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在晚清宦海为何会有“水晶狐狸”之称?《康熙王朝》中,康熙有没有想杀伍次友的念头,明珠是在替康熙背锅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徐世昌在晚清宦海为何会有“水晶狐狸”之称

既做过晚清封疆大吏,又做过民国大总统的只有两人,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就是徐世昌。袁世凯是枭雄,乱世纵横自然不在话下,那始终未握有嫡系枪杆子的徐世昌又是凭的什么呢?

第一、徐世昌有君子的一面,处事向来谨小慎微,绝无肆意骄矜的时候,在晚清到民国的官场中,这样的做派让他少有敌人,多有朋友;第二、徐世昌有智者的一面,很懂得兼收并蓄,既能紧跟时代潮流,又从不真正疏远与旧派的关系,这一点让他总能左右逢源,上下畅通,不管旧派掌权,还是新派主宰,谁也忽略不了他;第三、徐世昌有小人的一面,每临大事,从不暴露自己,只居在幕后起主要作用,很会取功,更会避祸,避非议。

正因为如此,徐世昌在官场才会有”水晶狐狸“的名号。少许有一些贬义,但更多地是不得不佩服。

1855年,徐世昌生于河南卫辉府,父亲早死,母亲堪比孟母。他这个母亲,为了孩子成才,不惜典当财物请师教子。家中若有三份食物,宁愿扔掉一份,也不让孩子滋生贪多之心。族人劝她投奔富贵亲戚,她则以贫困能磨砺孩子振奋图强之心一口拒绝。

徐世昌很幸运,真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一点决定了日后他虽有小人圆滑之举,但人格始终是立着的。

让母亲欣慰的是,徐世昌不仅好读书,也能读好书,二十来岁,就有了大才范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也可以说是人生贵人。

袁世凯。

24岁那年,一次偶遇,让袁徐两人一见倾心,相见恨晚。因为由衷欣赏徐世昌的才华,不善读书的枭雄当场盛赞:”菊人(徐的号),真妙才也。“

袁世凯看人向来老辣,注意他盛赞徐世昌的这个”妙“字,日后”水晶狐狸“的味道可以说都在这里了。

袁世凯见才就笼是他一贯的枭雄手段,这一次也不例外。得知徐世昌囊中羞涩后,袁世凯当场赠银百两,助他去应天府应试。

这是两人半生风云携手的源头开端。

有枭雄百两银子相助,徐世昌随后的科举之路一帆风顺,最终高中进士。

但由进士进翰林后,徐世昌却迎来了十年的冷寂时光,直到袁世凯邀他做北洋新军的首席智囊。

由翰林到前途未卜的北洋新军,单论官场仕途,这是顺着台阶向下走。但人生的大机会往往就是走下台阶,进而迎来广阔天地。

无疑,徐世昌当时的眼光、魄力是一流的。

一到北洋新军,徐世昌的八面玲珑随即就派上了用场。当时,袁世凯正因克扣年饷、诛杀无辜遭人弹劾,眼见要被查办,结果徐世昌用他的人脉,稍一走动,一场弥天大祸立马消弥于无形。

从此,袁世凯对他是感激不尽,信任有加。

北洋枭雄和文胆的最佳拍档从此横空出世。

随后,这一对北洋文武双雄共同应对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维新变法。据说袁世凯曾游移不定,最后是徐世昌果断建言:”与其助帝而致祸,宁附后而取功名。“

于是,袁世凯坚决站队荣禄以及荣禄背后的慈禧。

所谓审时度势,莫过于此。

第二件,光绪、慈禧相继离世后,摄政王载沣先欲杀袁世凯,后强令袁世凯回籍养病。此时的徐世昌正在东三省总督任上。得知此事后,徐世昌当即辞职避险,此举既有自保之智,又有与袁共进退之义。

所谓左右逢源,莫过于此。

第三件,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清廷、南方革命党三方博弈。咱们看到的多是袁世凯如何脚踩两船,巧夺天下。这其中,徐世昌的献计献策其实功不可没。

所谓圆滑巧妙,莫过于此。

袁氏当国后,徐世昌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他从未真正走在袁世凯的后面,而是一直聪明地走在袁世凯的一侧。

