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家名人有哪些?道家杨朱的一毛不拨有何现实意义能否更好的维护老百姓的利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中国古代道家名人有哪些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是《文子》一书作者,文子思想尚阳 。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3、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4、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5、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道家杨朱的一毛不拨有何现实意义能否更好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说起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形容自私、吝啬的铁公鸡。而说到它的由来――“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孟子·尽心》中的原文。这句话中包涵的历史典故是这样的――

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大家叫杨朱。某天,杨朱正在讲学,谈及伯成不肯用一毫去利益他人,舍弃爵位与封地跑去耕种隐居;大禹不愿意以自己的身份谋取利益,结果导致自身伤残。一不利人,二不为己,于是杨朱就总结道:人人都不损失,以后人人都不为天下谋利,天下就大治了。

这个时候禽滑厘跑来踢馆子,他问杨朱:“拔掉您的一根毛来使这个世界有所好处,您会做吗?”杨朱答:“人世那么复杂,当然不是拔一根毛就能帮助的。”

禽滑厘继续问:“如果可以的话,您会做吗?”

杨朱没有回答。

多年以后,孟子得知了这段故事,记之“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立天下不为也”,又称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但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孟孙阳得知这件事之后,反问禽滑厘:“如果有人让你收肌肤之伤,再给你巨额的财富,你愿意吗?”

禽滑厘非常爽快地回答:“我愿意。”

孟孙阳继续问:“如果断你一只手,再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吗?”

禽滑厘沉默了。

孟孙阳接着说道:“ 一根毛和肌肤相比是微小的,肌肤和肢体相比也是微小的,但是一毛一毛聚集起来成肌肤,一寸寸肌肤聚集起来成了肢体,一根毛就是肢体的一部分,这就可以轻视了吗?”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杨朱学说思想的核心: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本应该是对的,因为他人的索取是无穷尽的,但你的身体只有一副。

但现在网络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们现在能够拥有和平安定的生活,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这句话说的是长年累月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无私付出甚至是生命的无名英雄,是所有守护这个社会和平安定的英雄们。

如果没有这些英雄们守卫国家,忍受艰苦,无畏付出,我们哪有如今和平安定的生活?

从这一个角度上来看,“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一说法就有些狭隘,或者说自私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做人做事,凡事都讲究一个度,这个度又是依对象而定的。

我们常常有提到两组词,“小我”与“大我”,“小爱”与“大爱”。在我看来,这两组词是一一对应的――“小我”有“小爱”,“大我”要“大爱”。

何为小爱?父母子女兄弟血脉相连之爱,夫妻伴侣之爱,同道好友之爱。

何为大爱?对家国之爱,社会之爱,他人之爱。

在个体面前,自我利益很重要,但在家国大义面前,自我又是多么地渺小,甚至不足以去计较。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可以进行“道德绑架”的理由。

他人愿意付出,那是他们自我道德感驱使,他们愿意做,但不代表着他们有必须奉献的义务。

在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付出,那便是无私了。

而身体可以承受却依然不愿付出,那便是自私。但这是自私,却不是错误。如果因为自私而伤害了他人伤害了社会,那便是犯罪。

在我看来,道家杨朱的一毛不拔在如今给人的启示便是一个,不要一味愚昧地付出。而要维护老百姓的自身利益,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显然更有用。

道家有什么经典书籍

道家有什么经典书籍?道家经典书籍有很多,包罗万象,涵盖人类生活中方方面面,但存世的不多,不少随着年代,战争等等遗失销毁。现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家书籍吧。

1.道家经典——《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经书之总集也。夫生天地,和阴阳,包囊万物,亘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纪纲,成就仙业,利乐群生者,教也。总而谓之曰经,聚之于室曰藏。诵经者足以劝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积德累功。仙真圣人所以美教化,移风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经教为津梁也。

2.道家经典——《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

3.道家经典——《阴符经》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总共只有300多字,作者无法考证。据说《阴符经》是唐朝著名道士李筌在河南省境内的洛阳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发现的,此后才传抄流行于世。

4.道家经典——《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又被称为《参同契》,东汉魏伯阳撰。魏伯阳其人,正史无载。宋曾《道枢》卷三十四称魏伯阳为字,名魏翱,自号云牙子,汉代人。古籍中最早提到魏伯阳及其著述《参同契》的是葛洪的《神仙传》,据其记载,魏伯阳吴人,本是高门之子,性好道术,不肯做官,闲居养性。作《参同契》、《五相类》,其学说虽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

5.道家经典——《南华真经》

本名《庄子》,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乃是庄子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汉书·艺文志》载其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为三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乃为庄子所著,外篇多数为庄子所著,但间有弟子所篡补者;杂篇多为后学弟子所推衍。

6.道家经典——《冲虚经》

又名《列子》,是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子和庄子,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该书按章节分为《列子·天瑞》《列子·黄帝》《列子·周穆王》《列子·仲尼》《列子·汤问》《列子·力命》《列子·杨朱》《列子·说符》等八篇,每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