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你怎么看待“四十而不惑”这句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你怎么理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人到中年,你怎么看待“四十而不惑”这句话

“四十而不惑”,语出孔老夫子的《论语·为政》篇。

我就是一个中年人,我的人生正在经历“中年”这个过程。所以,我对这句话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1、人到中年,人过四十,对于自己而言,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半,甚至大半的历程。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走到这一步,大部分人都经历了很多风雨,也见过了许多世面,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积淀。

此时,我们的“心智”,应该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应该对自己的人生,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包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也具备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不惑”的本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什么都能看明白,什么都能想明白,什么都能做明白。

首先一点,人和事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未知”永远都存在。

重要的一点是,在经历了一番人世沧桑之后,我们现在尚有时间,也还有精力,更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反思,我们需要对自己一些错误的,甚至荒谬的想法和做法做出矫正:还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却又心有不甘的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人生路;事业小成的,需要重新规划,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想圆儿时的音乐梦,文学梦……为时不晚,赶紧起航;想做一些自己以前想做,但又没有时间来做的事,那就赶紧开始吧!……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不惑”。

如果我们把“四十而不惑”,简单地理解为,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顾虑,可疑惑的了,就什么都能看透了,放下了。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是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的。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去做,我们会迷失前行的道路,失去前进的动力,荒废这只有一次的人生!

2、人到四十,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成家,立业,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中。

我们既要忙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要忙家庭,要养儿育女,要赡养老人。自己的儿女自己不培养教育,靠谁?自己的双亲自己不孝敬,靠谁?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必须承担,不容逃避。

最后我想说,人到中年,虽然很多担子都压肩上,但千万不敢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千万不敢懈怠和松弛。

不惑之年,我们有了更独立的思想,有了更开阔的眼界,虽然我们需要“有所不惑”,但也更需要理智和清醒,不忘来路,不迷前路,继续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圆满!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悟,在此分享给您,请您不吝赐教!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你怎么理解

这是2500年前的孔夫子对人的教诲与勉励。意思是说,人到了30岁(可能专指男性)应该是到了能够成家立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了!古时人一般在15——18岁成婚,到30岁已经是独立拼博10几年了,完全可以自立于社会了。而到了40岁,应该是接近中年,对人生的感悟、社会阅历已经到了很成熟的年龄了(不再迷惑)!

今天看来,这句话虽然说已经是“老黄历”了,可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仍有一定的鞭策作用!

谢邀。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不惑的又是什么

四十岁,天上的知一半,地上的全晓得,所以不惑。

五十岁,天上的也都知晓了,故曰知天命。

人生四十,该吃的亏,该上的当,什么都经历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什么可以迷惑。

人生五十,日薄西山,常叹无力回天,才知世事皆定,人生只是天地间一过客,只需演好自己的角色。倘上不愧天地,下不愧苍生,中对得起自己良心,也不枉来人世间走一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