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为什么会有禁区(最近刚去过金山岭长城的来!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最近刚去过金山岭长城的来!

金山岭距离你湖的司马台不远。一般喜欢搞小穿越的朋友都是金山岭上走到司马台。不过现在司马台维修。
司马台以“险”著称,金山岭以“秀”成名。有句话叫“万里长城,金山独秀”说的很形象。
从北京去金山可以做北京去承德的车(有高速公路有旅游公路),到金山岭路口下,在打的车10块钱够了。如果北京有到古北口的车坐到古北口也可以在从那打车去。古北口距金山岭大约20多里吧。
至于什么军事进去没有的。国家级旅游区会弄什么禁区不让人去?

长城现状如何它被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长城的三分之一基本完好,三分之一残破不全,三分之一不复存在。万里长城正在缩短,明长城墙体和遗址总长已不超过2500公里。不少烽火台的砖瓦脱落,部分墙体出现倾斜,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可能一场暴雨就会坍塌。

长城被破坏的重要原因是自然破坏,许多地方长城常年遭受自然吞噬风化,濒临倒塌而无人修缮。同时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各类建设项目的大量上马和地方经济的盲目发展,人类对长城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

保护长城的行动:

2005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宏大的“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2012年,我们第一次摸清了长城的“家底”。从政府、民间组织到长城沿线的志愿者和居民,长城保护是一场“全民战争”。

国家文物局将重点加强长城保护修缮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赴多地开展工地检查和技术指导,每年举办长城保护的专题培训班、工作会议等,引导地方树立正确的保护维修理念,提升保护管理能力,避免出现过度干预、不当干预等问题。

你怎么看待关于长城万里设防万里无防的说法

这是比较主观的,是错误的。
长城的防御需要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待。
这句话是由康熙巡视时借用一位清初名臣张廷玉的话说的,在清朝,已经没有了游牧民族外敌,也就意味着长城没有了防御的对象,故而在这时长城的防御是没有用的,所以康熙才会说万里长城万里空,以此来笼络民心,表达他不会派民众去修筑长城的想法。但是在大概明朝之前,是存在羌,胡等游牧民族的威胁的,且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斗力很高,培育成本低,故而长城的主要作用便是防御骑兵,所以,在这时候,长城的防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长城万里设防万里无防是需要以历史眼光来看待的。

万里长城为什么上面会有洞

  • 万里长城修建是为了抵御外敌。上面的洞是为了好观察敌情。

  • 你说的是垛洞吧
    这是城墙上用于外面情况以及敌人来犯,攻击时放箭作为掩体等作用的

万里长城东起从哪儿西起到那儿

万里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

扩展资料: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中国向联合国大会赠送的礼品是一块万里长城大型挂毯,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和政府已将标志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万里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一象征意义也被全世界所认同,所接受。

万里长城东起哪里西起哪里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 l0000余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
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
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在山海关的北边有个叫无名口的地方,就是从这里向东至鸭绿江边,还有980公里的明长城,这段长城属明朝时的九镇之一的辽东镇管辖。那么,辽东长城为什么被人遗忘呢?又是在什么时候从地图上抹掉的呢?当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之时,特别是顺治入北京之初,全国尚未统一,政局不稳,前方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相对抗,后方有蒙古贵族势力的威胁,清王朝为巩固其东北的“发祥之地”,就在辽东划了禁区。在禁区范围内,首先利用了明代辽东长城的防御设施,并将东北的清“永陵”所在地也扩展到防线之内,把因战争破坏的长城加以修补,并插以柳条,作为禁区的标志,号称柳条边,并下令将山海关定为关卡,限制出入。明代万里长城的辽东部分,不但其建筑本身被改为清“柳条边”,而且清代出版的书中也被删掉。如清康熙年间出版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附图中,只有“柳条边”,而不见明代辽东长城。清乾隆年间出版的《盛京舆地全图》,也将明代辽东长城勾销,而只画出“柳条边”。该图在左下方只在山海关附近一小段长城处表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再者由于辽东这段长城工程相对比较简单,毁坏也较为严重,加之修筑时间早于辽东长城且保存完好的明长城山海关、嘉峪关两座关城东西又彼此遥相呼应。上述种种,可能就形成明代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说法的缘由。(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