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担任的钦差大臣,到底拥有多少权力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担任的钦差大臣,到底拥有多少权力

虎门销烟是林则徐一生之最大闪光点,名垂青史!他当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来广东禁烟。钦差大臣当然就是皇帝所派之人,行使皇权管理相关事务,权利之大不用多说。道光帝非常信任林责徐,才委以重任!林公在做钦差大臣之前就已是封疆大吏,(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在所管之地拥有绝对权利!

林则徐虎门销烟景点在哪里

林则徐的销烟池遗址就在虎门镇镇口村,虎门销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东莞虎门海滩,销毁了英国,美国等输入到中国的两万多箱鸦片,一共2376254斤,就在两个边长四十五米长的大池子里,万众瞩目之下,当众销毁。

扩展资料:

遗址史迹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建议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

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掉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

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屈辱的鸦片战争离我们渐渐远去,历史没有被中华子孙淡忘,当年林则徐在江边的销烟池今天已成为虎门销烟纪念馆,更是我们意义深长的教育基地。拒绝毒品,弘扬虎门销烟的雄风。

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要在虎门销烟为何是个技术活

1.林则徐在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共收缴了鸦片230万斤左右,当时道光的想法时拉回北京销毁,但是北京距离广州两千多公里,沿途运回的话,要消耗近10万金的路费,而且路程长,路上容易出变故,所以林则徐与邓廷桢商量后,决定就地销毁,以免突生变故,所以在1839年6月在虎门销毁。

2.销毁鸦片是技术活的原因,两方面吧,第一不能烧毁,因为烧毁的话,烟雾顺风飘满广州,那根吸大烟就没什么区别了,另外就算不刮风,烧毁后,烟油侵入泥土,还可以提取出来,继续做鸦片,这样鸦片很难根除。所以考虑再三后,林则徐采用海水浸化发,在海边挖一大池子,底部铺满是石头,等涨潮时,把海水引入池中,浸泡半日后,再投入石灰,石灰遇到水就会沸腾,这样就能彻底溶解烟土,当退潮后,把池水就会带入海中,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这也就是销毁鸦片是技术活的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林则徐虎门销烟真实目的是为了应对白银流失,说白了还是国家经济出了问题。清政府早在雍正时期就已经颁布禁烟令,此后历任皇帝都颁布过禁烟令。但是鸦片暴利,还是很多人铤而走险,加上官府腐败,肆意通融,大烟也就越禁越烈。到了道光年间,已经到了肆意妄为的地步,而且白银大量流失,对清朝的经济冲击很大,所以才要禁烟。

鸦片战争以前,中外贸易中,中国总是贸易顺差,赚取了大量白银。西方各国很早就对中国这个庞然大国感兴趣,他们认为可以在中国赚取大钱。但是事实让他们很失望,英国的主要产品就是毛纺织品,这种商品曾经在海外打开许多国家的市场,但是到了中国销路并不好。

英国的这种产品既不精美,也不便宜,在中国几乎无人问津。英国还向中国输入金属、甚至从印度运来棉花。但是销路都不好,这些对中国来说可有可无,中国的绫罗绸缎、土布都比英国的毛呢制品看上去有档次,而且还便宜,并且到处都有。中国也是产棉大国,印度棉花几乎不占优势,中国幅员辽阔,也不缺矿产资源。英国的产品到中国来,必须赔本才能卖出去。

但中国的产品对英国人来说却是必需品,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土布,这些货物在国际上都是硬通货,转手就可以卖出大价钱。一般英国的贸易船从中国离开时,满载的货物,返回中国时,船上只有用于购买货物的银元。就这样,大量的银元流向中国。

清政府此时还是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这就导致西方国家从中国交易的货物有限。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西方国家就想尽快打开中国的大门。但他们有没有像样的产品,于是英国人发现了一个暴利产品——鸦片。

本来鸦片是作为医用药品进口的,每年需求量很小,只有几百箱。英国人发现这个产品以后,在印度迅速扩大生产,几年之内就向中国输入几千箱。这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这东西一箱的成本只有200卢布,而运到中国后,一箱就可以买到2000卢布。每年印度政府靠着收鸦片税,收入就高达1000000英镑,占全年税收的1/10。

大量鸦片的输入,给中国人带来灾难,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一旦吸食鸦片,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然后就是等死。而且据统计,道光年间吸食鸦片的人高达好几百万,这也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中国出口大量的茶叶、生丝、布匹、药材、瓷器等产品,都不够抵偿鸦片的利润。

而且白银的大量流失,使得各地已经开始出现银荒。粗略估计,鸦片战争前二十年,中国流出的白银高达1亿两,这相当于流通银币总额的1/3以上。银荒还造成银贵钱贱的现象,由于白银的流失,铜钱变得不值钱,本来7、8百文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结果银荒一来,要1700文才能换一两银子,银价涨了一倍。

为了应对这些事情,清政府这才提出禁烟。虽然林则徐的禁烟不是从“民族主义”出发,但是他的禁烟行动无疑也是一个“爱国行动”。他打击了鸦片对中国人的侵害,维护了国家利益,主权的完整。但林则徐作为一个清政府的拥护者,他的作为还是有一些局限性。

林则徐虎门销烟重当时清朝的内部情况,选择时机对吗功过如何

林则徐虎门销烟重当时清朝的内部情况,选择时机对吗?功过如何?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中国作为资源大国,英国一直觊觎东方。而此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这成为英国倾销商品的阻碍。为了打开中国门户,英国不择手段,种种诱因等环境下,鸦片开始侵蚀着中国。在这种情形下,林则徐没有懈怠,上书道光帝,销烟战斗正是拉开。至于时机和功过,咱们从三个维度细分一下。

一、林则徐,“禁毒”先锋

林则徐是大清王朝道光时期的大臣,是后来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自幼受到良好的知识和 品德熏陶,在心灵上一直是清正不腐的少年儿郎,乃至最后走上仕途,走上工作岗位,一直都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缘于他主持的“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熟悉大清历史我们都知道,道光年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繁盛时期,英国也一直觊觎东方大国——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厚,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但他们不知道,当时的中国正值大门紧锁,没有开放的政策。如此一来,英国为了占领这块庞大的市场,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入侵中国。鸦片,一个带有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