋军不顾列强反对,不顾日本威胁,为了保护滞留在俄国境内的一百多万华侨,毅然派出4000军队和海容号巡洋舰到海参崴护侨。图为1918年11月28日,太和殿前参加检阅的士兵。

不仅如此,北洋政府甚至还发起了收复外蒙的军事行动,将清末独立的“大蒙古帝国”摧毁,使得蒙古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次还是让毛熊没得了脾气。图为阅兵台上情景。

历经多年的屈辱和压迫,中国人终于找到了一次释放感情的机会。年轻的士兵,观礼的各国政要,欢乐的人群,都给了人们一种错觉“公理最终战胜了强权”。图为徐世昌致词。

一个松散的,没有统一的国家,一个民众思想麻木,刚从沉睡中醒来的民族,想要战胜强权,是不能指望公理的。图为中华门前庆典彩牌楼,参议院院长梁士诒与各国外交官。

一战后,虽然山东问题艰难地解决了,取消庚子国变后对德奥的赔款, 收回了德奥租界,但中国依然没有走上富强之路。图为庆祝胜利的童子军。

图为庆祝胜利的军乐队。

图为参加游行的警校学生队伍。

沉浸在“公理战胜强权”的错觉之中的人们正在进行欢呼游行。图为基督教青年会学生的游行队伍。

图为参加游行的鼓吹手,手里的号子不知道吹出了什么音乐。

图为基督教青年会学生的游行队伍。

图为游行的群众队伍。

图为徐世昌脱帽向中外来宾致谢。

徐世昌主持了这次总统大阅兵,他身穿燕尾服,头戴礼帽,从太和门台阶前拾级而上,63岁的他为了展示民国政府的形象可邀请了无数的国际政要和民间贤达。图为北洋政府徐世昌,在贤达们的左拥右护下走向台阶。

图为徐世昌的随行人员。

图为中和殿前的人群。

这次阅兵仅仅是昙花一现,一个积极向上的中国形象在刚开始没多久,就又再度结束了,随之而来的巴黎和会,将中国的利益出卖给了日本,再一次证明了弱国无外交的真理,本就是弱国,却依然内战不停。图为午门五色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