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哪个朝代(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

花木兰北魏时期的人。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花木兰原型是哪个朝代的人,为什么她的故事广为流传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成就了一个女英雄花木兰,但我们永远在心里有一个谜团,花木兰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她到底有没有在历史上存在过?

《木兰诗》脍炙人口,也成了中学课本的范文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已无从考究。《木兰诗》最早收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中,从时间上推算,产生的年代应该要早于陈。

从“可汗大点兵”一句判断,花木兰应该是北方人,“旦辞黄河去‘’说明她的家乡应该就在黄河附近。‘’暮至黑山头”以及“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展现的地方大概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区域,由此推断当时是北魏与柔然之间发生的战争。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曾经北伐柔然,由此说来花木兰应该是北魏时期的人。

可我查阅了很多史料,依然没有发现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相关信息,史书对她也是没有确切的记载,难道是个传说,还是民间造就的女英雄?

对于花木兰的贯籍,有人说她是谯郡人,也有人说她是宋州人,甚至还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或商丘人,各说一词,并没有定论,不过《木兰词》里说:‘’旦辞黄河去‘’,我觉得说花木兰是商丘人还是有点靠谱的。

木兰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大周庄村,始建于唐代,公元1807年,清嘉庆年间得到修缮,占地面积达到了一万平方米,有一定的规模。可在1943年毁于战火,只留下祠碑两通。有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所以说花木兰是河南商丘虞城人,有一定的说服力。

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花木兰是个女子,在国家面对战乱的时候,她体现了英雄气概,同时她是个孝顺的女子,不愿体弱的父亲上沙场,毅然代父从军,为国效命,大义上爱国,是为忠,小义上为家,是为孝。

其次,花木兰是个武功非常了得的女子,她能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脱颖而出,说明她不是一般的女子,才华也是普通女子无法相比的。

再者,花木兰以女子之身,在男人堆里跌打滚爬,竟然没有让人发现她是个女子,实在让人称奇,由此也更增加了她的神秘色彩。

因此我们理解为:英雄从来不问出处,不管花木兰是不是真有其人,也不管她的家乡在哪里,甚至连她长得什么样我们也不知道。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刨根问底,去了解她哪年出生,哪年去世呢!英雄的光芒是不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的。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但据说花木兰来自北魏

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曾经是个军人。他从小就把木兰养大。木兰十来岁时,就经常带着木兰到村外的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剑、做棍子。闲暇时,她还喜欢读父亲的老军书。之后北魏孝文帝变法,社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相对稳定。

然而,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鲁然不断骚扰南方。北魏政权规定每个家庭都要派一个人到前线。木兰的父亲老了,怎么能上战场呢?她的弟弟还年轻,所以木兰决定为父亲参军,她在军队里生活了12年。男人到边境去打仗是件很辛苦的事,更何她隐瞒身份,与同伴杀敌。但花木兰终于完成了任务,12年后回国。皇上因为她的功劳,想请她做高官,但花木兰拒绝了。

都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她是哪个朝代,哪里人,究竟有没有此人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女性,影响了后人,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家以户晓人人皆知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华儿女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也传递了孝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花木兰目前来说,真实性不详,也不能说完全是虚构,但是其原型尚有争议。有史料记载她的故乡是河南商丘虞城县。对于花木兰这个人物,这只是民间的故事,而且她的姓氏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凿的消息,替父从军这件事也不过是从诗词中发现。花木兰是隋朝时期的,有《木兰辞》,证明了这一点。当时有一位女扮男装的女英雄名叫花木兰,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营郭镇建造了木兰祠,期间经过了多次修改,此庙的占地面积已经有一万多平米了,内部有花木兰骑马的雕像,墙上还刻着木兰的壁画,很多都是赞美花木兰的诗词。如果这件事只是虚构的民间故事,绝不会有人花这么大的功夫来制作,说明花木兰替父从军一事,历史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就是找不到花木兰的传人,如果真有此人,不会没有传承。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帮,他的子孙后代甚多,分布到各地,并且都有祠堂家谱之内的证明。花木兰没有后人传承,这说明她是以原型出现,当时就有女扮男装的孝导女子。为了记念木兰,商丘和虞城都有木兰的雕像。无论真假,都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艺术。

花木兰,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另外一种说法: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有说是“隋唐”,有说是“北朝”。木兰故里的人都支持“隋唐”说。“北朝”说的主要依据是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引《古今乐录》已著录《木兰辞》的篇目。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源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并立、民族相互融合的时期。

那时,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建立政权。从《木兰辞》中,“可汗大点兵“之句,可以判断花木兰生活的地方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区。

由于征战不断,可汗(君主)就要大量征兵。青壮男丁不足,年长一些的男子也会被强征编入军队。这种情况,一些性格彪悍的少数民族女孩为了父亲的安危,定会有冒名代父从军。

这个女孩是不是叫花木兰已无从考证,也或许是几个女孩的故事集合在一个女孩身上了。后人更多的是赞颂这类女子,至亲至孝、英勇无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