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坛出现的一种讲究排比(我们常说诗、词、歌、赋,请解释‘’赋‘’的含义什么样的文体称之为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我们常说诗、词、歌、赋,请解释‘’赋‘’的含义什么样的文体称之为赋

文学作品,按照现代分类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种题材。在这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样式。

赋,是自古以来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由其所作《赋篇》始得名,并对汉赋的兴起有一定影响。至汉代,则形成一种特定体制。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究文彩。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虽要求押韵,但可以隔三、四句,甚至五、六句相押。又要求换韵,大体与内容段落相一致。"

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形式成篇,韵散夹杂,并常喜用生僻文字。

六朝赋称为:俳赋,又称:骈赋。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

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称为:律赋。格式要求较严格,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且由考官出题限韵,字数也有限制,全文不得超过四百个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所作之赋称为:文赋。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亦较为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与散文更接近甚至相差区别不大。

赋,作为动词使用,常把写诗写词用一个赋字来表示,比如:赋诗一首,显示出吾乃一文化人,用语自然须高雅……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也有许多使用"赋"这种写作方法并留下了千年杰作。如: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除以《史记后传》、《汉书》等著作闻名,又善作赋,留有《两都赋》等。又如三国时期的曹植,少时以七步诗展示其才华,更有巜洛神赋》、《迁都赋》等著名于世。再如南朝(宋、齐、梁)文学家江淹,其诗作虽无艺术独创性,但长于抒情小赋,尤以《别赋》、《恨赋》等最为著名。或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即苏东坡),其散文、诗词、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其作《前赤壁赋》尤为传世名作。

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用这些古诗体写作的是越来越少,当今诗坛,称霸的多是一些不知为何物的也算是"诗"的文字倒是越来越多……

汉至南北朝的散文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古代的散文是仅次于诗歌的一种主要文学体裁,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表现在文学形式上就是散文的兴起。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两汉散文在创作上更加丰富,产生了大量反映现实和抒发理想抱负的优秀散文,也诞生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大家,比如司马迁、班固等。

两汉散文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两汉散文在形式上有两种,即政论散文和史传散文。

政论散文形成原因:

西汉初期,战乱结束,平定的社会急需确立新的统治秩序,统治者的精力集中在国家的治理上。文人学者的责任意识也首先落在了治政之上,为统治者提供国家治理的方案成为文人最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论散文成为主要创作形式。

政论散文主要特点:

第一,西汉初期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在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密切相关。当大一统的国家出现时,学者们第一反应就是从儒家经典中寻找治国的依据。但是在西汉前期,统治者崇奉黄老之术,这一状况对文人影响很大。他们一方面感受到儒家经典是维护统治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尊奉黄老的思想环境又使他们在文章中掺入大量道家的理论。

因此造成政论散文儒道合一的文章观念。

第二,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封建王朝的上升期,作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

第三,受春秋时代诸子散文的影响,在文风创作上,讲究文采和修辞。.

史传散文形成原因:

西汉王朝历经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到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封建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开始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巩固和加强这繁荣昌盛的局面。

司马迁根据时代的需要,吸取前人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及诗歌创作等丰富经验,创作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开创了我国的史传文学。

史传散文主要特点:

第一,客观地记录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于前辈历史作品。所以,大部分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

第二,文风严谨,材料详实,组织严密。

第三,在塑造人物形象、运用语言和布局等方面,语言通俗简洁,特别是对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艺术性。

魏晋南北朝散文特点及形成原因

这一时期的散文沿袭了汉代散文的传统,但是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突破,除了政论、史论、书信等形式,还兴起了山水地理游记散文。散文开始从哲学和史学中独立出来,但是又走向骈化,骈体文成为官方文的正体,散体文受到挤压。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从不自觉发展到自觉阶段,文学脱离了种种束缚和局限,逐渐独立出来。其特点,在语言上要求对仗,声律、用典和藻饰,新文风的出现派生出新的文体--骈体文。这种文体过于追求形式,文风浮华,很难取得很高成就。散文形式的骈体化成为时尚 ,并渗透到各类文章中,对魏晋时代的散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是骈体文飞速发展和发达的时期,文人在艺术中追求形式美,讲究对偶,平仄、多用典故和华丽词藻,这种文风渗透到各类内容的散文中,造成了散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在这段时期的散文,内容多空洞乏味,流于形式。

这一时期的骈体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屈原的《楚辞》对汉代的抒情赋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公元34O年屈原生于一个没落的楚国贵族家庭。家境良好受到了优良的家庭教育及文化的熏陶,楚怀王十一年,内有奸佞小人横行档道,外有强秦压境。提出与齐国结成军亊联盟,再联合燕,赵,韩,魏四国共同抗秦。

众所周知,张仪的巧舌灭楚,奸佞小人的攻击,让屈原一生经历一次降官,二次流放。但他的著作《离骚》,《九歌》,《招魂》等作品却非常出名。《楚辞》更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辞汇优美,建解深沉,是一部浪漫主义的诗篇


代表汉代文化的隶书有什么特点,如何学习隶书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代表汉代文化的隶书特点:(一)用笔特点:中锋用笔,逆入平出,横平竖直,蚕头雁尾,主笔突出。(二)结字特点:有宽扁秀丽型,如《曹全碑》和《朝侯小子碑》等。有挺立型,如:《赵宽碑》,《夏承碑》等。(三)有拙扑厚重型,如《张迁碑》,《鲜于璜碑》等。

学习隶书,应从汉隶入门为好。因为汉隶在东汉时期已达到顶峰,至于无人超越。

学书法,临帖是硬道理。

学习隶书,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的碑帖,坚持临之。达到七分像时可融入三分自己的个性。

学隶书,宜用优质兼毫毛笔,半生半熟宣纸或人工毛边纸,书画墨汁。

在临帖时,可选字临,亦可一页一页的临,也可通帖临。对于自己觉得不好临的字,一定不要放弃,更要多临之。

临帖,主要是学习古人的笔意,并非让古人的字再现。这一点很重要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西汉的抒情赋有什么样的内容特色

西汉抒情小赋主要以字句温婉为主,多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和真实所想,让人感觉情真意切或是感动。抒情即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文章篇幅一般不会太长,但是精炼,耐读,引人入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