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身上藏着哪些成功秘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大器晚成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年龄界限,如果以60岁算起,列写几位大器晚成的伟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朱德,四川仪陇人,共和国元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886年12月1日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已经63歺了,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生于1904年8月22日。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他已经73岁了,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刘华清,开国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出生于湖北黄安,原籍湖北大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1916年10月1日出生。1982年8月,66岁时任海军司令员,1987年11月,71岁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1989年11月,73岁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刘华清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这时他已经76岁了,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

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身上藏着哪些成功秘诀

如我们敬爱的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70岁被选为国务院总理。在全世界有着重大威望,是深受国人爱戴的好总理。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伟人。凡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无不具备以下品质:

1、胸怀大志,坚韧不拔;

2、坚持真理,独立思考;

3、智深勇沉,廉洁坦荡;

4、学养深厚,爱国忧民。

《老子》中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器到底指的是什么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隅:指角落,亦即靠边沿的地方。

方:指方正,或正圆。

大方无隅:就是说最方正,最正圆的东

西是没棱没角的。大到无穷无尽,无方

无隅无方所,广到无极限了。它就是无

边无际的虚空法界。

整个宇宙的形成,要经历无央数劫海!

不要把这个“器”,看成是世间法中的器皿!

世间法不能成就这样的器具。

所以“免成”之说是对的。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该如何理解

这四句出自于春秋时期,我国著名道学家老子的“道德经”。他告诉我们“越是大方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越是大的器具是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达成的,大的美好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而美好的形象大的是无法看到的。”他说世上的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美,一种是刻意的人为的美。自然的美是纯朴的自然存在的,长远的不会消失的,而人为的美是刻意的,只是暂时的,不会长久的。人为的美来源于自然的美,自然的美是人为不来的。我们要尊重自然的法则,不要刻意的去破坏他和雕饰他,而要学会包容和大度,去维护他。

老子已去二千五百了,但他的著作和思想却一直流传至会,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歌颂,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与世长存。“道德经”中的这四句也做为四句成语被我们广泛使用。(一):“大方无隅”,“方”和圆反义,是方向,方位,引申为“准则。”“隅”为角,棱角,边缘。“大方无隅”意思是大的方是没有棱角和边缘的。意指宽宏大度的人心中是没有阴暗角落的,他的大度没有边缘,他是光明的,方正的没有黑暗的角落,他做人的宏大准则是无法用边缘来度量的。(二):“大器晚成”,指铸造大的器具,是需要长时间的锻造才能达成的,要很晚才能造成。喻指能担当大事的人,是要经过艰苦磨炼,所以成就的比较晚。现在用于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宽慰。(三):“大声希音”是说最大最美声音,是没有声的。引申为有道理不在声高,不与争吵和争论,不等没有道理。(四):“大象无形”就是不要刻意显现,不要过分主张,要兼容百态,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存在于无形之中。引申为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不要过分的指责別人。

以上就是敝人对“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道德经》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它有道理吗

大象无形,道大。大言希声,天大。大方无隅,地大。大器晚成,王亦大(人亦大)四大,王,(人)居其一也,大器晚成,三大后才有人类也。不要胡连八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所谓四大表四大。

“出名要趁早”和“大器晚成”两个观念,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我认为,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这是人生事业成功的两种类型,各有特色,各有优劣,应该说证明了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刻苦努力,不论时间早晚,都能登上人生顶峰,创造辉煌的事业,当然两个都是正确的。

"出名要趁早",指的就是少年得志。当然人人都喜欢少年得志,但这是有主客观条件的。主观条件就是少年早慧,具备较高的天赋,并且又能努力学习,刻苦历炼。客观条件是指命运,运气较好,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在这方面,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先例。如唐代的王勃,10岁就饱读《六经》,16岁就被唐高宗赞为大唐奇才,末冠而仕,授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20多岁就写了巜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汉代的贾谊18岁就以诵诗写文闻名,20多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写出了《治安策》丶《过秦论》丶《论积贮疏》等治国安邦的鸿文,深受皇帝赏识。王勃与贾谊确属我国历史上,聪慧过人,少年得志,出名极早的典型人物。

但是,凡是早熟早慧,少年得志的人物,由于入世不深,人情事故生疏,处事缺乏练达,很容易被人羡慕嫉妒恨,一般都仕途坎坷不顺。如王勃得志后,因写作《斗鸡檄》而得罪皇帝,坐罪免官,放逐外地。回朝重新安置为虢州参军后后,又因杀死私藏官奴而犯罪,二次免官入狱。出狱后畏惧宦途,授官不做,在26岁时不幸在南海溺水惊悸而死。而贾谊在朝廷期间,因提出一系列革新主张,触犯了朝中权贵利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又在27岁时重得汉文帝信任,改为最受汉文帝器重的少子梁怀王刘揖太傅,以助其成才继位,并且多次问政于贾谊。但在贾谊随刘揖上朝时,刘揖不慎坠马而死。此事对贾谊精神打击极大,过度自责,异常哀伤,经常夜苦,在刘揖死后次年就结束了33岁的生命。从王勃与贾谊这两个少年得志的人物来看,都是人生曲折,青年夭折,结局悲惨。从而证明,少年得志也有两面性,也有不利的一面,不能一概认定是好事情。

关于大器晚成,原意是古代铸造大型钟鼎时,所需冷却凝固时间较长,铸件才能成器。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