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浪漫主义诗人,为何王之涣偏爱吟诵边塞诗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诗是何意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身为浪漫主义诗人,为何王之涣偏爱吟诵边塞诗歌

谢邀回答

王之涣(688——742),晋阳人(今山西太原),出身于名门望族,但不知为什么满腹经文却没有走科举之路,仅担任县级主簿(相当于现代秘书)类职务,而且不走时运,仕途坎坷。726年,王之涣任衡水主簿,因被诬陷罢职,其后赋闲十五年,长途跋涉去过甘肃玉门关等边塞地区,接触过戌边将士和边塞百姓。看到边关将士和人民为了祖国安全坚强戌边的勇武精神,作为浪漫派大诗人受到深深的感触,写下了《凉州词》等伟大诗篇。

巜凉州词》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仭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短短28个字写出了边塞连春风都不愿吹过的凄苦环境,战士羌笛吹奏思乡之情的乐曲,但一点没有叫苦连天的颓丧感觉,而是充满积极向上的风貌。

王之焕一生写了很多诗,但留传下来的仅有六首,其中边塞诗三首。最出名的是《凉州词》,《登鹳雀楼》和《送别》等三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诗是何意境

谢谢邀请!简答如下:居史料记载,王之焕的这首五绝,是唐诗中的不朽之作。“白日依山尽”,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的是想像的意境。这两句景色壮阔,气势浑雄。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高度行象地概括把进入视野的万里河山(白日依山尽),和意中景,(黄河入海流)收入短短的十字之中,融合为一体,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景生意,把诗篇引入更高境界,展示了更高的视野。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登楼过程,但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如“白日”二字,也许表现出诗人当时抱负未能实现的苍凉心情,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出了进取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不妥之处,请师友们赐教!

——汪芝莲——

二O二O年六月五日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赏析

我是清悠初见,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一首《登鹳雀楼》就足以让王之涣千古不朽,这首诗完全可以代表盛唐气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五言绝句,我想大家都是熟的不能再熟了,每个人从小接触唐诗时,基本上都背过这首诗,脑海里也都有一副夕阳西下,黄河东流,登楼远望,天地悠悠的图画。

“黄河入海流”表露出了无限的空间,而“白日依山尽”则同样不知不觉间将时间的流动,将时光与岁月的流动延展到无穷,这是作者脑海中构建出来的一幅无限辽阔的时空童话,在这里虽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一种胸怀与气魄呼之欲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千古名句揭示了一种叫情怀的东西,这种情怀使得生命永无止境,这种情怀使人生敢于攀登这种情怀,这种奋发与昂扬就叫大唐气象。

这首五言绝句总共不过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却毫无对仗的痕迹,让人感觉自然而然毫不勉强,这正是其诗意上的化境。

王之涣虽一生命运不济,长期赋闲,晚年再入官场生活,刚有转机却染病身亡,但一首《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便可让他平凡的生命永恒的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