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胎息法(“胎息”揭秘:真正的“胎息”境界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胎息”揭秘:真正的“胎息”境界是什么

胎息,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关于“胎息”的介绍及修炼方法,经典的记载大致如下
《真空炼形法》云:“夫人之未生之先,一呼一吸通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
《胎息精微论》云:每入静室,守玄元炁。玄元者一炁也。玄中有玄是我命,命中有命是我形,形中有形是我精,精中有精是我炁,炁中有炁是我神,神中有神是我自然。德以形为车,道以炁为马,魂以精为根,魄以目为户。形劳则德散,炁越则道叛,精消魂损,目动魄微。是以守静爱炁,全精宝神,道德凝密,魂魄固守。所谓含道不言,得炁之真;肌肤润泽,得道之根;手足流汗,精之充溢;不饥不渴,龟龙胎息;绵绵长存,用之不竭;饮于玄泉,登于太清;还年返婴,道之自然;至道不远,近在己身;用心精微,命乃永存

《高上玉皇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调息铭》云: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
《摄生三要》云: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着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典籍上的各种记载很多,不一一例举。这些法门大多是从进入无为境界入手。“胎息”即是由有为一步步进入无为,长期修习达到后天呼吸停止身心通周天自传,到了后来,身体什么起伏都没有了,周天也不转了,内外如如不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长期实修进入稳定阶段。
身体自发动准确来讲不叫“胎息”,应该叫胎息自发动。一部分人群胎息自发动过程中,靠身体内部的先天元炁走动打通身心淤堵,会有毒素排出的不同反应,排除身体疾病以及疾病隐患,增加元气,排除内心积郁,达到调理身心、延年寿、葆青春的作用。这是命功层面,需长期按照明师指导修习,一步一步进入“胎息”境界。

什么叫胎息

胎息,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指像婴儿一样用脐呼吸。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口鼻止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

胎息是什么意思

胎息即闭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

胎息。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

《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胎息:

胎息,是一种心性与命所达到无念无为之表现。

胎:根源,始也;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

息:安住,止也;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动,为之胎息也。

真正的胎息,是心住息而返归本源意喻为胎,是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心定神凝之境。心不动则气微、动而无感知,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非气停出入,心息尽定。

迷者不识正理,心田未静,心妄动何达胎息境界。不识先后者,幻化无边虚境,空持假象,差之千万里。经文隐喻,照本宣科则入迷盲。 凡种生物,莫离气生,命不离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运动者,莫非神气之灵觉知觉也;神住则气失觉知也。

胎者元其神,息者住其心,自心性也。修行者达到境界,能住息而不生心念,止念。了断想入非非,坐忘入得胎息。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

念头不住,亦徒然。“念在于息,念头即住,自得神气归根矣。返还本源,摒弃后天欲念,达到无欲、无念,忘记呼吸,但不是不呼吸了。 庄子曰:“至人之息以踵,凡人之息以喉“。

踵者,根也。迷雾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加理解。有人认为,至人之息以踵,就以为是用脚后跟呼吸,强加意念去想脚后跟的呼吸方法;有的意念肚脐呼吸、皮肤呼吸,错误的认为胎息境界是不用口鼻呼吸。

想方设法断了自然口鼻呼吸,于是开始强行训练闭气法,喜求达到最高境界,妄想达到胎息,憋的脸红眼鼓、眼冒金星、头眩晕、心发嗔、杂心贪圣;急求闭气,盲而行之,自害而不知。因此,希望迷雾修炼胎息者能够醒悟。

练胎息的捷径,胎息通过什么治病

胎息是修内丹的一种方法,是没有什么捷径的
胎 息
胎息,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象婴儿一样用脐呼吸。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另据《脉望》卷一曰:“呼吸真气,非口鼻呼吸也。口鼻止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气功术语与功法名。是指练气功时呼吸有如婴儿在母胎中,不用口鼻而行内呼吸的高深境界。这种呼吸法习练时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稍停再作重复。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太极拳、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胎息: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锻炼的动静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是道教徒们最喜欢习练的功法之一,从史料记载看,很多著名道士都练过此功。
胎息即闭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贤注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属道家密宗,是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称潜呼吸。由于此功技术性很强,非有师父传授才能修炼。据说胎息功练成后“谓之大定”,可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
许多人把胎息与龟意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其实龟息功是武当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
《庄子》里有一篇文章记载,境界高的人呼吸与一般境界的人呼吸截然不同,一般境界的人呼吸入喉即吐纳,根本没有接受到气的根本精华,中等境界的人吸收到的气是吸收到胸前,但仍然不可控制情绪,气不能入丹田,仍旧有很大的精华没有吸收,最高境界的人呼吸是从鼻子呼吸气纳入到后脚根,使气之精华为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