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简介(布达拉宫简介30字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布达拉宫简介30字

布达拉,梵语的意思是佛教圣地。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40年代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据西藏史册上记载,当时的修建规模很大,在山顶上修起一座红色大宫殿,山腰修起999个阁楼,周围还有三道宫墙,后来几经沧桑,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今天的布达拉宫,是300多年前五世达赖在原布达拉宫废墟上重新修建而成。

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78米。宫里廊柱林立,极为壮观华丽。但最神秘、也是令中外建筑学家叫“绝”的当属宫墙。布达拉宫按颜色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用大小花岗石砌成。

从外面看,上百米的高墙平整如刀削,令人叹绝。 
布达拉宫建在红山上,深入岩层的墙基最高达5米以上,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1米左右,部分墙体的夹层内还注入了铁汁可以防止地震。 
在布达拉宫各个殿堂(共1000间房屋)的墙壁上,均绘有题材丰富、寓意深刻、绚丽多姿的壁画及卷轴唐卡和木刻版画,其工笔细腻,线条流畅。可以说,布达拉宫是一座巨大的藏族绘画艺术博物馆。 

扩展资料:

遗产保护

布达拉宫是中国首批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集中西藏宗教、政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可以说,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

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简介

布达拉宫简介
在中国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布达拉宫依山而筑,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形成较多空间层次,富有节奏美感,又在视觉上加强了高耸向上的感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相传,藏族吐蕃王松赞干布好善信佛,迁都拉萨后,经常在拉萨近旁的山上诵经祈祷,给这座山取名为“布达拉”。“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公元641 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欣喜之余,为公主造了布达拉宫。当年所建的布达拉宫高9层,共有999间宫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堂皇壮丽。然而世易时移,布达拉宫饱受雷、电、战火劫难,历尽沧桑,破败不堪,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十七世纪以来重新修建的。

布达拉宫的介绍

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象征,是所有朝圣者心中的圣地!“布达拉”是梵语,又译作“普陀”,原指观音菩萨之居所。

来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宫内收藏的大量历史文物,欣赏藏民族精彩的建筑艺术,更可以在那种圣洁的氛围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布达拉宫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气势雄伟,是西藏地区现存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被誉为世界十大土建筑之一。

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的大量历史文物,有佛塔、塑像、壁画、唐卡、经文典籍,还有表明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的金册、玉册、金印以及金银器、玉器、瓷器、珐琅和工艺珍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