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名相脱脱有哪些政绩?蔑里乞·脱脱和王保保谁更猛脱脱不死,大元朝能守住江山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元朝名相脱脱有哪些政绩

脱脱为元末政治家,元顺帝朝首相;入相期间,革除弊政,推行新政,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人称“贤相”。

脱脱(1314~1355)字大用,蒙古蔑里乞氏;伯父伯颜、父亲马札儿台皆先后拜相封王;脱脱幼为伯父抚养。

脱脱天资聪慧,少有大志,自幼师从浦江汉儒吴直方就学,汉学功底深厚;且膂力过人,少时即能挽弓一石(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是位文武兼资的少年才俊。

元文宗见到少年脱脱时大悦,由衷夸赞道:“此子后必可大用!”

成人后的脱脱“仪状雄伟,颀然出于千百人中,而器宏识远,莫测其蕴”,是位秀外慧中的奇男子。

十五岁时,脱脱步入仕途,为皇太子怯怜口怯薛(禁卫军)官。其后频频升迁,1338年,二十五岁的脱脱进为御史大夫,颇有政绩,“大振纲纪,中外肃然”,并对年轻的元顺帝亦多有匡正。

1333年六月,十三岁的元顺帝登基,拜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旋进太师,进封秦王。二年后,伯颜独执朝政;四年后,进位为大丞相。

伯颜“独秉国钧”,专权行虐政,飞扬跋扈,引起元顺帝的忌恨,以至积愤难平。

权臣伯父以相权而威胁到皇权,招致皇帝积怨,脱脱甚是忧心。本着“大夫但知忠于国家”的忠君思想,脱脱决意大义灭亲,遂自请于顺帝,奉旨于1340年二月设计驱逐了伯父伯颜这个大权臣;父亲马札儿台出任中书右丞相。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二十八岁的脱脱被拜为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成为执掌朝政的首相。

脱脱入相执政,在“天子图治之心甚切”的元顺帝支持下,兴利除弊,实行了政治的更新和改革,推行一系列新政,史称“脱脱更化”。

脱脱悉废伯颜旧政,昭雪诸王冤狱,恢复科举取士制度。在脱脱倡导下,国子监蒙古、回回、汉生员数目迅速增至三千。

为稳定社会秩序,脱脱采取了减轻人民负担和放松对汉人、南人的控制措施,“开马禁,减盐额,蠲负逋”;同时着手整顿吏治,定守令黜陟之法,政绩斐然。

为发展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颁行《农桑辑要》。

新政深得人心,“脱脱更化”成效大显,气象一新。脱脱声名鹊起,“中外翕然称为贤相”。

1343年,元廷诏修辽、金、宋三史,命中书右丞相脱脱担任修撰“三史”都总裁官。

脱脱组织了“三史”修撰班子,除启用一批汉族儒臣,还召集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学者参加修史;并解决了修史的经费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了谁为“正统”的问题。关于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的问题,当时的学者们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正统”问题不解决,修撰“三史”工作将无法展开。脱脱最终决定三朝各为正统,一律平等对待。至1345年,“三史”先后修成。

1344年,脱脱因染重疾而先后十七次上表请辞中书右丞相之职。元顺帝最后恩准,并下旨封郑王,食邑安丰,赏赉巨万,脱脱俱辞不受。1349年,元顺帝复拜脱脱为中书右丞相。

在辞去相位养病期间,脱脱家里发生了变故。1347年,新任右丞相因与脱脱父亲马札儿台有宿怨而诬陷之,诏徙马札儿台于甘肃安置。脱脱请与父俱行,获准。十一月,父亲去世于流放地。顺帝召脱脱还京。这次变故对脱脱的精神打击相当大,以至其复相后,“恩怨无不报”。

再相时的脱脱,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势:河患屡屡发生,造成了生产的破坏、财政的困窘与社会动荡;吏治的败坏,使纲纪废弛的现象日趋严重;生产的破坏,赋役的严重不均,人民负担的加重,更加激化了元朝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百姓生计无着,流离失所,人民的反抗斗争接连发生。

局势严峻,脱脱心系国计民生,他从当时最棘手的河患与钞法入手,并身任其责,期望力挽颓局,有补于万一。

1350年,为解决国库不足,元廷变更钞法,废旧中统(元世祖年号)钞,印造发行中统交钞,铸至正通宝钱,令民间通用。结果造成钞法混乱,物价高涨十倍,以至后来各地多以物易物。脱脱的变更钞法以失败告终。

