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部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英国有莎士比亚、狄更斯,法国有巴尔扎克、雨果,英法两国哪国的文学作品更伟大
发布时间: 2023-07-17

英国有莎士比亚、狄更斯,法国有巴尔扎克、雨果,英法两国哪国的文学作品更伟大

文无第一,这几位都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作品具有发人深省的传世价格,很难说哪个更伟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创作高峰期的年代吧。

莎翁是在16世纪到17世纪,而另外三位大师都在19世纪。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40余部剧作,打破了古希腊的悲剧三步曲,同时在语言上也发展了自己的特色,深刻地描写了人性,写出了理想和丑恶现实的矛盾。其著名的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更是为后世带来巨大影响。

由于时间的原因,雨果、狄更斯、巴尔扎克,都不可避免的受到莎翁的影响,尤其是雨果,一直高举莎士比亚的旗帜,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他的《巴黎聖母院》有强烈的反封建主义色彩,后期的《悲惨世界》又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尖锐矛盾,《九三年》是反映法兰西军队镇压反革命叛乱的历史小说,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则是在资产阶级兴起时,为封建贵族唱起挽歌,揭露了资本积累的罪恶和肮脏,金钱的罪恶。狄更斯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家,他的《双城记》,《远大前程》,《匹克威克外传》等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于同情,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丑恶面目。

都是人类伟大的思想文化遗产,很难评价哪一位写的更好。

借助牛顿的一句话回答吧,我能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看的更高。因此,我认为英国的文学作品对世界的影响更大一些。

莎士比亚的作品好在哪

莎士比亚实现了文学与戏剧交融跨界的融合,他的四大悲剧如同一个强大的包孕体,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经典母题。

一、经典与常态的灵活置换

比如哈姆雷特对应了原罪的母题,《李尔王》则显现出宽恕的主题,《麦克白》透着审判的母题,而《奥赛罗》则完美诠释了谎言的母题。

除此以外,莎翁的戏剧语言是非常诗意化的,比如朱生豪译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这样的经典对话:

换一个名字吧

姓名本身没有意义的

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

罗密欧,抛弃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的整个的心灵,陪唱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

在这种典型的情侣间对话,可以被轻易地置换在现代社会中,实现莎翁戏剧的现代性场景转换,试想,网恋的情侣,不满意对方的昵称,一起玩闹思索,这么一想,莎翁的戏剧实则是一种可以常态化的场景转换。

二、喜欢与讨厌的情感交换

这一点,是从大师的角度解读莎翁作品。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句话放在这里不一定准确,但是大师之间的喜憎爱好却是一件颇有谈资的事情。

正如纳博科夫不喜陀思妥耶夫斯基“风格即一切“的论断,因为纳博科夫对文本细读有着自己细腻而独到的理解,他十分注重文字的质地以及修辞。

而对于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对他的评价就比较模糊了。某种意义上,这两位人物是站在天平的两端,列夫托尔斯泰是缺少书生气质的现实主义,而莎士比亚刚好是书生气很浓的浪漫主义创作者,但这里并不是否定莎士比亚其他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只是针对他们的主题风格而言。

在它看来莎士比亚的作品确实相对于荷马史诗,显得华丽很多。

三、戏剧与悲剧的创作置换

莎翁是全才,他对于喜剧的创造力一点儿也不亚于他的悲剧创作。

比如其中经典的有《第十二夜》,这部剧作的情感线十分丰富。奥西诺热烈追求奥利维亚,而奥西诺有一个深情的暗恋者维奥拉,而奥利维亚呢,又对奥西诺一见倾心。除此以外,还有一条情感线穿插文本,马福利对奥利维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式的痴心妄想,西巴斯辛与奥利维亚那种误会式爱情……

莎士比亚的戏剧奏唱着浪漫抒情的美感,洋溢着乐观开朗的基调。

对于他的悲剧,《哈姆雷特》式的迟宕人文主义贵族矛盾体,诠释了一个时代的侧面。

哈姆雷特一方面有着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式的自我认知,但是在复仇等行为中展现出犹豫甚至迟钝的行为,这不单是十字路口的重叠心理状态,更是缩小的人性剪影。

总之,莎士比亚无奈对于英国还是世界文坛,都是珍珠的璀璨,不可凑泊。(作者:一只润之)

