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的故事100字(尊老爱幼的事例(50字左右)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尊老爱幼的事例(50字左右)

1、主席敬酒

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中的老人来吃饭。他给老人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立即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2、《祭母文》

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患腮腺炎。在长沙读书的毛泽东得此消息急忙往家赶,想接母亲去省城治病。可是因并发其他病症,毛文氏--文其美还是离开了人世。毛泽东万分悲痛,用泪和墨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幅灵联。

一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另一联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从这两幅联中,看到毛泽东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3、外交部长洗尿裤

那是1962年的春天,陈毅随总理出访回到四川,途经成都去看望80岁的母亲,正逢刚把失禁后的尿裤换。陈毅拿起尿裤:“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尿裤,今天就让我也给您老洗一件”。洗啊洗,洗得春花把头点:外交部长洗尿裤,传统美德传千年。

4、汉文帝亲奉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由于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曾给社会带来一度繁荣昌盛。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还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认间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

5、朱老总孝敬双亲

朱德总司令对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皆碑的。他幼年在家时,对父母就非常敬重老顺。乡亲们常对他赞不绝口。他后来从军当上军官,向父母寄物汇款克尽孝道。参加革命后,当了总台令,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但他仍然挂念家乡的亲人。当他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非常悲痛,写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孔融让梨》故事内容是什么

故事概括:《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详细内容: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山东曲阜人,字文举,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子,他的高祖父叫做孔尚,孔尚曾经做过钜鹿地区的太守,孔融的父亲是泰山的都尉孔宙。

孔融在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他的几个哥哥在一起吃梨,几个哥哥拿的是大梨吃,而孔融只拿比较小的梨来吃。有人问孔融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让哥哥拿大的,孔融说:小孩子的食量都很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

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他告诉人们要学会孝亲敬老,懂得尊重,不要自私自利。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美德故事,很多家长都用此故事来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要懂得谦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孔融让梨

孝亲敬老的现代小故事100字

1、孝顺媳妇肖秀云悉心照顾婆婆

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直坚持照顾婆婆,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

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肖秀云说,我和婆婆都出生于穷苦人家,我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娘一样照顾,我有退休工资,婆婆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平常她喜欢吃啥我就做啥,鸡蛋糕、饺子等我都给她做着吃,她年龄大安的假牙,饭软些她好吃。

2、母亲身患重病不能自理 大学生背母求学

9月1日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当其他大学新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来自肥城的学生于统帅却是“背”着母亲来到大学校园的。由于母亲身患重病不能自理,从小学起,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饭、打理农活。

可这并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少年,初中毕业他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镇重点高中。此后,他开始了“背”起母亲上学的日子。虽然于统帅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照顾母亲,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录取。昨天,于统帅带着妈妈来到青岛,继续他的带母求学之路。

拿到录取通知书,于统帅的心里很高兴,但也伴随着不安。因为到青岛上大学,他放心不下母亲,母亲放心不下他。于是,于统帅做了一个决定,背着母亲来上大学。

山东爱联盟公益基金会长张瑛得知此事后,决定资助于统帅大学四年学费及租房费用,并为他们早早在石油大学附近租好了房子。昨天,在张瑛的帮助下,于统帅和母亲来到了青岛。

3、母亲两度突发脑溢血瘫痪,90后男孩背着母亲求学

湖北武汉,从母亲住院开始,邱炳强几乎24小时在一旁照顾。这个年轻人表现出了超乎其年龄的坚强和冷静。由于近10年来长期照顾自己卧病的父母,他早已学会了护理技巧,这让医院的护士都惊讶不已。

2008年10月,广东电白县沙琅镇17岁少年邱炳强遭遇噩耗,父亲舌癌不治去世。但厄运依然没走远,2009年,母亲周红霞由于连续加班超时而晕倒,脑内大出血,术后脱离危险却造成半身瘫痪,失语,需要人长时间在身边护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强决定休学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种毽球表演节目自己赚钱,一方面开始了漫漫的替母维权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写上诉状,许多大人都应付不了的繁杂手续他都一一尝遍。

母亲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强一人来照顾。2011年,邱炳强辗转来到深圳市西乡中学复读,母子二人租住在学校附近,早中晚学校住处来回跑。

除了学习,邱炳强还是该校中国青少年毽球推广中心的代课老师,上好文化课、坚持毽球训练、表演赚钱、照顾母亲,邱炳强事事安排妥当,2012年7月,他顺利被武汉体育学院单招录取。

4、历届中国感动人物山西女孩孟佩杰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她孝顺母亲的事迹不仅感动中国,也感动天下人的心。当养父走后,在她八岁的时候养母又生病瘫痪在床,伺候照料养母的重任就压在她稚嫩的身上。

而她的养母由于对生活失去信心准备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小佩杰发现了,哭唤着把妈妈从死亡的阴影中拉回,使妈妈放弃自杀念头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气与女儿相依为命。

八岁的小佩杰既要给妈妈做饭洗衣端屎倒尿,又要跑步到学校上课学习,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进大学山西省临汾师院。

5、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