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四大特务组织?明朝的东厂到底有多恐怖,文武大臣为什么闻之胆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区分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四大特务组织

锦衣卫朱元璋创立;

锦衣卫是朱元璋改组的近卫军的十二卫里的一卫;这个锦衣卫是十二卫中最显著的;它最初为查明胡惟庸案还有蓝玉案,都给朱元璋搜集了大量信息;后来朱元璋废除了锦衣卫的审讯权,保留侦查权还有逮捕权;等朱棣上台后,为了对付政治反对派,又恢复了锦衣卫的审讯权。

网络配图

东厂朱棣创立;

东厂是个太监担任领导的特务机构;朱棣的根据地在北京,可京师在南京,为了便于自己的统治,设立了东厂,包括锦衣卫都在监视范围。因为东厂的头可以住在宫内,有什么消息可以直接跟朱棣汇报。

网络配图

西厂朱见深创立;

西厂是明宪宗朱见深特意给太监汪直开设的监管部门,因为东厂已经是老牌特务机构,换人困难,干脆给汪直开了个西厂,监察范围也很广,包括锦衣卫跟东厂。西厂开了关,关了开,最终沦为短命的特务组织,前后只有两位提督。

网络配图

内厂朱厚照创立;

内厂(内行厂)是明武宗时开立的特务组织,刘瑾任内厂的头,职权范围盖过了锦衣卫,还有东西厂,这个内厂更短命,只开了五年就关闭了。

网络配图

总的来看,随着设立时间早晚,一个比一个监视范围大,但一个比一个命短,西厂和内厂存续时间比较短;无论是东厂,还是西厂,除了领导层是太监充任,力量的选拔还是从锦衣卫中选取。也就是说东西厂里,不都是太监。

明朝的东厂到底有多恐怖,文武大臣为什么闻之胆寒

后人在总结明亡原因时,有个观点: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虽然这一观点把过错全归在宦官身上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明朝的宦官特权对国家和朝廷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朱元璋明白这个道理,早年铸铁牌立于宫中“内臣不得干涉朝政”,但朱棣继承了老子的英明神武,也继承了生性多疑,总觉得偏军事的锦衣卫用着不顺手,小侄儿建文下落不明充满诡异,想着打造一支只忠于自己的,而不是忠于皇帝的机构。

东厂胡同,得名于明朝的东厂,在此办公,挨着皇城,当年太监们跑着就能进宫。

建文的几年继承了皇爷爷朱元璋的旨意,对宦官管制的也很严,甚至有“燕师逼江北,内臣多逃入其军”的传言,燕军南下时,确实很多宦官充当内应、提供情报,所以朱棣登帝位,宦官是立了大功的,在宫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同一时期,朱棣为了明正言顺,开始诛杀建文帝以前的遗臣,俗话说,杀戮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黄子澄、齐泰、练子宁、卓敬、景清等,这些文臣武将多少都跟勋贵掌握的锦衣卫有所联系,于是在扫清了基本障碍后,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东厂,衙门在东安门外。

内阁大学士薛国观就是被东厂害死的。

《明宪宗实录》记载“初令锦衣卫官校暗行缉访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等事,犹恐外官殉情,随设东厂,令内臣提督控制之,彼此并行,内外相制”,从此宦官开始参与司法,东厂提督宦官一般由宦官中的二号人物担任,仅次于秉笔太监,下设掌班、领班、司房、管事,仅专职侦察的就是数千人,平时干什么呢,搜集流言蜚语,有事搞事,没事弄点事,这就是让文武大臣胆寒的“打事件”,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情,比如哪里着火了,哪里发生奸情了,哪里粮油涨价了,有点流言蜚语,都要去侦察,三法司审案,东厂要派要去坐班,稍微找到点跟臣子、宫里有关联的,就跑不掉了,如果没事,找些地痞流氓制造事件,或报私仇,搞得上下惴惴无不畏打事件者。

明代东厂梅花令腰牌。

朱元璋开始,流行朝堂上打屁股,称为“廷杖”,其实这是个没有法定的刑罚,皇帝说打就打,皇帝说打多少下,就打多少下,而执行廷杖的就是东厂和锦衣卫,一边站一排,像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经常廷杖打死人的,有时候皇帝说打,也没说多少下,默认30板,打到100收手,厂卫之间还有暗语,着实打,是留一条命,用心打,是往死里打,于是廷杖也成了宦官打击异已的残酷手段,当年揭发魏忠贤的工部郎中万燝,还没等到宣布行刑,已经被廷杖打死了,《明史·刑法志》说,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东厂供奉的是岳飞。