你知道莎士比亚哪些作品呢还想了解哪些莎士比亚作品呢

与阅读欧洲经典小说相比,本人接触莎士比亚戏剧较晚,尽管莎士比亚是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尽管《莎士比亚戏剧集》中文版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已出版,这是朱生豪先生在十分艰难之季,以毕生心血完成的译本,而且译文质量之高,译笔之丰润优美,以至我们今天阅读莎翁之作,仍需求于朱生豪先生之纯美译作!
至于说到对莎士比亚的兴趣,说来也属偶然,竟产生于俄罗斯大作家赫尔岑的一句名言:“歌德和莎士比亚等于一所大学“!从此就开始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老实讲,青年时期要找莎士比亚的作品来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回事,这同今天淋琅满目,花样繁多的各个版本的莎士比亚集,真是天差地别。今天的读者要读莎翁剧本是十分方便的,可认真的读者,看来并不多。什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几乎成了一句为个人看法打掩护的口头语罢了。
记得我最早读的是莎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曹禺先生的译本。这也是世界著名的悲剧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倾心相爱的恋人,只是由于双方家庭父辈们曾是互相仇恨的家族,使得婚姻受到了阻碍,青年人的理想爱情竟然遭到毁灭,世家之偏见无情绞杀了美好的青春理想人生,这虽然是一场悲剧,但充满着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
在莎翁的喜剧中,最喜欢的,也是最闻名的是《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写了青年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结合婚姻,向犹太高利货者夏洛克借一笔钱,夏洛克出于忌恨,提出苛刻条件,订约规定,假如到期未能归还债款,可以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抵债。可由于安东尼奥的货船出事未归,不能还债,犹太商夏洛克坚持要按约割取一磅肉。但由于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作出判决,夏洛克只能割一磅肉,不能割多或少割,也不能出血,不能伤及性命,否则就以谋财害命罪处罚夏洛克,这就难到了犹太商人,结果。夏洛克败诉!
智慧战胜了残忍的吝啬!
莎士比亚的其它喜剧,象《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剧。是在八十年代购得《莎士比亚全集》后,陆续看的。这几部喜剧基本内容,都以男女爱情为主题,在克服了种种旧恶势力的障碍中,获得了幸福的结局!其中的青年男女人物都具有浪漫色彩,充满着抒情的乐观气氛!
当然,在此也难以一一列举的。
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在于悲剧!
悲剧的主要内容是写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和的矛盾和冲突!
莎士比亚悲剧最著名的是《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这几部作品合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其中的《哈姆莱特》已通读过,还观看了根据剧本改编的电影《王子复仇记》,这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部影片。
《哈姆莱特》这一悲剧所描写的是丹麦历史上动乱不安的乱世时期,当权的国王克劳狄斯是一个弑君篡位的奸贼,他用奸计毒死了王兄,又阴谋诱奸了王后,以此来取得合法的统治者地位。
而老国王的儿子哈姆莱特得知此这一黑幕后,采用各种妙策揭露叔父的种种鬼魅魍魉,尽管哈姆雷特在同克劳狄斯一伙官僚权臣的抗争中,有过犹豫,有过动摇,但他的目标始终如一。
哈姆莱特在许多台词中,对当时社会的揭露是深刻的。指出:这是一个万恶的时世,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政客们偷天换日的伎俩,朝臣之间勾心斗角,律师们玩弄笔刀,颠倒黑白,地主们耍弄诡计搜刮地皮,专制制度下统治者横行霸道,欺压人民…!
哈姆莱特形象给人的印象是忧郁而悲伤,徬徨而动摇,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失望中理想破灭后精神情绪的一种表现。
哈姆莱特敢于正视现实,深入思考,竭力去认识社会,探索答案,寻找出路,这是哈姆莱特性格发展的新阶段。不能不说,哈姆莱特的思考是深刻而有力的!
尽管哈姆莱特复仇行动显得迟缓,但还是给罪人克劳狄斯致命的一击!
虽然哈姆莱特的结局令人悲叹!
但仍是一个有决心,有力量的积极行动的正义之士!
哈姆莱特的悲剧在于封建势力的过于强大,这是一个时代所造成的悲剧。在
在《奥瑟罗》中,苔丝德梦娜与奥瑟罗的真诚倾心和爱慕,竟在妒忌的陷阱中,在种种怀疑猜测中,带来了悲剧性的结局,自由忠贞,善良再一次遭受毁灭,这除了黑暗势力的罪恶外,也暴露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脆弱的一面!
莎士比亚的悲剧也显现出作者扎实的历史生活知识,它们像一曲曲响亮的,洋溢着热情的生命之歌!是杰出的艺术珍品!
在读过的莎士比亚剧本中,体会最深的是莎士比亚在文言语言上的杰出成就。
莎士比亚的戏剧語言是诗意化的语言,丰富多彩。有很强艺术感染力,而且充满着哲理性的警言妙语。同一人物形象,不同场合,不同的心情,说出不同的话。个性化的语言,是莎士比亚刻画人物性格的最重要的艺术手法。
莎士比亚是一个广大的世界,他一生写过三十七部戏剧及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尽管自己拥有了《莎士比亚全集》的多个版本,但离真正意义上读通莎士比亚剧本还很远,包括他的全部悲剧,喜剧,历史剧等,都未曾全部阅览一遍。
但愿有生之年,能把《莎士比亚全集》读完,领略莎翁之戏剧的全部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