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自谁的名言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自谁的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原名出自顾炎武,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原句】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改编】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中写道:“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解释

成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拼音: 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解释: 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出处: 京剧《将相和》第五场:“国家大事,卑人不该开口。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举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得奋起直追。

反义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读音:shì bù guān jǐ , gāo gāo guà qǐ

意思: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下一句是什么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
明末清初,顾炎武从小爱读忠臣义士的故事,他参加图谋革新的复社,在昆山组织守将抗清,城破后他牢记继母王氏的教诲不做清朝的臣子,就化装成商人(坐着马车)游走各地,联合各地抗清人士。他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

1、意思: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平民百姓也都有责任。

2、出处:

(1)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保护国家不被侵略,都是这些帝王还有大臣应有的职责, 与普通大众无关;保住天下,,都是每一个老夫众义无反顾有必要的职责。

(2)习达元《三教同仇》二:“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贫道虽入空门,但总是炎黄子孙。”

扩展资料:

近似词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意思: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出处:“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3、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4、英文: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

参考资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度百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百度百科

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为保护一个朝代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国家)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保卫国家的人,那你那我高官厚禄的人;保天下的人,一个普通的便宜和有责任的了。”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顾炎武出身乡宦,自小读书,十四岁参加复社活动。复社是一个图谋革新的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的知识分子。

清兵南下时,顾炎武参加了抗清斗争,同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人一道据守昆山。城破,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清兵杀死,继母王氏也绝食自杀。此后,他以商人身份暗中活动,联络抗清力量。后被官府追捕,逃离江南,前往山东。在北方的二十多年里坚持反清。

五十岁后,顾炎武撰写了《日知录》。他在书中说:“即使是一位普通的人,对国家的兴亡也是应该负有责任的。”直到69岁去世,他都始终坚守民族气节。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昰什么意思

意思:国家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是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演变而来,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扩展资料:

出处:

1、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习达元《三教同仇》二:“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贫道虽入空门,但总是炎黄子孙。

释义: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有什么典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最早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出现,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时候,顾炎武为亡天下之感叹所写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