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人能把所有的佛经都读过来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本文目录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问:道教与佛教我都很欢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直很迷惑,在诵经时,时常两个同诵,已成习惯,不知可否,请开示。

道教你很欢喜,说明你可能跟道教有点因缘,道教的道德经也不错。但是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道教终究还是属于世间法。即便他修点定,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你就是修到最高的位置上也无非是到非想非非想天,或者无想天,他还不能出离三界。如果道教不是道德经的理念,而是等而下之,修点内丹,修点气功,那更是神仙之术。他是以妄想坚固的妄想生灭心去修,叫固想存形。

《楞严经》讲了十种仙,这十种仙固想存形,不了解妙明真性。纵然修仙道成功,仍然还要轮回,跟六道凡夫没有两样,叫七趣。所以你要了解仙道就是这么一个结局,跟佛教在境界、目的上有很大的区别。佛教是究竟的出世间法,是要圆满我们不生不灭的自性。所以道教和佛教虽然都可以算是智慧的范畴,但是佛教是无上的智慧,这个无上智慧跟道教是不共的,超胜于道教。

所以如果你是佛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就要彻底地把这个三皈依做好。你皈依了法,就不能皈依外道典籍,不能以同等的心态去对待道教的经典和佛教的经典。佛教的经典是你皈依之处。道教经典你可以作为了解的范畴,他不是你皈依之处。以同等的心去对待佛教和道教的经典,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把佛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才是佛弟子应有的心态。

人能把所有的佛经都读过来吗

我记得,有一位高僧讲过这方面的问题。高僧的大概意思是,佛经浩瀚如海,我们可能穷尽一生也读不过来。但同时高僧又说,泛泛地去读佛经,把佛经当作“理论”去研究,对人实在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莫不如从读一部佛经、一句佛号,一门深入的方法入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谓“一经通、百经通”、“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条条大路归极乐”,来得更有现实意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贪多嚼不烂”。意思是“贪大求全”的做事态度,不是我们做事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所谓的“贵精不在多”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人生某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最忌讳的就是“贪大求全”。不仅读经如此,生活人生中做一切事务,我觉得都应该如此。

因此,我相信高僧的这种说法。除了那些具有大智慧、福缘深厚之人,对于我们这些每日忙于生活的普通人来说,“一门深入”的做法,的确是个非常好的、修学佛法的好办法。另外,我们普通人毕竟不像出家之人,我们不可能脱离生活事务的束缚,把生活重心放到读经上面。可以说,如果能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读一部佛经。那么,我们也绝对算得上是“与佛有缘”之人了。

佛经的语言为什么这么晦涩不能用白话吗

其实原文文字优美,适合阅读,白话文可以找一些注解来看。

等你明白了佛经主要讲的大道理再读佛经就容易些了,那个时候你差不多能看懂了,但里面的深奥的义理还得细品味。

比如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是看不懂,苦集灭道看了下丝毫不明白讲这有什么用。那时候我看的是宇宙与人生这个小说。后来又看了冯冯居士的一些事迹,又了解了宣化上人,万佛城,虚云法师,读了楞严经,念大悲咒,背楞严咒,一点一点随兴趣来,不要有压力。

等有一天,你再读经,感觉就像是读诗似的,朗朗上口,如果是现代文让你读诵,你会感觉非常啰嗦。就比如你把唐诗翻译成现代文,你愿意读诵哪个?

读经同样讲因缘,你如果真想学佛,这真不是大问题。互联网上翻译到处都有。

我以前读文言文很累不想读,但现在读佛经很轻松。因为发心的原因,同样,读的时候义理也能了解个大概。

你可以尝试背诵一些短的佛经,心经,金刚经,普门品等。

最重要的一点,时机到了,做事不会感觉累,否则就多努力。

我现在佛学知识很浅,但现在最喜欢读的是楞严经。文字非常优美,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多读读这本经。

哪本佛经最重要

释迦牟尼佛祖根据不同众生根性随机说法,创立八万四千法门,目的是使每个众生能根据自己根性,修行开悟,见性成佛。所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在末法时期,我们常诵的有金刚经、心经、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