见袁世凯当国稳妥无碍,他才慢半拍出任国务卿,不要小瞧这慢半拍,实乃官场大智慧。

见袁世凯有违人心、尽失人心,他不是从背后叛离,而是很有分寸地从一旁走开,不要小瞧这一后一旁之区,同样是官场大智慧。

袁世凯死后,北洋各派争雄,你看徐世昌,从没见他有清晰站队之举,只是静等唯他不可的那个时机,进而问鼎大总统。

当然他也明白,鹬蚌相争,渔翁之利自是一时之利,所以直皖相争最终分出胜负,曹锟大胜后,他亦能做到淡定而去,过他的寓翁余年。

你瞧黎元洪就不这样,他总想坚持点什么。正因为如此,有人评价黎元洪是民国伟人,而徐世昌不可能得到这样的评价。

因为世人看得很真切,徐世昌乃庙堂人精也。

不好不坏,值得佩服。

《康熙王朝》中,康熙有没有想杀伍次友的念头,明珠是在替康熙背锅吗

与其说康熙想杀伍次友,倒不如说明珠更想把伍次友除之而后快,明珠为何会对伍次友有如此大的怨恨呢?明珠这个锅背的没有任何毛病,当然康熙也有杀心,只是杀气不足。

为什么说明珠的锅背的没毛病呢?

因为明珠就像康熙说的那样,聪明的过头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康熙说伍次友堪比布衣天子,仅仅是在夸赞伍次友的才能卓著,此等经世治国之才,世间罕见。

而刚入朝为官的明珠却会错意,理解为天无二日,世无二主,欲意将他“办了”,

明珠真是人如其名,像个抹了油的珠子,又圆又滑。

明珠的圆表现在科举之后,康熙与伍次友秘密畅谈,明珠发现了龙儿就是皇帝,说明明珠比较懂官场,善察人,发现康熙的真实身份后立刻邀功请赏,假借保护之名,向康熙示好,博得五品后补道台一职。

明珠的滑自然就表现在其会错意,想“替”康熙杀掉伍次友之意。

康熙对伍次友“既爱又妒”,爱其才华卓著,慧眼识真知,妒其能“俘获”苏麻喇姑的真心。

伍次友虽然拒绝了康熙的赏官赐爵之恩宠,但是他站在帝师和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却替康熙规划展望了大清的未来,给康熙制定了三步走伟大计划:

第一步:三藩割据→平三藩,臣越强君越弱,国灭亡的越快越早,

第二步:河工不治,自顺治时期大清的河工连年灾害,劳民伤财,治理到位可以收获人心,使得大清江山,更加更深蒂固,收揽人心,

第三步:漕运阻塞,正所谓运粮千石,漕食之四五,这就是为何要解决漕运阻塞的主要原因,

康熙在和伍次友密谈期间,苏麻喇姑被伍次友的才华和气质深深的吸引,二人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彼此倾心。

苏麻喇姑以鞋传情,红线为名,但是苏麻喇姑和伍次友之间的情意却被康熙发现,康熙在招纳伍次友入宫为官期间,虽然有意让伍次友把苏麻喇姑要走,但是在其内心也是极大的恐惧,也是怕伍次友真的把和自己相处多年的“姐姐”从此带离自己的身边,

康熙对伍次友的仰慕之情,远远大于对其的嫉妒,仅仅是嫉妒而已,并不是恨,所以不存在杀心之念。

综合以上所述,明珠的锅背的没有错,他并不是在替康熙背锅,那个锅本就是他自己圆滑过头的罪过,亦或许是担心伍次友去而复返,抢夺自己受宠的地位,此锅该他背无疑。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来接班,而选择了黎元洪

1916年6月5日,袁世凯传命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及长子袁克定、表弟张镇芳交代后事。

徐世昌问及继承人时,袁世凯只说“约法”二字。

有心接班的袁克定急问:金匮石屋?

袁世凯微微点头。

袁世凯既然已经退位,自然就不再是皇帝了,而是民国的总统。

既然是总统,就要按照约法来。

早先南京临时政府的约法规定:总统不能行使责任时,由副总统接班。

不过,老谋深算的老袁已经修改了约法:由总统提名三人,藏于金匮石屋,待总统死后,从人选举一人为总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