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的例子(人类发展越来越快,物极必反的法则还有效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人类发展越来越快,物极必反的法则还有效吗

物极必反。这是个自然法则,任何事物发展都不会违反这个法则。人类的发展快,是事实。但发展的速度和发展到顶点是两回事。快并非到了极点。也无人晓得其极点,可能这个发展是无穷的,无极点的延长线。至于其它方面的物极必反例子不少。如:乐极生悲,否极泰来,都是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的。

物极必反的例子请举一些好吗

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个人的品德修养,其中贯穿始终的根本精神是中庸之道,即追求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行为标准和完美目标,达到这六种品德目标就必须学习,日新月新。

薛宝钗是一个很会打太极的人,但老好人并不受欢迎。凤姐评价她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过于明哲保身且冷漠自私,最后落得只让自己更孤独,这是做人的失败。

韩信归附刘邦后,被任命为大将,屡建战功,为刘邦夺取天下、开创汉代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韩信居功自傲,放荡不羁,过于自信,不听劝谏,加上刘邦的戒心,最终招来杀生之祸。

张飞是忠勇之人,性格过于直爽,在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国所杀后,报仇心切,心急失措,狂暴失常,招惹怨恨,只可惜作为一个将军最后没有战死沙场,却被自己的部将所杀,虽遗憾,但又必然。

曾国藩和左宗棠一生的交往就是过于偏狭,可形容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虽然为湖南同乡,且曾国藩对左宗棠有推荐之恩,但两人在皇上身边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后,却反目为仇,变得水火不容。本来可以和睦相处的两个能臣最后却不免落入了情绪极端化的俗套,他们之间是一场硝烟四起却没有赢家的战争。

岳飞处在一个动乱的时代,他的处世,可以用危言危行,正言正行来概括,因在乱世中过于尽忠和直率,结果被冤死了。因为没有做到“危行言孙”,发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北伐口号。不曾想到二圣回来,高宗怎么办啊,所以秦桧杀他……

《红楼梦》中有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做人要永远为自己留条后路。记住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最好,一旦花怒放就要面临萎谢,切莫放纵自己做物极必反的事。

人不能太嘚瑟,乐极生悲,物极必反,你觉得说的对么请举例说明

不对。能者多劳,有正能量的人尽管天天“嘚瑟”也是对的。而带有负能量的言论,你尽管只嘚瑟一分钟也是不对的。这才是真嘚瑟。

股票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吗

谢谢邀请!

我认为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股市。依据这个原理,去判断股市,应该是趋势投资者的做法。下面,谈谈我对这个事的认识。

一是在上升趋势中,每一波上涨,都会产生超买现象,这个时候,就会有部分投资者出来,那么价格就要调整一下,然后继续上涨,这是局部的物极必反。

当上升幅度非常大的时候,泡沫就产生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不足以支持股价外次上涨的时候,就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这是整体的物极必反。中国股市的特性决定了,物极必反的特征非常明显。2008年,上证从6000点跌到1600点,就非常说明物极必反这个道理。今后,中国股市这一特征仍然还会有这一特征。

二是下跌趋势中,每一波下跌,都会跌过头,这就是市场说的市场弟纵比正常底点位低的原因。跌过头后,就会有波反弹,这是局部麻醉物极必反。

放下跌幅度非常大的时候,股票跌出投资价值的时候,会吸引投资者再次进入股市,在资金的堆积下,又会反身上涨,这是整体物极必反。比如,2008年股市跌下后,到了 2015年又涨到了5000点。只是,大跌和大涨之间,时间会很长,基本与中国经济的周期吻合。

朋友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股市的本质有了初步认识,如果再继续深入学习,进行量化分析,会对股市有更具体的认识,按照你形成的思路和交易系统操作股票,未来会有很不错的表现。至于能不能成为股市高手,现在不好说,就看你下步量化分析的能力水平高低了。所以,祝福你下步认真学习,成为高手。

以上是小不点的看法,希望能对朋友有帮助,喜欢的话请点赞支持,谢谢

发生在你身上的物极必反的实例是什么

“物及必反”这个成语指的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可能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物及必反”的实例。现根据自身经历列举一二如下。

一,寒极似火。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刮着刺骨的寒风,下着大雪,走在上学校的路上,两耳整个面部冻得如刀剐。到了教室里,一会儿功夫,脸和两耳开始通红发烫,火气开始上升。又一次玩雪,两手冻得僵硬冰冷,停止抓雪后,两手开始冒火发红发热。

二,火极似水。

夏季高温在田间劳作,若有微风吹着还能忍受。如果微风一停,受火热的烈日爆晒,则热极,满身出现汗水而感身凉。

三,物及必反。

从2012年开始,中药蛇床子价格开始上涨。由每公斤7元到2015年每公斤涨到25元。我抓住时机种了6亩,2016年收获后以每公斤35元价格出售,收入可观。2616年又扩种了几亩,2617年收获后,每公斤降至5元还无人问津。真是物及必反,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吧。

您在生活中经历过关于物极必反的事吗

我的理解是干什么事都要有度,就是适度,不能走极端。

我乡下一个邻居,有一年种了两亩水稻,栽秧完毕,几天后他看到别人家的秧苗长得绿油油的,非常茁壮。而自己家的秧苗又黄又矮,叶尖发白。于是又买来化肥心想多施肥,过几天就会超过别人,谁不希望自已的庄稼长得好呢!多施肥!

不信它长不好!一亩地又加了五、六十斤化肥。心里盼望着过几天自已的秧苗一定超过别人家!

三天后到田里一看,叶子一片黄,全枯萎了。农业技术员说化肥超量把秧苗根须烧断了,秧苗还长啥?

通过这个事我理解,化肥超量没起到化肥的作用,而起了相反的作用。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