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重启前夜,面板行业即将迎来反转
发布时间: 2023-07-11

对周期股投资者来说,行业出现集体性巨亏反而是个好消息。

在经历长达一年半的阴跌之后,面板行业龙头TCL的股价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上涨。

从去年底到现在,TCL股价从3.59元逐渐爬升至2月20日收盘的4.46元,2月15日股价更是拉出一个6.67%的大涨幅,历时一年多的股价阴跌看起来走到了尽头,今年已累计上涨19.89%。

另一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股价也从去年年底最低的3.22元涨到了2月20日收盘的4.19元,2月15日单日股价上涨4.39%,今年已累计上涨23.96%。

市场的积极回应背后是这一轮面板周期见底的信号。疫情提前透支了面板行业的需求,2022年面板龙头TCL和京东方都曾经陷入增收不增利,反而巨亏的尴尬局面。

今年年初,包括京东方在内的十家面板厂商发布了2022年财报预告,这些厂商大部分扣非净利润都出现亏损,只有极少数实现盈利,尤其是中国台湾面板行业双雄友达和群创公布了一份近十年来最悲惨的成绩单:友达去年亏损新台币211亿元,群创去年亏损新台币279.9亿元,两家合计亏损新台币490亿。

对于周期股投资者来说,行业出现集体性巨亏反而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很可能有厂商不得不减产甚至退出,从而逆转供过于求的局面。

随着电动汽车出货量大幅提升,对LCD面板的整体需求也在增加。市场需求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透支后有所缓和。对面板行业而言,这一轮周期已经来到了底部。

2022年9月,65寸LCD价格为106美元,已处于价格底部。LCD大厂开始主动去库存,利润也随着营收增长下跌。去库存后,行业逐步走出低估,大尺寸LCD价格逐渐回升。2022年12月65寸LCD价格为113美元。

对于占据全球高端显示器份额第一位的TCL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另一方面,在中尺寸和小尺寸显示屏业务领域,TCL的积极布局也收到了成效。随着市场逐渐转暖,龙头企业的机会即将到来。

面板行业下行周期接近尾声

展开全文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上课、娱乐的“宅经济”带动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 IT面板需求持续走高。海外政府给居民发放的补贴也刺激了终端消费,让面板行业迎来一波景气期。

根据 AVC 数据,2020 年全球 TV 出货量低开高走,前两季度受疫情影响,出货量分别为4510万台和4690 万台,分别同比下降 8.7%和5.9%。但随着人们普遍居家再加上海外政府发放补助金刺激了需求,20 年下半年 TV 销量大增,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大增13.2%至6690万台,第四季度出货量进一步增长至6990万台,创近年来新高。2020年全年出货量达2.29 亿台,同比增长 5.4%。

但是这波景气期实际上透支了之后一两年的需求。各个面板龙头受景气期影响纷纷扩建产能加剧了供大于求的情况。

京东方在2020年投产B17 的10.5 代生产线。TCL 2020年投产T7 的10.5代生产线,T9 8.6 代生产线在 2022 年9月提前量产,设计产能 180K/M,计划在 4Q24 实现满产。

2021年7月开始,受供应产能集中释放和需求下降的影响,液晶面板价格快速下跌。2021年国内外TV出货量同比下滑 6.3%至 2.15 亿台,创六年来新低。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TV出货量为1.45亿台,同比下滑 5.92%。

与此同时,32 寸面板从2021年6月的89美元跌至2022年8月的27美元,跌出了历史新低价格。32/43/55/65寸面板价格全线跌破现金成本。

这导致2022年,两大头部公司京东方和TCL的销售量虽然上升但是营收利润一直在下跌,从“双雄”变成“双熊”。京东方、TCL的8.5代及以上高世代产线产能占比分别为 38%/30%,为行业绝对龙头。

2022年半年报,TCL实现营业收入845.61亿元,同比增长13.53%,实现归母净利润6.64 亿元,同比下降 90.25%。公司在财报中表示,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显示终端需求整体低迷,地缘冲突导致重要区域市场和客户订单锐减,主要产品价格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公司半导体显示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89亿元。

京东方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6.1亿元,同比下跌15.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5.96亿元,同比下跌48.94%。对于营收、利润下跌的原因,京东方在半年报中表示,半导体显示行业持续低位徘徊,主要面板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滑。

