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失败后,途中连队勤务员携款逃跑,团长盛怒,结局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7-11

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向南转移作途中,一个连队的勤务员携带120大洋逃跑了,而这个勤务员是林彪的表弟,林彪当时是连长,这是大洋是全连官兵维持生计的费用,团长黄浩声听说后气得暴怒,命令手下立即绑了连长林彪,要当即枪毙他……

林彪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大贵人,把他救下了,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几十年后,当林彪权倾朝野时,却一心要除掉他的这个生命中的大贵人。

向南转移的起义部队,不仅表弟逃跑了,就连林彪本人也曾经开过小差,那么,南昌起义后,林彪都经历了什么?是谁将他从枪下救回来了?他自己又为什么要开小差当逃兵?他又是如何躲过被处理的命运的?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林彪这段死里逃生的传奇经历。

起义部队向南转移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叶挺、贺龙和刘伯承的指挥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动了南昌起义,起义因遭到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而失败。

那时林彪是一个连长,一直冲在最前面,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良好素质。

南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命令两广8个师的兵力向湘赣两省扑来,企图截击起义军。与此同时,汪精卫从武汉也调来朱培德的第3、第9军主力向南昌急进。

展开全文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和刘伯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起义军迅速撤出南昌。

8月5日,起义军取道江西临川、广昌向南转移。

8月的江西,骄阳似火,部队所到之处,农民几乎一贫如洗,筹措军粮十分困难,乡村间富裕些的老财,闻听起义军要来,早就坚壁清野,躲进城中。

酷暑、饥饿、劳累和紧张猛烈地袭击着起义部队,人困马乏,军心开始不稳。部队刚到赣南瑞金,又遭遇上桂系部队阻击,一场恶战后,起义军继续向会昌方向退却。

然而,起义部队究竟要退到何处?这时,连长林彪等人也是心中无数。

按照起义总指挥部的预定计划,起义军的战略目标是占领广东,靠近沿海,凭借交通方便,以图苏联的支援,但在实施具体计划时,却困难重重。

从江西撤至广东,路途遥远,途中不知要经受多少敌人的围、追、堵、截,国民党军队虽派系林立,争夺地盘常常是兵戎相见,可在对付共产党的问题上,他们却高度一致,他们要千方百计地把共产党员斩尽杀绝。

因此,起义部队每到一个地方,喘息未定,敌人又尾追上来,起义军只得马不停蹄地再转移,负伤的,牺牲的,因病减员的,逃跑的,比比皆是,部队战斗力急剧下降。

林彪对前途命运的思考

这时,林彪更阴沉了,开始怀疑这样下去是否值得?思考起自己的前途了。

那个年代许多人当兵仅仅只为了吃粮,吃饱饭不挨饿,但是林彪从军的目的不同,他有自己的追求。

林彪的父亲在黄冈县林家大湾有一份殷实的产业,有田有地,还有织布厂,雇请了若干名长工。这在贫瘠的回龙山区,简直算得上是豪门了。

林彪幼年就在家乡私塾受教育,他的父亲不满足仅仅让他日后作个土老财,于是,1922年,林彪进武昌共进中学读书。由于受两位族兄林育南、林育英的影响,林彪的思想倾向于革命,像那个时代许多热血男儿一样,林彪投身革命,渴望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军阀,但他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盘,革命倘若成功,自己是有功之臣,光耀门庭。

勤务员携款逃跑,团长要枪毙连长林彪

这次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军承受的一系列挫折使林彪的革命意志发生了动摇。

一场变故,差点使林彪脑袋搬家,幸亏陈毅刀下留人。

这时,林彪任第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他所在7连的全部军需费仅120光洋。由于他的大意,这笔钱让勤务员背上拐走了,而这位可恶的骗子居然还是林彪的表弟。在当时筹措军费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连上百号官兵的生存都维系在这100多大洋上,林彪的失误太大了。

林彪胆战心惊地向团长黄浩声报告,黄团长盛怒之下,要枪毙林彪,幸亏该团党代表陈毅从中力劝,黄浩声才免他一死。

当时,林彪视陈毅为再生父母。若干年后,表面上林彪在陈毅面前一直是谦恭的。但当他在那场运动中权倾朝野、有机可乘时,便欲置陈毅于死地。历史多么令人回味!

