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43位代表为氢能产业谏言献策(附提案内容
发布时间: 2023-07-11

3月4日-3月13日,全国两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今年两会期间,关于氢能产业的提案火遍了全网。一方面,随着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参与进来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越来越多,而氢能产业的前景广阔,在积累较多示范经验的情况下,各代表踊跃谏言献策;另一方面,两会期间大量媒体对氢能产业相关代表进行了采访,使得今年氢能相关提案更多的被公布出来,同时产业内外媒体及官媒对氢能提案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据氢云链统计,全国两会期间有43位代表为全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谏言献策,其中加强氢能产业监管体系及标准、强化绿氢政策、强化顶层规划、城市群扩容等呼声最高,多名代表建议出台国家级加氢站管理办法、明确氢能的能源领域等,而在绿氢方面,有超过10名代表建议应加强对绿氢的扶持政策。

43位代表的提案详情如下所示: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

1、建议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试,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覆盖城市群的低碳、清洁交通体系,用规模化带动高质量、低成本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2、建议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统筹经济性和供应能力,保障氢能产业发展初期需求,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

3、建议建议取消须在化工园区内制氢的限制,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发展。同时,出台国家层面加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优化相关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形成从项目立项到经营许可及监督管理全过程的审批办法。制定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助办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4、建议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先行先试,设立氢能产业基金,支持壮大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支持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碳汇交易试点,搭建碳交易结算平台或运行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关于加快能源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的提案》

1、建议加快推动重点用能领域清洁替代,深入推进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电能替代,大力开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组织实施工业园区用能系统再造专项行动,开展一体化供用能方案设计,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微网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等。

2、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安全等重点和急需领域,探索“赛马”“挂帅”等新型组织模式,做强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体系。完善现有创新平台的进入退出和运行管理机制。

住川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支持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合力打造成渝地区产业合作旗舰的提案》

建议支持两个新区合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议国家发改委从国家规划顶层设计、政策倾斜支持等多维度,支持两个国家级新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帮助解决龙头整车企业发展所需产能问题,支持两地共同入选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农工党中央:《关于推进绿氢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的提案》

展开全文

1、建议加强支持绿氢发展的政策供给,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加强支持绿氢发展的政策供给,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

2、建议大力推进绿氢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强化氢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3、建议开展绿氢产业链试点示范与推广,全面推进绿氢应用场景多元化。一是支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多种能源互补的地区开展绿氢生产,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并就近开展氢储存、氢化工等项目示范,制定绿电制氢价格优惠政策,充分运用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降低制氢成本。二是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边界,加强协作,支持加氢站建设,探索建设“油气氢电”能源综合站。借鉴纯电动汽车发展模式,建立阶段性价格补贴机制,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三是加快大容量、长距离输氢管道规划建设,开展天然气管网输氢经济性研究,降低运输成本,推进天然气掺氢供能供暖试验,进一步拓展用氢场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聚焦绿色氢能

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续保持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的产业优势地位。聚焦全固态电池、绿色氢能、智慧能源与V2G技术等,建立新能源交叉学科、从基础层次进行原始创新,力争涌现出颠覆性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促进氢能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促进氢能、储能、核能、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外相关优势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合作与经验借鉴,主动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网络。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恩迪:《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建议:一是以先立后破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坚持多元能源供给体系,优先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适度发展天然气、核能等低碳能源。着眼煤电基础性作用,推动煤电减碳增效。针对我国工业副产氢气多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大的特点,抓紧落实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长魏建平:支持河南建设国家氢能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新能源整车项目

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科研攻关支持力度,支持河南建设国家氢能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新能源整车项目,新乡市将立足实际,放大优势,充分发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的探索作用,为河南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作出新乡贡献,全力打造全国氢能产业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王昆:建议氢能源列车落地青藏高原,打造低碳“天路”

1、建议推进中国氢能源列车落地青藏高原,可以借鉴已投入使用的氢能源列车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完善国产氢能机车代替目前内燃机车,推进中国氢能机车应用范围。

2、建议推动青藏公路交通工具绿色转型,可以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与电动汽车。

3、建议要以建设绿色低碳“天路”为契机,整体推动青藏高原氢能源产业发展,如辐射和带动“天路”沿线主要城镇氢能源市域列车、氢能源巴士的推广应用,推动青藏高原地区氢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长闫继红:打造京津冀氢廊道示范场景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保定氢廊道建设,将其纳入国家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战略布局,统一规划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氢能源供应网络。同时,在具有产业基础和推广积极性高的重点区域,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示范试点。加快打造氢能重卡示范应用场景,在保定市和北京大兴区谋划绿色物流氢能高速,从而构建京津冀氢廊道示范场景。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围绕智能化、网联化和低碳化,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以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为引擎,推动电动化支撑共享化,促进产业在电驱动、氢燃料、智能网联、移动出行等领域协同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尤慧:建议支持青山区创建全球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区

建议支持青山区创建全球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议国家在武汉市青山区打造全球氢能产业模范实践区域,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清洁能源提供示范效应,可在青山组建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创办氢能应用技术学院、建立氢能产业基金等。

全国人大代表、临汾市委书记李云峰:建议国家将临汾列为绿色运输试点城市

建议国家层面将临汾列为绿色运输试点城市,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临汾推进绿色运输改革工作,为北方同类型城市科学全面治污提供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史浩飞:从国家层面明确监管主体部门

1、加强培育优势科技力量,高质量推动氢气作为能源使用时在制、储、运、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2、从国家层面明确监管主体部门,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细化氢能相关设施建设管理审批流程,放宽用地性质限制。

3、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区分氢的工业属性和能源属性,在以能源方式利用时,参照天然气管理模式,将氢气纳入能源管理范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

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从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多培育用氢的场景,超前加大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有序推动煤、油、气等化石原料及燃料合理替代。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建设太阳能氢能一体化新能源体系》

1、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高效合理的太阳能氢能耦合体系。建立这个体系,就要完成电网耦合、局域存储、电解制氢、低价储运、高效用氢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国与区域范围内光氢能源循环,完成以氢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交通与可再生农业系统,推动动力能源、储备电源、移动能源等关键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

2、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要推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