为了应对跌跌不休的面板价格,各个厂家开始控制产能。

根据 CINNO 数据,全球面板厂稼动率(产线实际生产数量与最大生产数量的比值)在 22 年 9 月下降至 60%以下的低点。随着生产商控制产量,库存逐渐消化,部分品牌厂商已开启补库存战略,带动面板厂10 月、11 月全球面板厂稼动率接连 提升,在 11 月达到 70%。

在连续3个季度控制产能后,面板价格在10月份和11月份出现小幅反弹。根据 Witsview的数据,11月32/43/55/65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2/3美元,在 12 月价格环比持平。

至此,面板周期终于迎来了尾声,随着原有的库存量被消化,各大品牌商逐渐恢复面板采购数量。根据Omdia数据,三星VD在暂停了近一个季度面板采购后,其管道库存已从 2022年6月的16周减少到2022年9月的不到7周,存在去库存过度的风险。三星 VD 已上调其2022年第四季度TV面板采购计划,从原计划的850万台增加至950-1000万台。

作为高端大屏面板市占率全球第一的TCL,也将从本轮周期结束中获得更多利润。

高端化布局更具竞争力

这一轮需求上行的市场趋势里,行业需求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国信证券研报指出,伴随着LCD扩产进入尾声,行业将由过去供给端主导(产能变化)转向需求端主导(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

在大尺寸面板领域,TCL高端产品处在行业龙头地位。TCL的TV面板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其中55寸和75寸产品份额全球第一,65寸产品份额全球第二,8K 和 120HZ 高端电视面板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另一方面,TCL的非TV类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5%,在交互白板、数字标牌、拼接屏等商用市场成为头部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其中交互白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大尺寸依然是面板需求的大趋势。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21年TV面板平均尺寸同比增加1.4寸至48.5寸,消费者仍然青睐大屏幕。2022年全球市场平均尺寸下跌1.1寸至47.4寸,近10年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球消费降级,小尺寸屏幕因为价格更低更受欢迎。Omdia 数据显示,22 年 32 寸以下和32寸面板的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11%和13%,80吋以上面板保持15%增长,其他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均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群智咨询预测,2023年TV面板平均尺寸将同比增加1.6寸至49寸。总的来看,大尺寸面板更受欢迎的趋势没有改变。而TCL在大尺寸高端面板的市占率优势,能让其在需求恢复后有更好的表现。

在中尺寸业务领域,TCL 实现了在 IT 高端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LTPS 笔电出货量全球第二,LTPS 平板出货量全球第一。同时TCL还将业务拓展到了车载显示屏市场,出货量明显提升。T3生产线的非手机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56%,同时定位于中尺寸IT和车载等新业务布局的t9产线已完成点亮(制作出来的产品可以正常显示、触控)。随着6 代 LTPS产线扩产项目加速推进,投产后TCL的LTPS整体产能规模将实现全球第一。

小尺寸业务领域,t3产线 LTPS 手机面板出货量保持全球第四。t4 产线受研发进度等因素影响,产能仍在爬坡期。OLED等技术已经拿到了一部分大客户。

整体看来,TCL的面板业务优势明显,在需求逐渐恢复的情况下,能吃到行业周期变化的第一波红利。

多元化对冲周期波动风险

面板行业迎来上行周期,同时利好面板双巨头京东方和TCL科技,但是由于二者目前的业务结构区别,因此也造成投资逻辑的不同。

在京东方的业务板块中,显示器件占了90%以上,而TCL则更加多元,财报显示,2022年中,TCL科技的营业收入构成为:半导体显示材料占比44.07%,新能源光伏占比37.49%,分销占比17.42%,其他及抵销占比0.99%。

由于面板行业和光伏行业可以共用供应链,TCL早早布局了光伏业务。2020年7月,TCL科技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2021年起,TCL中环业绩和TCL科技并表。

作为TCL光伏业务的主体TCL中环,去年也交出了一份表现优异的答卷。

TLC中环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2022全年预计实现归母利润66-71亿元,同比增长63.8%-76.2%。

由于光伏行业技术迭代速度较快,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持续涌现大量新技术和新工艺。TCL中环坚持单晶路线,2017-2021年单晶硅片产能从23GW+增长至88GW,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