连长林彪犯错误——开小差

林彪本来企望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不料屡屡受挫,还差点被砍了脑壳,这个兵有什么好当的?林彪的内心充满愤懑。

南昌起义部队进入了广东后,决定以大部队攻克潮汕;周士第25师及第9军教导团则留守三河坝地区,由第9军副军长朱德指挥。这样便把全军最具战斗力的叶挺部队的24师与25师拆散了。

林彪的连队属于周士第的师,驻守在三河坝。

10月4日,敌军再次多路渡河登陆,起义军久战不敌,只得撤出三河坝地区,向潮汕地区与大部队靠拢。但当起义军行至饶平县茂芝时,先后遇见潮汕撤出的部分人员,及在揭阳、汤坑失败跑回的零散人员,方知道潮汕失守,起义的领导人已分头撤离。

2万多人的起义部队只剩下朱德身边的2000余人了,而且四面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随时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朱德决心继续斗争,陈毅坚决拥护。他们决定到闽、粤、赣三省边界活动。

10月7日,朱、陈率部向闽、赣边界地区转移。

然而,钱大钧的追兵一路朝起义军猛扑过来。起义军余部不得不向武平以西的山区撒退,结果,在闽、粤、赣边界立足的企图没能实现。

起义部队经过地势险峻的石径岭时,朱德率小分队爬绝壁,翻山崖,到守敌侧后,进行猛袭,才得以突破险关。朱德智勇善战的声名从此在73团这样的铁军中得到了推崇。

进入江西后,情况更糟,对于武装斗争能否取得胜利的悲观情绪,日益严重动摇着部队的斗志,而部队又与上级党及地方党完全失去了联系,前途茫茫。时值深秋,官兵们还穿着南昌起义时的单衣单裤,露宿山林,风寒露冷。山区人烟稀少,搞不到多少粮食,饥饿加剧了疾病的发生,又没有治疗的药品,加之每天长途行军爬山,掉队、离队的人日渐增多。

部队直到到达安远县的天心圩,才得以短暂休整。

领导干部聚集起来,商议出路。

这时的部队战斗力已大为削弱,散伙的现象日益增多,有的指挥员带着整班、整排公开离队,携枪自谋生路,部队骤减到千把人。

但是,朱德的态度坚定明朗,他认为南昌起义的骨干绝不能溃散,一定要带着他们走出绝境,坚持武装斗争到底。

陈毅、王尔琢(原74团参谋长)都坚决支持朱德的主张。

傍晚,在天心圩圩场外的河滩上,朱德召集排以上的干部开会,鼓舞士气,同时也坦言相告:“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陈毅也讲了话。他说:“一个革命者不仅要当得起胜利的英雄,更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

经过天心圩的整顿和动员,许多人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

部队继续西进,但实际困难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饥寒、疲劳、疾病、贫困,把部队折磨得筋疲力尽。

一天,林彪领着几个连长来见陈毅,他们都是黄埔四期生。

林彪说:“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了,与其等着垮了当俘虏,不如现在穿便衣,到上海去另谋发展。”

其他几个人都随声附和,劝陈毅带他们走。

陈毅明确表示他不走,说:“现在我们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他们怕我们。一旦离开了队伍没有枪,土豪劣绅就要杀我们。我们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结果,其他几个连长被陈毅劝住了,但是林彪独自一人悄悄离开了部队,当了逃兵。

但没走多久,林彪又回来了。因为走到梅关时,他看到了国民党军在搜查、抢夺、打人、杀人,他想:“这样送命太不值,不如回去。”

中午时分,林彪回到了部队。面对回来的林彪,部队首长能够原谅他吗?

回来后,林彪立即到团部检讨了自己动摇、逃跑的经过,并对天发誓不再犯错误。

朱德、陈毅等人考虑到林彪能够主动归队,也说明他已把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联到了一块,又鉴于部队当时所处困难自闭,大家一致选择宽怨了他,让他官复原职,继续当7连连长。

古往今来,士兵开小差,这是军队中最忌讳的问题,林彪这位曾经开过小差的连长,居然后来成为统兵百万的一方战区总司令,恐怕连他自己也未曾料到。

林总对逃兵的思考

1945年,林彪已是一方战略区的统帅,为了和国民党争夺东北,肩负“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重任,在闯关东途中,针对部队可能发生的逃亡现象,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1945年9月25日,林彪致电山东军区领导人罗荣桓、黎玉、萧华并转中央军委:“…在中央新战略方针下,十余万大军进行北上,转移时,防止逃亡,应视为一个重大问题,提议各部须为此召开会议,要认真研究动员的内容与方式,及各种具体的保证方法,并互相通报,交流经验…”

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逃亡始终是造成部队减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1948年9月7日,林彪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据不完全统计,野战军四、五、六三个月内逃亡八千余人。”

1948年11月11日,林彪等在给东北局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不但道出了逃跑现象,而且分析了逃跑原因:

“东北解放后,部队中议论纷纷,不少东北战士甚至有某些干部怕入关作战,怕走路太远,怕离开家乡,土地分配后感到个人还没有享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