入元以来,黄河水患连年,末年尤甚。1343年与1344年,黄河两次溃决,河水泛滥于今豫东南、鲁西地区,并危及会通河、北清河沿线府、州、县及沿海盐场。河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造成大量流民,“妨国计甚重”。

脱脱复相后,决心根治河患,慨然担当道“自古河患即难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

1351年四月,治河工程开始。脱脱以工部尚书贾鲁为总治河防使,征发民工十五万、军队二万人治河。贾鲁采取塞北河决口、疏导南河之方针,挽黄河东南入淮故道,河患得到控制。当年九月,黄河故道开始通航;十一月治河功成,顺帝嘉脱脱大功,赐其世袭“答剌罕”之号。

谁知脱脱好心办好事,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白莲教利用整治河患之机,于1351年五月发动红巾军起义,由此引发了动摇元朝统治的元末民众大造反。

1353年,脱脱领(兼任较低职务)大司农事,屯田京畿,兴水利,立法佃种,获取了大丰收。

反元烽火四起,且其势日盛。1352年与1354年,脱脱两次挂帅南下征讨起义军。1354年十一月,脱脱挥师围攻据高邮称王的张士诚且即将破城时,祸从天降。朝中政敌哈麻弹劾脱脱劳师费财,而顺帝亦忌其权力过重,遂下诏就前线军中削其官爵,解除其兵权。诸军闻诏散去,张士诚遂成了气候。

含冤倒霉的脱脱两次被发配,最后于1355年三月被流放于云南大理宣慰司镇西路,家产被籍没;其弟弟、儿子皆遭受株连。十二月,元朝最后的一位贤相、忠臣脱脱被继任丞相哈麻矫诏遣使毒杀,年仅四十二岁。

1362年,有朝臣上章为脱脱鸣冤,元顺帝遂下诏恢复脱脱官爵并退还其家产。

脱脱前后两次出任首相,大力推行新政,兴文治,复科举,雪冤狱,整顿吏治,主修“三史”,关注民生,发展经济,治理河患,颇多利国利民的善政,无愧于“贤相”之誉。

《元史·脱脱传》对脱脱评价甚高:“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

图片皆选自网络。

蔑里乞·脱脱和王保保谁更猛脱脱不死,大元朝能守住江山吗

王保保是元朝后期最后一位名将,蔑里乞脱脱不是将才,只是一位较有作为的政治家,但他并不会行军打仗。王保保虽然勇猛,但元朝败亡是大势所趋,并不是凭借几人就可以挽救。所以即使脱脱不死,加上骁勇的王保保,他俩也不可能守住元朝江山,元朝依然会灭亡。

元代宰相脱脱有什么作为

正史中的脱脱,是一代明臣,辅佐元顺帝两度出任右丞相。他革弊政,复科举,兴儒学,治理黄河,兴修水利,主持宋、辽、金三史的修撰。然而,元朝彼时已如千疮百孔的堤坝,无论脱脱怎么殚精竭虑地去修补,终究无力回天。

他的结局有些像明末的袁崇焕,对皇帝忠贞不二,在前方与张士诚的起义军奋战,拼命维护王朝统治,却遭奸臣进谗言陷害,罢黜官爵,流放云南,继而被赐毒酒身亡,年仅42岁。

著名史学家蔡东藩评价脱脱:“强壮之年,正可为国出力,乃为贼臣毒死,令人愤叹……然元代贤相,绝无仅有如脱脱者,固不容尽没其功也。

自忽必烈之后,元朝吏治愈发腐败,并且内部对权力的争夺,也是此起彼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脱大刀阔斧的开始了自己挽救元朝的改革。为了能够缓解日益严重的矛盾,脱脱在担任丞相后不久,便恢复了科举取士的制度。这在当时,极大的缓解了元朝统治阶层与汉人士大夫之间的矛盾。

改革不仅只体现在了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上。此前伯颜的专权,导致了蒙古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纷争,所以脱脱也致力于改善内部的矛盾。在民生的治理上,脱脱则严厉刷新吏治,虽然当时元朝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在那时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脱脱一跃成为了元朝历史上少有的名相,甚至使得元朝一度有中兴的迹象。

正当脱脱的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之际。他治理黄河的举动,却无意间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的农民起义。被征发治理黄河的民夫,遭到了元朝官吏各种盘剥,最终拉开了元朝末年大起义的序幕。这个时候,整个元朝陷入了空前的统治危机中。

脱脱临危上阵,率领着近四十万大军,讨伐各地的义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