明朝的东厂是有司法权的,晚期有自己的监狱,独立于朝廷三法司之外的,自己审理完交给皇帝过目即可,再有权的大臣都不得过问,当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想过问一下高拱案,被直接怼回来,监狱酷刑,有18种刑具,只要下狱,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拷讯,厂、卫之间也是互相渗透,多是亲戚、党羽,为了争权也会相倚为虐,东厂拿人或处决犯人,理应经过刑事科,实际上根本不用,这叫“驾帖立下”,常有御史维护司法部门,上奏东厂判冤案,比如嘉靖时御史熊浃弹劾东厂舞弊张福弑母一案,被东厂以“回护”罢官,杖30下狱一个月才放出来,可见明朝政治之黑暗。

明朝的东厂和西厂谁的权利大

明朝是个盛产特务的时代。特务机构一度达到封建历史的巅峰,有明朝300多年,特务机构层出不穷,其中最出名的有四大特务机构。四大特务机构中,最令人熟知的是东厂和锦衣卫,这些都是武侠和影视剧的“老熟客”。另外两家是“西厂和内行厂”可就不怎么出名了,主要与它们两家存在的时间不长有关,可是西厂和内行厂最辉煌的时候,又是东厂和锦衣卫所无法比拟的。

锦衣卫存在时间最长的机构

锦衣卫是明朝最先成立的特务机构,从太祖朱元璋的时代便已经成立。锦衣卫的长官是锦衣卫指挥使,毫无疑问必定是皇帝的亲信近侍来承担。官职通常情况下,属于武职三品。锦衣卫的出现与朱元璋的性格关系很大,因为朱元璋为人生性猜疑,为了更够控制整个朝廷,进一步强化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朱元璋为了能够时刻掌管大臣的个人行踪,防止有人暗地里说一些败坏朝廷的话,才决定设立锦衣卫。比如洪武初年,有个不知死活的大臣随口发了句牢骚抱怨朝廷,没想到很快就被锦衣卫获悉并上报给朱元璋,一顿杖刑自然不在话下。

影响最大的东厂

东厂是影响最大的特务机构,又称东缉事厂。它是永乐皇帝朱棣创办,由于朱棣是谋权篡位,所以不信任朝中的大臣,改用太监任职东厂的统领。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的东厂权力远远盖过锦衣卫,而且权限更加宽广,不单单是监察百官,更是可以随便捉拿“不听话”的刁民。朱棣万万没有想到,东厂的建立虽然满足自己权力的欲望,恰恰也给明朝的宦官论证埋下祸根。朱棣之所以信任宦官,主要是自己叛变的过程中,太监左拥右护地效力。

因“狐妖”案创立的西厂

好像明朝的皇帝都遗传老朱家的猜忌基因。总觉得有人要害自己,所以到成化皇帝明宪宗时,成化皇帝又成立一个太监机构,叫做西厂。西厂和东厂一模一样,都是由太监来管事,第一位西厂厂公是大名鼎鼎的太监汪直,此后还有王振、刘瑾、魏忠贤有头有脸的太监相继“粉墨登场”。西厂的力量都是由锦衣卫中挑选而来,可是西厂的人数是东厂的2倍还多,权力更是远远大于东厂和锦衣卫。要不《龙门飞甲》中,羽化田说“你们东厂管不了的,我要管,你们东厂管得了的,我也要管”。

足以见得,西厂此时是成化皇帝最信赖的皇宫机构。起初,为了创办西厂与“狐妖”案有着直接关系。“狐妖案”爆发后,虽然朝廷很快地将刺杀明宪宗的刺客捉拿归案,可是给天生缺少安全感的成化皇帝带来深深地恐惧,成化皇帝觉得老祖宗太祖朱元璋的做法十分正确,所以尽其所能地扶持西厂。哪成想,西厂原本是为皇帝提供民间情报的机构,却被汪直等人利用成为敛财的工具,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朝廷的有识之士实在看不下,便要弹劾西厂,明宪宗为了安抚群臣,只好将西厂撤销。

无所不能的内行厂

好像明朝的皇帝爱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